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修必罗传奇>第二幕:西北偏北(7)

下山的路并不比上山的好走一些,在杨阳往山下行进的这段时间里,他跌跌撞撞的,也不知道摔了多少跟斗,当他的双脚站到平整的山间公路上时,一阵阵来自身体各部的伤痛侵袭了他,好在,他已经看到不远处的村落里还亮着未熄的灯火了。

山里的夜景,总是迷惑人的眼睛,尤其是杨阳这种患有近视症的人,会带来更加的不便,他所看到的村落的灯光,其实还非常的遥远,以致他的脚都开始发肿,也没有能够到达目的地。

幸好,再转过了一处山坳之后,也就快要到了。

进的这一片村落里,杨阳才发觉,这里要比他以往见过的村庄要大的多。他想到了马一行用过的一个词组:公社。公社是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直到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大地上对乡镇一级行政机构的统称。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人再如此称呼了。这个马老头。他真是个老古董不成?杨阳心下暗道,脚底却不停步一直向亮有灯光的那一片房屋走去。

在晋西北的地界,几乎所有的建筑物和整个西北地区的风俗都没有什么区别,依土山而挖出一种窄长的土洞,当地人称之为窑洞,这种居住体有冬暖夏凉的好处,所以,成为西北地区建筑的主流。到了现今社会,开始流行在自家的窑洞口修建平房,一般是上下两层,但大多数晋西北的居民仍因为经济上的拮据而只修建了一层,杨阳所看到的亮着灯的地方,便是这样的一处所在。

雨势虽然小的有如初春的柳絮,但杨阳依旧感到浑身发抖,他步履艰难的挪到那间有着灯光的房屋门前,伸手扣响了屋门。

他并不是十分的用力,但在如此寂静的夜晚仍然发出了令人心跳的声响。可奇怪的是,他敲了大概有五分钟之久,也不见有人出来应门。甚至,如此之大的响声,却没有惊动周围任何一家邻人。难道,这里的人都习惯于深度睡眠吗?杨阳摇了摇头,下意识的把发软的身躯靠在了这家屋门之上,这一靠却把杨阳吓了一跳。

这家的屋门竟然在他的一靠之下“吱呀”一声洞开了。杨阳将手中的火把放在潮湿的土地上,自己试探着走了进去。

“有人吗?这里有人吗?”他的声音低沉但很清楚,如果这屋内真的有人睡着的话,应该能够听到了,但,直到杨阳走进了里屋,也不见什么人披衣出现。

杨阳的嗓子干渴的厉害,他看到里屋的一角摆放着一只水缸,便顾不了太多的直奔前去,想痛痛快快的大喝一场,当他掀起水缸上的木盖,眼前的一幕陡然使他不知所措,因为,缸里并有水,一滴水也没有。这家人不喝水吗?他内心深处的怪异之感实在是无法用语言表达。

这一间屋子里真的没有任何人。杨阳在屋内转悠了一圈,正想离开,他忽然发现里屋向西的地方有一扇不易被人发觉的小门,门是半掩着的。

杨阳索性上前推开那扇门,门外出现的是通向靠山窑洞的一条石板铺就的小路,不远处的窑洞里黑糊糊的,也似乎没有人在。

杨阳硬起头皮,一步步迈向了窑洞,并在接近它之后,又一次的将门推开,就在推开的一瞬间,他借着前屋里传过来的灯光,看到窑洞靠前窗而筑的土炕上端端正正的坐着一条人影。

杨阳说实话被吓得不轻,但让他唯一感到**的是没有被吓得叫出声来,这个念头只是一闪间的辰光。他试探着对着个人影低声打了个招呼,却不见对方的动静。于是,他又大胆的靠近了一些,并摸索到墙壁上有一根灯绳一样的线状物体,用力的一拽,果然是灯绳。

灯亮了。

白炽灯的光是昏暗的,杨阳的眼神不好,可是,他依然看到了端坐在炕头上那个人的长相。

是一位年老的妇女。妇女低着头很是认真的在盯着手中的一团棉线,似乎并没有发觉杨阳已经进来。

“这个老太太真是奇怪,黑灯瞎火的,她能看清手里做着的活计吗?”杨阳暗中嘟囔。但在表面上他是一脸的不好意思,嘴里连连说着对不起之类的道歉言辞,想使老太太抬头看到他之后不会太过于生气。可是,这个妇女始终没有抬起头来。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她是个死人吗?杨阳一想到死人,心下便控制不住的发起了抖。如果真的是个死人,那我,我该怎么办?不会让别人觉得她是我杀了的吧?杨阳脑海里杂乱的念头此起彼伏,他甚至想撒腿就跑。

半饷―――

杨阳终于定住了神,渐渐的放大胆子向这个一动都不会动的女人靠了过去。

待靠的只有一米左右的距离时,他忽然嗅到了一种奇特的味道。

好像是蜡烛的气味。可周围并没有见着哪怕只有半只蜡烛。他在仔细的一闻,原来味道是从这老妇人身上发出的。

她的身体里怎么会有蜡烛的味道?杨阳的胆子更大了一些,他竟敢伸出手去抚摸老妇人在摆弄棉线的双手了,这一摸,使他恍然大悟。

老妇人是个蜡人。

蜡人就是蜡做的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在中世纪的某些时期,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这些国家里的一些富足人家就会把自己亲人的模样用蜡做成雕塑,以此作为长久的纪念。

杨阳在这里看到了蜡人,在中国西北部一隅荒凉的山坳里,在现代文明还没有全面覆盖的这一地域,他看到了一个蜡人,无疑就像中世纪的人看到了飞机掠过天空。杨阳由此而吃惊的程度,我


状态提示:第二幕:西北偏北(7)--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