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疯狂的军团>第一六四章 怒狮 (一)

在空中突击师和血狼旅痛殴第六师团的时候,柳哲正通过望远镜,面色阴沉的观察着战场。

打从跟第三师团交上火以来,双方已经激烈地对攻了十几次,谁也啃不动谁,反复冲杀之下,战场上血流成河,华军士兵的,东瀛士兵的,爪洼士兵的,众多尸体横卧一地,往往是体温都还没有冷却,就被冰雹一般的炮弹炸得粉碎了。喷涌的鲜血染红了清晨的雾气,本来应该白茫茫的雾气呈现出诡异的嫣红,如同血雾,令人心寒。但是柳哲不为所动,因为他知道,血还没有流够,那个够日的第三师团还没有被打垮。快速反应师被优势之敌团团包围,直到现在都没有落下风,在军事家们看来是一个奇迹,但是在柳哲看来,那是奇耻大辱,被敌军围着打的耻辱,只能用敌人的血来洗涮!

一批参谋和团营军官站在柳哲身后,保持着三米左右的距离。他身上的杀气真的太浓了,浓到让人不敢靠近!这些优秀的军官眼里布满了血丝,他们已经三十多个小时没有合过眼了,每个人都长出了黑眼圈,但是在他们脸上看不到一丝疲惫,有的只是燃烧一切的斗志和怒火。拼了这么久,快速反应师减员接近百分之三十,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全师都已经丧失战斗力,但是快速反应师和他们的对手却很清楚,快速反应师没有丧失战斗力这一说法,哪怕减员百分之九十,他们都照样会继续战斗下去!一履战地,不胜则死,这几乎已经成了全师的传统了。大家沉默的看着前方那一人多高的血雾,没有人说话,静静的等着柳哲下达命令。

通信兵跑了过来:“报告师长,总指挥部的密电!”

柳哲接过电报来一看,果然是柳维平的最新命令,要求他们在最短时间之内发动佯攻,将第三师团钉死在原地,决不能让他们的主力部队撤退。

在失去空军掩护之后,陆上自卫队已经动了撤入北加海岸市跟华军打巷战的念头,毕竟巷战跟野战不一样,华军再厉害,到了城里战斗力也会受到相当严重的削弱,数个师团的兵力,还有那么多物资,撑到翔鹤号航母战斗军到来应该不成问题。至于翔鹤号航母战斗群赶到之后能否扭转战局,就要看运气了。事实上,能不能撤回到北加海岸市区都要看运气,柳哲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柳哲看完电报,笑了笑,说:“我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佯攻!命令炮兵把炮弹都给我打出去,坦克跟着徐进弹幕推进,今天我非辗碎第三师团不可!”

两位团长齐声应“明白”,作部署去了。没过多久,沉雷一般的炮声

震天动地的响了起来,77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流星雨式203毫米自行火箭炮,同时发出了怒吼。在此前的战斗中,柳哲一直很有节制的使用炮兵,极力避免出现炮弹打光的可怕情况,现在没必要了,空军已经夺取了制空权,大批轰炸机掩护一支运输车队冲了进来,给他们带来了七千多发重炮炮弹和三千多发203毫米火箭炮炮弹,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包围圈的裂口还会扩大,更多的物资将源源不断的运上来,用不着那么吝啬了,炮兵干得热火朝天,重达三十多公斤一枚的重炮炮弹以每分钟八发的速度轰出去,每一个炮位旁边,弹壳都堆成山了,这些火球一般的炮弹在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带着骇人的尖啸声狠狠的砸在第三师团的阵地上,每一个人都感到重重一震,隆隆爆炸声撕裂地而,冲天火球一团团的腾起,带着火焰的气浪海啸一般扩散开来,席卷挡在它前面的一切!而火箭炮齐射则更加壮观,成批的炮弹拖着长长的美丽光焰划过天空,而呼啸而下,恰似一场死亡之雨,将第三师团的阵地淹没在气浪翻腾的火海中!

第三师团这次倒了血霉。攻守易势来得太过突然,在几个小时前还压着快速反应师打的官兵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轮到他们被快速反应师压着打了,由于此前大多数时候都是他们在进攻,快速反应师在防守,因此第三师团并没有认认真真的构筑过防御阵地,都是以机动防御为主。这样做很时髦,很潇洒,在拥有严密的侦察网络和确保制空权的前提下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可问题在于他们已经丧失了制空权,更可怕的是很多侦察技术都失灵了!

轰轰轰轰轰————

成排的炮弹毫不留情的砸在第三师团的阵地上,正在拼命挖掘战壕,企图在大难临头之前将工事修好的工兵们在团团吓人的火光中发出绝望的惨叫声,不管是站着的还是趴着的,都被弹片和气浪撕成了碎片,无数碎肉裂肢跟泥土碎石混合在一起飞扬而出,一顶顶头盔被冲向天空的火柱高高抛起,半天才打着滚摔落地面。跟工兵一起遭殃的还有很多正在修工事的步兵们,重炮炮弹可分不清哪些是步兵哪些是工兵,一发炮弹砸下来,三十米内除了碎片还是碎片!

轰隆隆!

好可怕的爆炸声,就像万钧雷霆在脚下炸开一样可怕,几发203毫米重炮炮弹陨星一般翻滚而下,地面被挖出一个个三四米深的大窟窿,在这附近的不管是植物还是人,都被爆风轻而易举的揉得粉碎,甚至被高温汽化!第三师团的士兵觉得天空在崩塌,大地在破裂,一切

都在往死亡深渊沉沦!他们发出心寒胆裂,如坠冰窖,不管是勇敢者还是懦夫,而对咆哮着冲撞过来的气浪,没有人能不害怕!不少人甚至发出尖叫,或者活腻味了似的无视嗖


状态提示:第一六四章 怒狮 (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