笔趣阁>穿越重生>1640四海扬帆>第8章 艰苦的长江航行之旅,崇明岛
将向京城进击,因此,他们所忙于防守的,却是北京这个大城。以此之故,扬子江上

游的防御乃完全遭受忽视;及至他们后来有所发觉,清政府已不及采取恰当的措施,从而

对我军的前进,给以有效的阻挠。到1842年,当我军积极进攻的时候,清朝政府虽想调兵

遣将,抵抗我军的进攻,已无能为力了。

中国政府如果真正如大家所认为的拥有广大的资源,那末,当英国舰队驶入扬子江江口以

后(在舰队进抵镇江府以前,我方行军的目的地,当然不必再予以任何怀疑),还有一段

相当长的时间,我们逆料中国军队将利用这段时间,准备各种力量来抵抗我们。我们也逆

料,中国军队在沿江一带对我军所进行的抵抗,一定比沿海各地所进行的要高明得多。再

进一步说,运河南北两段对于军事运输是何等的方便,对于清军大炮,军需及部队的调动

应如何迅速,所以我们总想,敌人一定会用上时间,准备迎接我军的进攻。然而事实证明

:清政府的工作效率竟这样低,政治组织竟这样脆弱,而军事力量更微不足道,中间虽然

经过四十天的时间,他们在吴淞口与镇江府之间,不过建立起两座没有多少价值而又无法

支持的炮台而已。扬子江两岸具有若干足资防卫的优势据点,如果清政府将威力很高的大

炮排列在那许多地方,那样,我军拥挤不堪的舰队,必会蒙受极大的不利。果有这一些防

御工事存在,我军沿途必须不断派兵登岸,以便摧毁它们;如果清军防御能以持久,则我

军进展的速度,当然要受到很大的阻碍。②②奧特隆尼:《对华作战记》第二十八章“两

军的兵力及其对峙的形势”,《罪行》第189、190页。

孤军四的英文深入骄兵常犯的错误

魏源在其名著《海国图志·筹海篇》中,考察了内河作战如何以小船战胜大战船的战例,

总结了强弱悬殊的海战经验。

如何对付侵华的英国庞大舰队,他提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并

进一步提出“诱其人江”。从这个“诱”字推断,这部分文字是魏源在英军进入长江之前

写的。现在,英军军舰大小80艘,除一艘停在吴淞口扣留中国商船(可能是掠夺物资充后

勤保障)外,全部深入长江300多公里,已经不需要“诱”了。问题是如何战胜这支庞大的

舰队呢?魏源首先想到的还是“火攻”。①①魏源:《海国图志》卷一,岳麓书社,1998

年11月,第5页。

魏源把进入江宁江面的英国舰队,比作“槛笼中物”,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比喻。但这

个“槛笼中物”,是骄横凶猛的老虎,在未毙命之前,还是要吃人的。因此,最重要的是

如何把这只老虎置之死地。英军已把最大的两艘军舰,分别由轮船拖到指定位置,炮口对

着南京城墙。毫无疑问,应当连夜把城中民众撤出炮火射程之外,并在军队掩护下保障他

们的安全,防止敌人登陆偷袭。

从各地的奏报看,道光帝已经知道英国侵华舰队已全数进入江宁江面,不用担心敌人开辟

第二战场,可以放心地调集全国兵力,应付长江下游一次关系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

敌人已经没有突围的机会了。唯一可以冒险一试的,是从原路退回大洋。本来,英国这支

庞大的新式舰队,在大海里可以乘风破浪来去自由,进入长江就犯了“孤军深入”之大忌

。退出长江比进入长江有更多的艰险。请看柏拉德的记述:

“马良”号(marion)是最大的运输舰之一,上面设有总司令部及参谋部,在一次从南京

下驶的时候,由于江流的冲击,撞上了礁石,如果不是“复仇神”号和“梅姆隆”号(me

mnon)两条轮船前来支援,如果没有“复仇神”号过去在中国河道上航行所取得的宝贵经验

,这只船一定已经损失掉了。

不说我们向扬子江上游开行的时候,是多么困难和吃力,等到向下游行驶的时候,所遇到

的艰险就更多了。我们过去所安放的浮标,已被中国人拿走了。由于大家在船上都得了病

,水手们的身体孱弱,各个运输船都在想最好的办法向下游开行,而且希望愈快愈好。②

②柏拉德:《“复仇神”号轮舰航行作战记》,《罪行》第79页。

这哪像是凯旋之师?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侥幸脱围的慌乱。还有比搁浅、触礁更加慌乱的是

舰队中早就开始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最初以为是饮用了不洁净的水,或长期吃不到新鲜

蔬菜,舰队官兵得了痢疾,症状是腹泻。后来才知道是得了比痢疾更可怕的急性传染病—

—霍乱,同时流行的传染病是疟疾,一艘军舰上竞有一半官兵患病。请看亲历者的记述:

我们所仅仅能得到的水是最坏的一种,颜色微黑。因为这水是从一条水渠里取来的,水渠

的闸门已多年失修,海水流进渠里来了。后来在北直隶湾中,在舰队中所流行的一切疾病

,我都归根於这原因,而且认为这就是唯一的原因。曾有一个时期,摩底士底号上一百三

十名船员中,半数患严重的痢疾,而在病者名单之列。海军少校


状态提示:第8章 艰苦的长江航行之旅,崇明岛--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