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160章 贝奈德克元帅

这个时候,普鲁士的五大军团,张开了它锋利的獠牙。 更新最快

一战即溃的奥地利的盟国势力,这些德意志邦国投降的投降,像萨克森王**队一样的逃入波西米亚的逃入波西米亚,而唯一强大一些的巴伐利亚,虽然有15万军队,但此刻也开始变得捉摸不定起来。不再像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那样一下宣布反对普鲁士,巴伐利亚将它原本同奥地利帝国签署的一旦遭受攻击,相互各派援兵10万的协议也置之脑后,不再履行找个义务了,在普鲁士大军压境的紧急关头,也没有给奥地利以实质性的援助。这无疑让奥地利帝国十分恼怒!

奥皇弗兰茨*约瑟夫惊怒交夹!他万万没想到,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和贝内德克元帅两人的告诫还真的一语中的,那该死的普鲁士王国,那该死的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竟然真的胆敢出兵攻打奥地利帝国!

还真的联合那南部的意大利王国一道进攻自己!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竟然勾结萨丁人,进攻自己奥地利帝国!他难道吃了雄心豹子胆了?

弗兰茨*约瑟夫当时就决定要御驾亲征,直接率领奥地利的北方军团共计18万陆军,前往波西米亚迎击来犯的普鲁士军队!不过,皇后和众多的大臣们纷纷劝阻,说是皇帝千金之躯不可轻易上战场,而是让一名元帅前往指挥作战便可。

弗兰茨*约瑟夫立刻想到了贝内德克元帅,他当即下令,由贝内德克元帅率领有18万兵力的北方军团将来犯的普军抵挡在波西米亚边境线以外,保护好整个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布拉格。同时,他让阿尔布雷希特大公赶回意大利,率领那边接近10万人的南方军团出击意大利的侵略者。

在奥地利帝国的北方军团还在前往波西米亚的路上,普军已经攻占了整个萨克森王国,并挺进波西米亚地区。普军四个军团翻越苏台德山脉,挺进山脉以南,此时的奥军若是能提早派重兵把守在山脉上的关隘,普军肯定难以顺利通过,但可惜的是,因为普军的突然袭击,奥军根本没来得及。

即便是到这个时候,普鲁士还未正式向奥地利帝国宣战,他们还是埋头进攻,不发一言。不过,等四个军团的主力渡过苏台德山脉,普王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便立刻公开宣称,由普鲁士王国牵头成立德意志联邦,遭奥地利帝国的干涉,普鲁士和其他德意志联邦国为了德意志而向奥地利宣战!

整个欧洲都惊讶地看着普鲁士的表演,尽管欧洲各国都明白普王的无耻,但对于普鲁士王国内部百姓,以及德意志联邦的各国,却都有一种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甚至觉得普鲁士发动的战争是正义,是为了德意志整个民族。

普军的总司令罗恩元帅,在得知第五军团也抵达波西米亚境内之后,直接下令发起总攻。

同一天,贝奈德克率领的奥军主力,加上逃窜过来的萨克森军队,共26万余人,抵达易北河上游亚罗默希以西地带。他性格沉稳,却太过保守,下令军队就地驻守,观望等待,企图在普鲁士的几路大军之间选择一路,准备集中力量予以打击。

第二天,奥军中的萨克森和一部北方军团中的一个军共10万主力部队,与罗恩元帅亲自率领的普军第2军团相遇,因为萨克森军队的畏惧情绪,很快使得整支奥军都被普军第2军团击败。

贝奈德克得知北方军团的一支主力遭到打击的消息,又改变主意,命令部队向西撤退,打算进攻在波希米亚境内的人数较少的普军第3军团,但可惜的是,他没估计到撤退的后果,奥军军心浮动,体力损耗严重,普军趁机步步紧逼追击过来,奥军顿时丧失了主动权,处在普军两路部队的夹击之中。

贝奈德克指挥才能有限,但此刻也知道形势不妙了。他急于摆脱这种被两支敌军钳制的状态,再一次作出决定,率奥军主力向东南退却,半天之后,奥军主力到达易北河的上游河畔,同时准备彻底渡过易北河,由帕尔杜比策向南撤退,之后再依靠堡垒和防御工事的守卫,慢慢抵挡。

然而,他的奥军主力还没有来得及南撤,决定性的萨多瓦会战便打响了。

实际上,贝奈德克的作战计划也不能说全错,这个时候,战事的拖延,对于奥地利一方是有利的。普鲁士军队大规模入侵,几乎将整个普鲁士王国的常备军队掏空了,国内只有少量的常备野战军以及预备役军队,只要时间拖得一长,国内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便万劫不复了。另外,普鲁士的铁路也只是修建到波西米亚边境线左右,普军因为急于行军搞突然袭击,准备并不是十分充分,后勤补给更是严重不足。因此,普鲁士军队一支寻求速战速决的决战方式,若是变成持久战,对于奥地利来说,本土守卫,后勤补给充分,还有国际社会以及德意志邦国的支持,是极为有利的。

贝奈德克也觉得当前最好的方法是先行撤退,通过一层层地防御工事阻滞普军,保证奥军主力撤过易北河。他甚至将接连建议进攻的北方军团总参谋长和作战处长撤职。

但这个时候,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的两封电报,送达到波西米亚的前线。其中一封,是勒令奥军的北方军团总司令贝奈德克元帅快点将入侵的普军赶出波西米亚,帮助萨克森王国收复领土。另一封电报,则是绕过贝奈德克,直接下令北方军团的一支主力部队的将领奥克将军发动进攻。

皇帝


状态提示:第1160章 贝奈德克元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