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1640四海扬帆>第13章 三水至新宁的潭江出海口

守序十一月取6路,率15oo名官兵开抵广州府潭江口战略重镇新会县。

在获得香山县之前,海南明军就驻军在王兴的地盘上。

从雷州府至新会县5oo公里道路,途经两段可以利用的内河水路,其中以恩平至新会之间的谭江段通航里程最长。

这是粤西最主要的6地交通体系,经过实地行军,守序对这条交通命脉有了直观的认识。目前控制这条广东横向干道东段的是驻防于恩平、新会、新宁等地的王兴。

王兴广东大埔人,游侠出身,江湖绰号“绣花针”。国难起,王兴毁家从军,在成栋势力最盛时也坚持抵抗,并未投降。他军中现有一位正牌子唐王,吸引了很多遗老士绅官员投靠。王兴控制了相当一部分潭江水系,财力基础尚可。

道路交通是一切军事行动的基础,无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守序带了一个庞大的6海军参谋团队同行,沿途计算官道与内河在秋冬季节的通行量和承载力,调研官道两侧州县经济状况,评估地方支撑军队作战潜力。

在新会县潭江与珠江汇聚的江口附近,6海军参谋团队更是集中调研了一个月,初步汇聚的结果让守序明白了为什么三水县是明末广东爆战役最多的城池。

位于潭江入海口与伶仃洋之间的香山县最早是个岩石岛,澳门是香山县最南端的半岛,并未与大6相连。珠江携带的泥沙在岛北淤积,香山岛与大6逐渐接近。到明末,香山岛与大6之间仅剩下一条两三公里宽的狭窄水道。

此时的珠江三角洲地理与后世区别极大,香山岛东侧为珠江口,西侧为潭江口,两个海口之间有无数水道相连,香山水道是最宽的那条。这就凸显了潭江水系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由潭江海口上溯,在新会城下与西来的潭江干流相汇,再沿珠江水道向北,经肇庆府的高明县,最终在三水县汇合珠江干流。

佛山镇就位于珠江南侧一条注入伶仃洋的入海河道与注入潭江海口的河道之间,其实也是一座水网中的岛。

如果驻军在三水县,这个时代无须通过东南方向广州府城进入伶仃洋,船只直接南下经高明、新会也可入海。

这在军事上简直太重要了。舰队不毕经过海情复杂的珠江入海口,直接从潭江口登6,换乘河船直接北上三水,切断西江。

珠江水系复杂,隐蔽的水汊河湾航道极多,像蛛网一样遍布整个三角洲。其中很多河道通航内河平底船,足够支撑数千上万规模部队的后勤。

摸清这些水道非一朝一夕之事,调研远未结束,在鞑靼人抵达之前会一直继续下去。

……

守序从杜永和手里拿到香山知县的任命文书,委派蔡元定接任香山。

海贸大兴时,广州府海防同知,甚至整个珠江口最高指挥官广东按察副使巡海道也曾短暂驻扎香山县。

现任巡海道在广州城,海防同知在广东水师大本营,东莞柘林水师城。香山岛上最大的官就是香山县令。明朝直接管理澳门的是香山县丞,这位县丞也驻于前山寨。

蔡元定老家在新宁,与香山县仅一江之隔。他在海南解决了官位,此番接任香山知县从资历上讲算是顺理成章。

虽然在明末程序已不重要,但守序观念很正统,他还是喜欢按部就班的官僚游戏。看得出来,蔡元定本人也很喜欢做官的感觉,尤其是在家乡附近当父母官,简直是衣锦还乡。功名利禄,士人最爱。

原香山知县和县丞得知自己卸任,十分高兴,收拾行李家财,向西而去,直奔海南岛。按惯例,守序给原知县分了一座庄园。

士林中仁义的口碑很重要,仁义从来无关道德,而是依托于资源多寡,直接体现资源分配的能力。在这个时代,仁义就是品牌,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投靠。

香山于宋朝建县,县城在石岐山以东的仁山。香山县城在明朝改筑砖城,城墙周长扩展至636丈,因是海防重地,各种墩台敌楼设施一应俱全。

这里曾经是国战的战场,南宋最后的海上行朝短暂驻跸香山县,与元军隔水道对峙。崖山战后,张世杰阵亡于香山。

因航道太窄,风向不利,宋军水师在香山的战绩不好,连输两阵后继续向西漂泊。文天祥的名篇《过伶仃洋》便是写于香山附近。

守序驻足于南宋朝廷控制的最后一座县城北门下,连续下令。

“张鹏飞,接管香山岛前山军营,收编本地海防军。”

前山营最多时有千余守军,明末海防颓废,杜永和的兵撤走,只剩下本地守军3oo人,主要用来监视澳门。

“蔡元定,召集本地士绅开会,加固香山城防需要他们出钱出丁。”

“再派人去澳门,让科蒂尼奥来见我。”

科蒂尼奥几个月前出使澳门,现在仍驻在那里。

澳门要塞很坚固,但他们多数炮口冲着南海,对6地防御力量不强。澳门总督曾经修筑了一条对6城墙,在明朝严令下被迫拆除。这几年他们偷偷摸摸又增筑了不少炮台,没有连贯城墙那么扎眼,统治广东的南明和李成栋都无力再干涉。

海南明军进驻香山,澳门对6的形势马上紧张起来。守序此行的目的是获得广东的钱财和人口,对澳门没有兴趣,也不想与葡萄牙人生误会。资源不多,得尽量用在北面。

各人接令,正要去办事,守序叫住蔡元定。

“季通,找几个人,把《过伶仃洋》刻


状态提示:第13章 三水至新宁的潭江出海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