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时间就在不经意之间匆匆而逝,转眼间已经三年过去了,然而三年时光没有让李渠村有太多改变,村旁的小河流依然缓缓流淌,还是妇人们集体浣衣汲水的地方,村尾的小树林还是娃子们撒欢打野食的天堂,村民们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连地里种的庄家都没有什么变化。

七月底,烈日炎炎,太阳照得地面都热烘烘的,李家小院里更是不见一丝清凉。

“三哥,快去井里看看西瓜镇好了吗?我的菜马上就要出锅了!”李家两年前在李果子的强烈要求下在院子外边打了口井,自那之后用水方便了很多,一到夏天更是冰镇瓜果的好地方。

“好的!我去看看!妞子你掀锅就行了!我一会跟大哥二哥把饭给爷爷奶送过去!”屋里走出一个身材匀称但又不单薄的小少年来。

“梅花你看好胖墩,我跟长贵和果子去送饭!”屋里又走出一个小麦肤色身材比较高大健硕的少年郎,手里还拿着两个篮子。

“妞子,你收拾好灶房,先带着梅花他们吃饭就行,不用等我们!”最后走出来的少年郎斯文有礼笑嘻嘻的,特别脸上的笑容让人觉得春风满面,不自觉的也带了笑。

三年过后,李妞子厨艺终于学有所成,在吃货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一次在书肆老板那里看到一本食记,惊为天人,自此天天跟在李长富几人身后学认字,没想到真学的七七八八,每次去书肆的时候还会偷学上几招,回来下厨都能做得七八分。

等李果子三人抬着饭食和西瓜到了地里,李山六人已经掰了一大半玉米了,又累又饿正坐在阴凉处喝水呢。

“长富,你们来啦?”白氏一看见自己心爱的大孙子也顾不上累了,立马起身去接篮子。

“奶,我拿就行,你坐着!”李长富看着自己奶奶热的汗一直往下淌,整张脸晒得又黄又黑,头花也凌乱不堪,心里不是滋味。“奶,下午我就不回去了,跟你们一起下地!”

“哎,那可不行,耽误了读书怎么办!?你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呢!”白氏自那晚上跟李山吵过架之后,人倒是变了很多,虽然说话做事依然不冷不热的,到底比以前强了很多,但是有一点更厉害了,就是偏心,有好事第一个想的就是李长富和小胖墩,其次李果子,最后才是李长贵。

“那有啥!?学里放假不就是为了农忙吗,我都十二岁了,可以下地了,让长贵和果子照顾家里就行!”李长富对于下地这事还有点小期待。

“咳,奶,先别聊了,你猜今天妞子做的啥好吃的?”李果子一看白氏的眼神往自己这边瞄,觉得不太妙,立马岔开话题。

“做的啥?我看看!”白氏才掀开篮子把菜和白面馒头拿出来,“哟,还有西瓜呢!”

李大白也很满意自己闺女的厨艺,一看菜色立马笑眯了眼,“娘,妞子这厨艺进步了不少!”

李山几人也很满意,最后碗都擦得干干净净,打了个饱嗝,才招呼着一家人去地里继续掰玉米。

李家这三年里,又种了有字的苹果,通过李梨花婆家的杂货铺子和郭恒的舅舅卖给了不少县里的大户,靠着这个很是发了一笔财,最后还跟郭恒的舅舅签了合约,卖了方子,不过合约上写的很明白,广武县里只能李家卖,广武县外的生意则是郭恒的舅舅做,两家对这都很满意,年年还会互相走动走动。

李家这样不显山不漏水的也算是常河镇的富户了,又花了100两银子在村子旁边里买了十亩好田,不过富倒是富了,以前的习惯依然没改,家里二十六亩地都是靠自家人打理,坚决不花钱雇短工,李果子本来以为还会买个丫头回家伺候之类的,更是门也没有,有一次说漏了嘴,被张氏狠狠训斥一顿,骂他不会过日子,还罚他抄了好几遍书。李家最多就是吃的比以前好点,现在还能经常吃上白面馒头和猪肉,冬天比别人好过些,特别是李长富屋里有两个炭盆,被褥都是新做的。

就这么低调,眼红的人还不少,特别是李山的两个亲大哥亲大嫂,跑得特别勤快,每次进来眼睛就不老实四下打量,巡逻着能发财的玩意,话里话外还不忘打听李家有多少钱,然后就是哭穷打秋风。李山老两口基本上每天都会经历这种甜蜜的折磨,往往一个看不见灶房里的粮食肉就会不见了,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又不能闹得太难看,每次送完一波,白氏都会破口大骂一番,李山骂不出来只能对着院子里的苹果树默默运气,当然要是碰到家里是真穷的也会真的接济点,就这样李家一家人的名声在李渠村算是好坏参半!

今年的夏天特别旱,整个前半年都没下几滴雨,连村子旁边的小河都快断流了,为了给庄稼多浇点水,很多村民都会大老远提水浇地,要不是村长和三族族长出来阻拦估计连喝的水都没有了,天气旱很多人家收成不好,交完税之后也剩不下多少粮食,有的干脆税都不够还要动以前的老底,就这样很多人就瞅上李家了,打算打几天零工挣点钱补贴一下。

李山刚到地里,就看到一个中年汉子等着呢,“山子叔!掰玉米呢!?”

“嗯,刚子你家的掰完了!?”李山还对这人很熟悉,关键这人早年的遭遇跟自己差不多,看见他就想起自己来,不过看到这人身上破破烂烂的,又站在这么大太阳底下等着自己,分明是有事相求。

“没呢,我家地少,还有一亩地


状态提示:50.三年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