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梦回甲午>第263章 胜算

柳京一切正常。

京城的消息现在还没有传到柳京,纵然是传到柳京估计也不会引发什么波澜,这半年以来,石云开已经把柳京经营的积水不漏,固若金汤。

从防务到人心都是如此。

柳京最大的变数就是程元春,这是整个柳京系统内唯一一个还没有表明态度的人,石云开必须要解除这个隐患。

于是在回到柳京的第二天,石云开招来程元春,询问程元春的去留。

“唉,从到达柳京的第一天起,程某就知道石将军非是池中之物,只是没想到,您的速度是如此之快。”程元春听完石云开的决定,摇着头苦笑。

石云开没有隐瞒,上来就直接说要造反,让程元春自己选择去留。隐瞒并没有意义,只要石耀川逃出京城,那么也就跟石耀川要举旗造反差不多,京城里发生的一切迟早会传到柳京,对程元春隐瞒反而是落了下乘。石云开也不怕程元春如果选择离开柳京,返回京师后会添油加醋,石云开这次回来,是把载振一路绑回柳京的,这已经够恶劣了,不差再多点。

“你我同是汉人,为民族国家考虑,当能力不足不能改变现实时,纵然是为旗人效力也是迫不得已。但如果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何不复我正统,恢复汉人衣冠?脑袋后面背一个辫子并不可怕,可怕的心里背一根辫子,咱们这个阴阳头,实在是旗人为了羞辱我汉人才不惜以杀戮推行,如果真的好看,他们自己为什么不留?”石云开上来就扣大帽子。

关于这根辫子的事,实在是石云开心中永远的痛。石云开早就偷着剪掉了辫子,一直是在用一根假辫子充数,现在终于能够光明正大的示人。

程元春刚进石云开办公室的时候,一眼就看到石云开干净利落的“平头”。当然了,这种发型在此时还有一个称呼。叫做“和尚头”。哪怕是和尚头,石云开认为也比剃个阴阳头,留根大辫子好看。

“石将军这话的道理程某并非不知,但石将军有没有考虑过。国朝已经立国二百余年,这根辫子就算是丑陋,也已经深入人心,石将军可有把握推翻旗人统治?石将军可有信心能够左右民心向背?”程元春提问。

确实是深入人心,一直到清朝覆灭百年后。还有人对这根辫子歌功颂德,如果那些人是旗人子孙尚能说得过去,但如果是汉人子孙,那就是数典忘祖之辈。

程元春是读书人,读书人考虑事情一向周全,这个“周全”换句话说就是想得太多,想的一多就会前怕狼后怕虎,所谓的“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就是这个意思。

“旗人当初以万人之众。叩关破城统治数万万汉人,他们当时是否考虑过民心向背?所谓的是否有把握推翻旗人统治,那要试一试才能知道,如果不试一下,谁能确定满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又有多稳定?”石云开是行动派,行不行试试再说。

关于人心向背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其实中国的老百姓根本不在乎是谁当皇帝,只要他们能安安生生过日子,中国的老百姓就不会造反。

退一万步来说,另一个时空中的例子已经证明。此时的清国统治基础已经非常虚弱,不管是甲午清日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华,都是打着赶走这些旗人吸血鬼,恢复汉人统治的旗号。

所以在辽东才会有汉人帮着日本人送东西。所以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会有汉人帮忙扶梯子。

再换个角度说,其实造反成功不成功只是个实力对比问题,在绝对的实力面前,用什么样的言语来粉饰都会感觉苍白,如果实力强横的足以扫平一切,也就不存在成功不成功的问题。

“石将军。就算是汉人会支持您推翻清朝,但您有没有想过您和朝廷之间的实力对比,您这可是以柳京一隅对抗整个大清国,算上令尊控制的金州、旅顺两地,也不过是只有百万人上下,而清国地域广袤,人口何止万万,以一隅敌一国,实非智者所为。”程元春还是不赞成。

程元春的实力对比还是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对于热兵器时代的战争没有什么概念,大概在程元春的理解中,清军哪怕是只用人往上堆,也能堆死石云开手底下这几万人。

“程大人在柳京也呆了不少时日,在程大人看来,我柳京部队战力如何?”提起部队,这是石云开最有底气的部分。

“威武之师!”程元春言简意赅。

和清国那些“双枪军”、“叫花子军”相比,柳京部队确实能称得上“威武之师,雄壮之师”,程元春虽然不通军事,但在柳京耳濡目染下,多少也知道点实情,先不说军队,就说柳京警察局里的警察,如果拉开架势和清国的正规军队真刀真枪的打一仗,在同等人数的前提下,柳京的警察必定不会输。

“既然是威武之师,那么程大人可以设想一下,朝廷如果要对付我这五万大军,要派多少人过来才能敌得住?”石云开不说假大空话,直接那兵力说事。

“怕是要十数万人乃至二三十万。”程元春自感没往小了说,先给出一个“十几万”的数字,但一句话没说完就变成了“二三十万”。

“好,就算是二十万人,清国要如何调集这二十万人?从哪里调这二十万人?”石云开步步紧逼。

“京营有精兵数十万,再加上直隶也有数支精兵,朝廷近年厉兵秣马,新设不少新军,呃,这个就不说了。”程元春颇感尴尬。

清政府的兵,名面


状态提示:第263章 胜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