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疯狂的军团>第三十九章 让城别走 (一)

昨晚的大轰炸确实可怕,就连总统府都被一枚气爆弹炸平了。这还不算,一连连枚战术导弹砸在总统府广场上,一个劲的往里钻,其中一枚打穿了二十米厚的土层和三米厚的混凝土隔离层,在防空洞里爆炸,总统的备胎漏了气————副总统连同三十多名官员灰飞烟灭。地动山摇中,苏哈多总统闭上绝望的闭上眼睛,等待末日审判。算他命大,厚厚的铁门硬挡住了冲击波,良久,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的老命还在。很难形容这个夜晚总统大人是怎么熬过来的,他拒绝听取跟大轰炸有关的一切报告,拒绝听取关于这场战役的相关报告,现在的他就像一只鸵鸟,不管不顾的将头埋进沙子里,拒绝去看步步逼近的危机,身边的官员怎么看都没用。很多忠实心腹失望的看到,自己誓死效忠的领袖原来并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强硬,那么坚韧不拔,在更强的敌人面前,他的表现也不比自己好多少。

苏哈多总统拒绝去看步步逼近的危机,把头深深的埋进了沙子里。然而这场铺天盖地的危机并不打算就这样放过他,相反,仍然在步步紧逼。

天终于亮了,苏哈多总统的心情总算好了些。秘书给他端来咖啡,他也能勉强提起兴致接过来呷上一口了。几名官员心里松了一口大气,还好,总统还没有垮。然而,柳哲是打定主意不让苏哈多好过,他刚接过咖啡,轰!一发203毫米口径重炮炮弹就重重的砸在地面上,震得灰尘簌簌落下。隔了二十几米厚的土层和三米厚的混凝土隔离层,203毫米重炮当然无可奈何,但还是让里面的人吓白了脸,那个女秘书像被人踩住尾巴的猫一样又跳又叫,碰翻了总统手里的咖啡————当然,就算没碰翻也没法喝了。苏哈多总统十分窝火,一记耳光扇过去,打得秘书嘴角出血,马上安静下来了。总统怒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负责地宫的安保工作的胡托莫上校应声而入,神情惊恐的叫:“总统,不好了,华军开始攻城了!”

苏哈多总统一呆:“攻城?”

胡托莫上校说:“是啊,华军开始攻城了!”

苏哈多总统突然爆发了,嘶声狂吼:“这不可能!他们才一个师,怎么可能敢进攻有二十万大军防守,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胡托莫上校苦笑,还谈什么二十万大军啊,这支大军少说有一大半都给昨晚那场大火给烧成灰了!剩下那一小半都被华军的狂暴吓跳了魂,再加上重型装备几乎全部被摧毁,这仗还怎么打?市民就更不用说了,所谓全

民皆兵众志成城抗击强敌,那根本就是个笑话,没看到现在的市民正像开闸放洪一样往乡下逃跑,连最简单的行李都顾不上拿了么!现在的雅加达,对于华军来说几乎是不设防的,只要他们有愿意,二三十个小时之内就能彻底控制这座城市!这些他可不敢跟总统说,总统的心理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跟他说这些那绝对是自己找不自在,搞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总统是奈何不了华军,但是收拾他一个小小的上校还是很轻松的。t

不管苏哈多总统相不相信,快速反应师真的开始攻城了。如果说当年在安南,他们像铁扫把一样在安南北部一扫而过,那么现在他们就像剃刀,系统的、一丝不苟的清除着战场上一切抵抗力量。什么样的主帅带什么样的兵,柳哲如此嗜血,爱憎分明,他的兵当然也差不到哪里去,碰到有人抵抗,才不管射过来的是狙击步枪子弹还是鸟枪子弹,更不管抵抗者是男是女是老是幼,二话不说架起迫击炮抄起火箭筒就是一通猛轰,燃烧弹和云爆弹是他们最喜欢用的,只要一发,一幢建筑里的人就差不多全部完蛋了。如果抵抗再激烈一点,直接呼叫炮火,用火箭炮盖,用105炮轰,为消灭一个排不惜铲平一个街区。在巷战中,狙击手历来是最令人头疼的,谁也不知道会在哪里飞来一发子弹将自己的脑袋打爆,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对敌方士兵构成的心理压力比一辆主战坦克还要大。爪洼猴子也深知这一点,在战前用从苏联买来的svd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武装了大量神枪手,有些干净就是气枪射击运动员。就算这些神枪手很菜,无力与狙击手抗衡,但是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这么多神枪手总能给快速反应师的部队造成一定杀伤吧?

不得不说,这一招很毒,要知道在车臣的格罗兹尼之战中,俄军伤亡惨重,而这些伤亡超过一半是拜车臣狙击手所赐,可见狙击手在巷战中的杀伤力有多可怕。然而,这招对快速反应师来说,是没有用的。他们吃了一点亏之后,马上总结出针对狙击手的战术了,具体如下:

1:精通弹道学的老兵看一眼弹孔就能判断出狙击手的大概位置;

2:无人机飞过去侦察定位;

3:发现可疑之处后呼叫炮兵;

4:火箭炮几发榴霰弹盖过去;

5:通过步话机交流:“亲,那货还在不在?”如果回答说还在,就重复一至四,直到将那货炸成渣为止;

这种不计弹药消耗只求杀敌无数的战术真的要了爪洼狙击手的命,往往只开一枪甚至一

枪都没有开就听到榴霰弹跑过来愉快的跟他们打招呼了。这帮家伙不管是枪法还是潜伏、伪装、撤退,各方面跟真正的狙击手比起来都还有非常大的差距,瞄着一名士兵不放,玩命的开火的傻蛋绝对不止十个八个,于是乎


状态提示:第三十九章 让城别走 (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