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战年代>第二十九章 城破

12月10日午,日军首先向光华门发起攻击,守卫光华门的是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日军占领大校场通光营房,炮轰光华门,谢成瑞团长指挥部下依托城墙还击,总队长桂永清中将命令炮兵团立即入城,设阵地于明故宫,支援谢团。

日军飞机,野山炮和坦克不停地猛烈轰击光华门,城楼被炸毁,80米段的城垛被炸平,至10日下午三时,日军以推进到护城河一线。

5时,日军工兵第9大队在光华门东南角残墙实施爆破,日军百余人从被击穿倒塌的城门沙袋掩体工事中冲入光华,胁坂36联队伊藤善光少佐将太阳旗插在南京城头。

光华门成为最先被日军突破的地点。

晚八时,日军敢死队冲入光华门外城门洞内。

光华门一役,被日军视为突破南京城埂防线的日子,日本新闻媒体大肆渲染“期待已久的太阳旗飘扬在南京城头的日军终于到来了。”于是入全国上下疯狂一片。

担任光华门防务的中国守军以大量集束手榴弹,机枪和步枪与日军展开激战,在短短数小时内整连整营编制的国军官兵大批死亡,终于守回城门,堵住城墙缺口。仅余外城城门洞内若干日军敢死队。

深夜谢成瑞亲率士兵运送汽油到外城箭楼,将汽油灌进城门洞并投下火种。

或还未熄,谢团长命令打开城门并率领战士反击,全歼城门洞中日寇。

就在不远处的通济门,10日下午,城墙在炮火中顷刻颓,259旅的将士们与日军速死搏斗,终因缺口太大,阵地失守。

黄昏时,259旅和261旅同时反击253旅易安华旅长亲率一个加强团向东北方向的敌阵穿插,陈颐鼎旅长率261旅两个加强营由北向南猛攻。

日军前锋被夹在城墙和259,261旅出击部队之间,易陈前锋被夹在日军前锋与日军后援之间,战止深夜,突入之敌被我部消灭,但易安华旅长阵亡。

11日日军进攻重点中华门的雨花台试图取得制高点。

雨花台上是88师阵地,右翼阵地262旅,左翼阵地264旅。

从过去的9日,十日雨花台阵地不断受到日军的进攻,两旅凭借地形殊死抵抗,寸土未失。

日军在11日调集重炮和飞机轰炸,中华门和雨花台。

262旅战止12日凌晨全军覆没,连长朱赤少将殉国(原528团长)264旅坚守道12日下午,阵地失守,旅长高致嵩少将阵亡,日军全面占领雨花台。

11日起日军6师团114师团就大规模进攻中华门,当时雨花台在88师手中,日军的进攻屡屡受挫,大批坦克被迫击炮和37战防炮打得根本进不了城门。

但下午重炮和飞机密集轰炸让守军损失惨重。

12日雨花台一失守,日军的炮火可以在雨花台上直接打击中华门。

配给88师守卫城门的74军51师302团团长陈智殉国,但孙元良将军率余部死守城门。

同时,光华门再度被日军突破,谢承瑞团长亲率战士用十余挺机枪的火力,将第二次入城的入悉数歼灭,并用沙袋重新塞缺口。

陈飞营是在中华门被重炮和飞机轰炸后损失惨重情况下,被孙将军调上城楼的。

在中华门前的大批坦克,步兵不断地攻击城楼,日军步兵抬着云梯,跟在坦克后面,而城楼上的战士冒着炮火不断地向下面日军射击。

中华门和光华门不一样,光华门是复合型瓮城,对城内城外有双重防御作用,而中华门是单一的城楼,城楼外还有很多商铺,城门被大批沙袋堵死,日军进攻只能搭云梯,爬城楼。

但要接近城墙还要渡秦淮河。

12日中午部分日军渡过秦淮河,在炮火的掩护下,登上城头,守军与他们展开了殊死搏斗,日军第6师团47联队部分士兵爬上了城,当即,被城头上唐兵带领的四连从各个方向围向日军攻击,浓浓的硝烟中,夹杂着刺刀穿过ròu_tǐ的声音,殴打声和伤者的呻吟声。

而在中华门和水西门之间的一段城墙被炸开,日军用绳子爬了上来,守军74师306团立刻组织敢死队反击,把日军全部击毙,激战中,306团副团长刘历滋,营长胡豪均中弹阵亡。

日军为了彻底拿下中华门,出动了大量坦克,集中炮火向城门附近猛轰,城楼在炮火中渐渐被炸塌了。

大批日军涌向城头。

“扔炸药包,集束手榴弹,快~快~”陈飞大喊道。

一时间雨点般的集束手榴弹9颗一捆地扔向缺口。

日军被炸得血肉横飞,断肢,內脏,头颅,到处都是,但日军还是向前想涌进城头,和守军肉搏。

这时,306团许多轻重伤员爬向缺口,抱着炸药,集束手榴弹冲进日寇的队形。

战斗打得极为惨烈悲壮,由于独立营的增援,日军虽然多次突上城头并且出动了坦克,大口径火炮等重武器,但始终没能拿下中华门。

12日下午5时,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召集各军师长开会,司令长官唐生智下令撤退,撤退令下达后,各军师长大多未回部队,只是打电话将命令下达后就各自撤退。

陈飞5点半接到电话命令撤退。

陈飞马上叫来耗子道:“司令部撤退了,马上通知各连,撤~~~”

城头还有很多兄弟部队的战士看到独立营要撤,也跟了上来。

“丁三布雷,能拖一点是一点,快~~~”陈飞道。

陈飞带领独立营和兄弟部队战士近千人向下关码头狂奔。

当来到金陵大学门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 城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