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这个天国不太平>1237章 引起欧洲颤栗的黄祸

布拉格的市政议会大厅内的一间密室内。

不大的屋子内,挤满了身着华丽的人群。谁也想不到的是,就在这间丝毫不起眼的屋子内,竟然聚集了除英国之外的数个欧洲大国最显赫最有权势的人。

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及国务大臣瓦莱夫斯基、外交大臣奥斯曼男爵;普鲁士王国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以及外相布鲁克男爵、意大利王国首相乌尔巴诺*拉塔齐、希腊王国的新任国王乔治一世,塞尔维亚公国大公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还有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个公国的大公也在其中,不过,看样子,这两个公国的主人根本就没什么话语权,只不过是前来围观参加一下而已。本身这场会晤就是法兰西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和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两人所主导,其他的国家,不过是涉及其中而已。

而瑞士联邦的轮值主席兼政治部部长雅各布*杜布斯也被邀请过来,作为在巴黎和会上确定的永久保持中立的国家代表,见证此次布拉格会晤。

如今布拉格虽然算是独立,但仍旧在普鲁士军队的掌握之中,但还没等俾斯麦这个主人说话,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便抢先一步开了口:“欢迎诸位先生们莅临美丽的布拉格!我代表布拉格人民欢迎众位君主和外相们的到来!今天注定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在这个必定会被历史牢记的日子里,我们这些欧洲的政要们,将会商讨一些事情,决定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事情!下面,首先请法兰西帝国的国务大臣瓦莱夫斯基公爵给大家讲讲此次商讨的事情概要。”

瓦莱夫斯基有几分得意,今天这个密会,完全是他依靠自己多年来的积攒的人脉,再加上全力协调努力才聚起来的,而且,从那天他向拿破仑三世建议,到如今聚集,不过短短十天时间,这样的效率,足够让所有人为之瞠目结舌了。

“诸位先生们,今天我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是因为当今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便是来自东方的帝国,联同奥斯曼帝国一起,疯狂向欧洲进攻!

大家想必都收到消息过了,沙俄正值国内动乱,无力组织兵力对抗东方来的黄祸,其国内的军队连连惨败,接连后退,如今东方帝国的数十万军队已经翻过乌拉尔山脉进入欧洲境内!而因为有奥斯曼帝国这个蠢货的勾结和结盟,他们的军队在攻占里海之后,还不满足,又进一步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和黑海北部的第聂伯河下游沿海,而且,他们还在继续往西推进,相信要不了多久便会进入摩尔达维亚公国境内,甚至威胁到奥地利帝国的边境!

到时候,整个欧洲都会陷入这些东方恶魔的军队铁蹄之下,欧洲都颤栗起来!因此,我们这些欧洲的拯救者,必须要站出来,力挽狂澜,拯救欧洲各国和天下苍生!阻止黄祸的再次发生!”

瓦莱夫斯基一口一句黄祸,让众人立刻吓得不轻。在座的不是欧洲各国的君主,便是君主派来的特使或外交大臣,自然都清楚瓦莱夫斯基口中黄祸的意思。

虽然黄祸这个词,还是第一次听到,但他们都很清楚,历史上已经出现了三次所谓的东方来的黄祸了。

第一次黄祸一千四五百年前,东方那个帝国还是汉王朝的时候,汉王朝击败在亚洲的匈奴,迫使其中的一部分匈奴人西迁,随后的时间这些匈奴人便开始了西征的进程,建立了横扫欧洲大陆的匈奴帝国,致使欧洲遭受重大创伤。而第二次黄祸,则是八百年前强大的大唐王朝,以庞大的兵力击败了突厥部落,同样的,致使突厥部落被迫西迁,成为西突厥先后征服波斯、小亚细亚半岛,并在此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并因此引发轰动整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不过,这个由西突厥人建立的帝国不但击败十字军,还攻破君士坦丁堡,将延续千年的东罗马帝国灭亡,最终一直打到地中海东岸。第三次黄祸,则不是东方的中原王朝的缘故,而是来自东方北部的蒙古人直接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更是彻底,一路西征,连续攻占西伯利亚和欧洲,建立了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和伊利汗国,不但占领波斯和高加索地区一带,还将莫斯科公国和基辅公国等当今的沙俄领土全部占领,一直攻打到维也纳城下。

谁能保证,这次不会出现第四次黄祸?何况从那中华帝国的军队数量和其国力来看,其强大程度已经超过了前面三次黄祸的所有帝国。加上这次的进攻路线和攻占的领地来看,与蒙古人极为接近,只差攻占第聂伯河上游的基辅公国和伏尔加河上游不远处的莫斯科公国了。

按照这个担忧来说,的确,这已经不单单是俄罗斯帝国的事情,而是整个欧洲的事情了。

意大利王国首相乌尔巴诺*拉塔齐立刻表示赞同,他自然不会忘记他作为托的使命,毕竟事前已经说好了,他们意大利王国也有极大的好处呢,因此,他连忙附和着说道:“不错!瓦莱夫斯基公爵说得很对,我们必须集合整个欧洲之力,阻止这第四次黄祸的发生!公爵,您有什么好的计划,便直接说出来吧,我相信,我们在座的都是欧洲一份子,都会支持您!”

塞尔维亚公国大公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也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支持道:“是啊,公爵,你便说说,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吧!”

希腊国王乔治一世也一道附和。

瓦莱夫斯基见时机差


状态提示:1237章 引起欧洲颤栗的黄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