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无人驾驶帝国>第四百七十七章 世博会上的低碳技术

接着,沈笑夫又看到了一篇《世博会上的低碳技术》:

**********

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也试图最大限度地把握展馆设计和展品陈列的机会,在展示低碳技术,宣扬低碳理念的同时,树立国家或组织的低碳形象,这也是在未来低碳经济的竞争格局中,抢先培育软实力的明智之举。

【日本国家馆】

日本国家馆“紫蚕岛”在设计上采用了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利用。

展馆外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能电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展馆内将使用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

整个日本馆的外部覆盖了一层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宛如一座“太空堡垒”。

这一独特的高科技设计使其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展馆。

【瑞士国家馆】

外墙由半透明铝网结构的帷幕覆盖,帷幕从20米的高处悬垂下来,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1.1万块发光元件。

这些元件由包含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环保生物树脂制成,使整个展馆的外墙呈现一种动态闪光的视觉效果。

这种幕帷用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在展出结束后被然降解,可谓独具匠心。

世界上第一架可昼夜飞行的太阳能环保飞机也将造访瑞士馆。

“太阳驱动”号太阳能飞机翼展63.4米,相当于空客a340型飞机。

飞机用超轻碳纤维材料制成,重量只有1600公斤,仅相当于一辆普通汽车。

为尽可能地减轻飞机重量,设计者绞尽脑汁,挖掘潜力。

飞机的驾驶基本靠机械操纵,没有使用大量电子设备,以减少负载;

连机身都只是贴薄膜,没上油漆。

【丹麦馆】

丹麦馆则设计了对自行车友好的基础设施,在方便游客骑车参观场馆外,还展示沥麦人青睐自行车,崇尚环保的生活方式。

整座建筑是一个巨大的钢结构,其双车道螺旋坡道包含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从地面盘旋两次到达12米的高度,又盘旋而下回到地面。

因此,参观者能够用两种不同的速度,由表及里地欣赏丹麦馆——既可以安步当车,细细体味周遭的一切,也可以骑上自行车,风驰电掣般掠过城剩

展馆的屋顶覆盖一层浅蓝的人工材料,展馆内的地面也设有这种蓝色自行车道,可供自行车穿行于整栋建筑之内。

除此之外,丹麦艺术家设计了一种互动长凳安放于丹麦馆的里里外外,白色的钢制长凳也可隔开行人和自行车。

这就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许多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不是买不起或用不起汽车,而是更青睐健康与环保。

【阿联酋国家馆】

阿联酋国家馆连绵起伏的橘色外壳好似一座变幻莫测的沙丘,将展示先人如何将新鲜的水送到沙漠,如何让房屋自然凉爽。

该馆将向参观者呈现阿布扎比正紧锣密鼓建造的世界首座“零碳城”的生活场景:阿联酋城市日照充足,太阳能的利用将是“命脉”,“零碳城”中太阳能将无处不在。

经过太阳能提供能量的脱盐系统之后,成千上万吨的淡水将被送进千家万户。

全智能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将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市民早上醒来搭prt(个人快速公交)去上班,进入办公室打开用光电太阳能发电的空调,中午品尝再循环水种植而加工的蔬菜色拉,晚上回到家用太阳能海水脱盐分离系统产生的洗澡水沐浴……

阿联酋馆还是一座真正实现可循环利用的展馆,世博会结束后,展馆将被拆卸运回阿联酋并在当地重新建造,成为阿联酋的文化中心。

【德国的“汉堡之家”】

德国的“汉堡之家”展现的是一座以极低的能耗标准为特征的“被动房”。

该房屋基本无需主动供应能量,通过地热泵实现采暖、制冷、通风和去湿。

建筑还使用太阳能,实现建筑能源供应的自给自足和零废气排放。

这样的建筑每平方米年均消耗能量只有50千瓦,相当于普通办公楼平均能耗的14。

【英国伦敦的零碳馆】

与“汉堡之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英国伦敦的零碳馆,其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

零碳馆运用英国bedzed零能耗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建筑技术进行全面开发,提高了建筑对于能源的使用率。

【意大利米兰馆】

意大利米兰馆所展示的24时太阳报新总部办公楼的神奇之处在于,窗户外部是一套可以根据数百个内部或外部感应器由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开关的卷帘系统,可以通过夏日遮光和冬日采光来节能。

它轻薄的金属屋顶如飞毯般覆盖了整个建筑物,屏蔽和过滤了紫外线,起到了遮阳伞的作用。

由于建筑外墙大面积采用自重轻、高透明、防震的滤膜双层玻璃,夜晚时整个建筑灯火通明,如同一盏“魔幻灯笼”。

【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展馆】

该馆能耗是同面积普通建筑的14,展馆面积132平方米,展馆旨在树立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典范,涉及空间的应用、生活的质量以及建筑耗能的高效性。

由于使用了高度隔热材料,罗阿大区展馆的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七章 世博会上的低碳技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