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这个天国不太平>第九十四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三)

感谢robot9527大大、灵雨轩大大的打赏!非常谢谢!你们的打赏给我无穷的动力!

..............................

次日上午,劳崇光正要上城头巡防,探子来报:长毛贼匪前锋已抵达城南拓木圩,离城门不足十里。

劳崇光暗道贼匪来得好快,连忙率一帮亲卫奔赴城南。

到了南门城楼上,却见刘长清早已赶到。不用问,劳崇光已经看到数十艘插有红黄旗帜的渔船,停靠在三里外的龙船坪渡口,想必漓江上用来阻塞河道的铁锁链条和木桩围城的水寨已被拔除。

“贼匪来得好快!刘军门,南门守兵可够?”也许是为了消除战前的紧张,劳崇光朝身旁的刘长清问道。

“昨夜看不甚清,眼下正好,抚台请看。”刘长清指点着城墙道,“桂林城墙全由条石修建,坚固异常。全城绕城一周十二里,有大小垛口一千三百四十个,城楼十座,窝铺三十二个,防守炮台二十二架。城墙有三个半人高,城楼更是有四人高,城门洞深五丈,内可藏兵上百,贼军来强攻,刘某必定让他们损失惨重。”

劳崇光见刘长清如此用心,亦是心下大定,不由夸赞刘长清两句。

几个月前,太平军主力在洪杨贼酋的率领下,围攻桂林城,也是攻打月余,便无奈散去,此次虽然贼兵人数要稍多,但城内守军比当时也要多得多。且此次近万团练乡勇,已在团总带领下训练多日,自是比前番战力更强。

劳崇光任广西布政使几年,对这桂林城非常熟悉。

桂林不愧为省府大城之治所。本朝嘉庆年间,在前朝靖江王府修葺的城墙基础上,加固加大,扩建如此规模城池。全部依山傍水,特别是四周城墙,几乎大部分依着四通八达的漓江水边而建,贼军便是想要攻城,亦无法靠近城墙。

只有东南、北面两处城墙因河边陡峭,无法修建城墙,便退后离河水二三十步的地方建起的城墙,这样,稍微有点攻打的场地。

其他整座桂林府城,四周全部为漓江水面包围,有这天热的护城河,贼军便是想要攻打,也无立足之地。因此,唯有从十座城门和东南、北面两处城墙正面攻打。

劳崇光想想,心中更是安定。在他看来,城中守兵只要守住城门和二处城墙,便可放心。而且,他甚至想,要不要故意将东南、北面两处城墙的兵力安排略少点,吸引贼军从这两处进攻,来痛杀敌军。

正思索见,却听城外贼兵阵阵欢呼。劳崇光抬头一看,只见远处数十杆盘龙大旗迎风招展,徐徐向城南靠近。大旗旗面,红色为底,五颗黄星围绕着一条正欲腾飞的大黄色盘龙,煞有威势。

此处必是这支贼军的酋首冯云山!劳崇光暗暗猜测。他未注意到,一旁的刘长清早已双眼发红,仇恨地看向盘龙大旗处。

城南门外的民居,早已是一片废墟。贼军在离城两里处便不再前进,一边安营扎寨,一边分散开来,抢占城外高地,不给城头防守炮台开炮的机会。刘长清早已下令,等贼军进入炮子范围内,才能开炮。

刚过响午,战斗便开始了。

一队贼兵推拉火炮,抬到城东南的象鼻山上,架设了十余门火炮。象鼻山顶有二十丈高,离城东南角仅百余步,至南门也就半里多远,居高临下,年初的贼军主力便占了此处,想不到,现在,这支贼军又故技重施。

刘长清早有准备,忙组织城楼炮台和东南角城墙上的火炮,率先开火。

轰轰,象鼻山顶火光四射,十数名架设火炮的贼兵被炮弹击中,和两座大炮一起,摔下山来。

“好!”刘长清红光满面,一脸兴奋地叫道。

劳崇光也是满意,看来这刘长清早有布置,知道贼军会抢占象鼻山,便集中了大量火炮对准山顶,让贼兵无法立足山头。

劳崇光躲在垛口后面,朝城外望去,却见贼兵从象鼻山退走。

不一会儿,数百贼兵,两人一组,一人着的桌子,顶在头上,另一人在桌下手持鸟枪,朝城头射击。只是,这样如何能伤我守军?劳崇光暗自冷笑,下令城头垛口后面的清军鸟枪手还击。一时间,枪声如炒豆,砰砰响个不停,但双方都有掩体,都没给对方造成什么损伤。

贼兵后面队伍中,又出现两座砰然大物般的高台,缓缓向城墙移动。劳崇光认得此物叫吕公车,每车有云梯七具,可连袂而上,车有数层,每层可容百人,乃是最为古老的笨重却有效的攻城之器。不过,劳崇光暗自好笑,因为几个月前贼军攻打桂林城时,就用此物却没奏效,难道今天还能奏效?

正想让南门城楼的火炮轰击吕公车,不过,那火炮炮口调个方向都很不容易,现在已对准东南面的象鼻山顶。两架吕公车趁机径直朝南门移来,等移到城门下,城楼大炮就更加难以击中吕公车了。

这时,象鼻山又有数十贼军出现,飞快的架设大炮,开始向城内炮击;同时,城南门外,贼兵也开始推出数十门火炮,开始准备朝城楼开炮。劳崇光明白,这明显是为了掩护吕公车,这贼兵不可能无缘无故地这么多火炮同时进攻,却产生不了多少效果,那唯有一个原因,吕公车才是贼匪的真正杀手锏。

城楼上的火炮连忙还击,炮子纷飞,虽然没造成多少伤亡,但声势赫人,劳崇光被身边的亲卫死死护在墙垛下,也不敢抬头。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劳崇光感觉自己耳


状态提示:第九十四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