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甘情愿到城市中,此乃困绕我等之问题。”

杨沪生两眼发直盯着摆放在面前的茶杯,听着史秉誉、容闳、洪仁玕一再诉说工厂招收工人的困难。

按照这些在后面的政府头头脑脑所言,农民天生就保守、懒惰、不思进取,如没有外力推动,想让他们投入到工业化大生产真是不可想象之事。按这三人观点,英国的圈地运动真是再英明不过了,如没有圈地运动,让大批农民成了彻底无产者,最终只能走进工厂,那么英国的工业化也不可能迅速发展起来,没有强大的工业化,强大的大英帝国也就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了。

中国要发展,就要让农民离开土地,跟当年的英国农民一样,只能选择进入工厂当工人。

方法也许粗暴一些,但这是为了让中国早日成为工业化国家,只要有了强大的工业,以中国的实力,在世界上一超独霸的日子将不再是梦想。可以说,他们出发点是好的。

杨沪生不明白,自己那时候,农民挖空心思想进城当工人,为此,哪怕付出大笔金钱买一个居民户口,他们也愿意,怎么现在这些农民却对进城不屑一顾呢?

说史秉誉他们在欺骗他吗?这是不可能的。杨沪生很明白自己在这些人心目中的地位。他们是完全不会在这些事情上对自己有所隐瞒的,而且杨沪生也长了眼睛,农村很多问题他也看到了。

但看到问题,想要解决却不是一朝一夕的,既然要争取绝大多数农民支持,那么对他们所做出的承诺必然要付出一些牺牲。杨沪生觉得在完全取得国家所有权力前,谈论建设工业化中国,未免有些太早,何况中国农民已经忍受血腥剥削忍受了几千年,现在应该是让他们放松放松的时候了,而史秉誉、容闳、洪仁玕他们理解的跟杨沪生恰好相反。

杨沪生茗了口茶,放下茶杯,很显然,他不想继续谈论这让人挠头的问题,至少现在这种场合不合适。史秉誉与容闳、洪仁玕立场完全一致,自己在这里孤掌难鸣。学习诸葛亮,来一个舌战群儒?这未免太抬举自己了,杨沪生可不相信自己一个人能同时说服这三人。

既然嘴皮子上无法占上风,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转移话题。

杨沪生笑着对洪仁玕说道:“这事情我们以后再谈吧,益谦兄,葵元有没有来信?美国那边胜负已经分晓,我看到年底,南方邦联残余军队就要投降,北方联邦取得完胜已是板上钉钉。不知葵元他们现在过的如何了?”

“多谢首长挂心,小犬一切都好。”一提到自己大儿子,洪仁玕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上次史秉誉到美国时,将洪仁玕的大儿子洪葵元也带了过去。在美国,史秉誉与美国北方上层关系相处极佳,结果他带去的那些学子都安排进美国各所学校学习。经过争取,洪葵元得到林肯总统提名,进入设在纽约市北郊的西点军校学习。

西点军校是美国培养陆军初级军官著名学校,这个军校名字让史秉誉与杨沪生俩人耳朵都听的起了茧子,艾森豪威尔是西点毕业的,范格里弗特是西点毕业的,麦克阿瑟是西点毕业的,布莱德雷是西点毕业的,麦克纳尼是西点毕业的,史迪威史西点毕业的,巴顿是西点毕业的,还有五星上将潘兴、创建美国空军的五星上将阿诺德、陆军参谋长上将艾布拉姆斯(大家都熟悉的m1主战坦克将他的大名传之四海)、南北内战北方总司令格兰特、李奇薇(只要知道朝鲜战争的,就应该知道他)、麦考利夫(诺曼底登陆作战中担任101空降师炮兵指挥官,后来任美国驻欧洲陆军部队司令)、威斯特摩兰(侵越战争中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组织实施“沙漠风暴”)……如此众多美国军队名将是从西点军校出来的,这所学校教学质量如何自然是不言而喻。

虽然现在的西点军校还没有以后那么有名,但这所学校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入的。按照规定,西点军校只接收高中学习成绩拔尖,愿意以军官为终身职业的美国公民,在取得国会议员提名选派,经考核后方可入学免费接收教育。

洪葵元不是美国公民,他到西点军校读书也并非以后要以在美军担任军官为终身职业,至于高中学习成绩拔尖,洪葵元连高中都没读过,又怎么谈得上拔尖?

这些要是换了一个人,恐怕这辈子也别想有指望进入西点军校学习,可洪葵元的“不幸”在于他有了史秉誉这个一门心思想让他读西点的“叔叔”。

中国传统教育是要窒息人性,将大家教育成与太监一样,没有男子汉气息俯首帖耳的奴才。史秉誉想要改变这一切,在洪葵元身上,为了不负好友洪仁玕委托,他希望洪葵元成为一个勇猛、顽强、具有百折不挠不怕挫折品质的男子汉,要成为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上军校,而且要上最好的军校——西点军校。

先进的步枪、迫击炮、飞艇图纸送给联邦政府,同时还签订了关于中国与美利坚联邦通商密约,通商港口不再限定于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而是中国所有拥有港口的城市,同时内地城市只要不是军事重地或者中国政府明令禁止外国人进入的地区(如边疆地区,因为国防需要连不在本地生活的中国人都不得进入,外国人自然也是如此办理),持有合法证件具有正当理由的美国公民都可以通行、居住。经商、开办工厂方面,美国企业商行与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