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疯狂的军团>第十四章 鏖战(八)

战事发展到现在都还算一切顺利,贝兰国防军总参谋部洋溢着轻松乐观的气氛,只是博罗西洛夫少将笑得多少有点勉强。在他看来这仗打得再漂亮也是柳维平一手部署的,进展如此顺利,恐怕北约联军的无能是一大因素吧。无能的欧洲佬,只配给人家耍着玩!他不失时机的提出,马上投入主力,进行战略大反攻!卢姆比副总统还是的点儿犹豫,毕竟实力差距是明摆着的,现在就进行战略反攻,合适吗?少将对他的优柔寡断深感不满,去找梅佐上将商量:“现在北约联军都已经陷入困境,脱身不得,此时再不反攻,更待何时?要知道战机稍纵即逝,一旦失去了,就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重新夺回来了!”

梅佐上将说:“少将阁下,你说的这些都没错,现在的确是大反攻的最佳时机,但是我们的空军损失惨重,在没有得到有力补充的前提下是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为地面部队提供有力的空中支援了,失去了空中支援,我们的地面部队恐怕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啊。要知道花旗国已经把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的空军调到了非洲!”

博罗西洛夫少针说:“损失当然是在所难免,不过,现代战争拼的不是谁杀敌更多,而是谁能笑到最后,不是吗?二战时期我国的损失是德国的数倍,但是最后的胜利属于谁?”

梅佐上将沉吟片刻,说:“还是等教导旅赶到再说吧。毕竟现在我们能动用的部队都是一些装备较差的二流甚至三流部队,没有一支精锐作尖刀,很难形成强大的突击力量。”

博罗西洛夫少将叹了口气,不再勉强,问:“教导旅还要多久才能赶到前线?”

梅佐上将说:“十六个小时吧,他们现在被敌机盯上了,一边开进一边进行防空作战,速度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博罗西洛夫少将不耐烦的说:“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们了,限令他们在十二小时内赶到预定位置并向当面之敌发动进攻!”

梅佐上将想了想,这六个小时还是可以挤出来的,便说:“好,就这么办。目前我军已经秘密集结起八万大军,只等教导旅一到就可以全线反攻,将该死的侵略者狠狠的打回老家去!”

博罗西洛夫少将露出一丝笑意,心里说:“梅维平,华国战神,你可知道你殊死厮杀,苦心谋划,最终只是替他人作嫁衣?苏联需要这场胜利,所以,对不起了!”

在梅佐上将的严令下,教导旅咬紧牙关,用最快的速度朝预定位置猛冲,尽管他们都疲惫不堪了,但是对胜利的渴望支撑着他们,他们的速度越来越快。博罗西洛夫实在

等不及教导旅赶到再行动了,他一声令下,秘密进入贝兰的苏军开始行动,一辆辆t-80主战坦克发出了沉沉低吼,一架架米-24武装直升机去掉了伪装,露出自己的狰狞面目。当然了,对外苏联人不忘给自己进入贝兰的部队冠以“志愿者”的名头,毕竟向整个北约动刀子可不是闹着玩的。北极熊的无耻和厚脸皮把整个北约气得吐血,对处境艰难的英军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正是苏军的参战和阿根廷的夺岛行动迫使英国作出了派遣核潜艇对贝兰实施战略威慑的决定。对于一个曾经无比辉煌的帝国来说,必须动用核潜艇对一个弱国进行威慑,也够丢脸的了。

首当其冲的,是正在跟巴铁第18同地师激战的西班牙外藉军团。这两位可以说是老冤家了,在圣地明戈登陆战中,他们就狠狠的打了一仗,西班牙外藉军团死伤惨重,仅阵亡的就超过三百人,这仇可结大了。西班牙外藉军团咽不下这口恶气,一直在寻找机会报这一箭之仇,终于,在卢姆比防线左翼的伽太基线,他们找到了第18山地师,并狠狠地咬了第18山地师一口,吃掉了对方两个连。第18山地师大怒,迅速收缩兵力杀了过来,双方再次展开恶战。西班牙外藉军团固然强悍,但是第18山地师也不是吃素的,装备不比外藉军团差,兵力还占优势,两支部队展开对攻,杀得尸横遍地,都打出火来了。不过第18山地师有点郁闷,他们现在处于防守状态,能拿出来与西班牙外藉军团对攻的兵力实在有限,连连吃亏,气得师长破口大骂,就差没有亲自带警卫连上阵与那帮该死的雇佣兵恶战一场了。

西班牙外藉军团军团长也在捶着桌子破口大骂,该死的巴基斯坦人,居然这么难搞,伤亡数百人都无法撕开他们的防线!联军指挥部多次要求他们尽快突破伽太基线,向炎龙军团右翼迂回侧击,好助苏格兰高地师一臂之力,但是外藉军团有苦难言,对手如此顽强,你叫他们怎么尽快撕开伽太基线?在又一次进攻被击退后,军团长发怒了,狂吼:“把我们的270自行火箭炮调上去!轰死这场该死的穆斯林!”

外藉军团的两个自行火炮营和一个自行火箭炮营,炮兵力量不算弱,只不过由于圣地明戈港被炸毁,这些重型装备很大一部份都是转运到撒拉丁港才上岸的,落后了主力部队很多,可把外藉军团给坑苦了,这几天没少让第18山地师的炮兵压着打,官兵们满腹牢骚。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撒拉丁港的吞吐量就那么大,近十万大军,天文数字的装备物资,都要靠这个设施还不太完善的港口上岸,哪能

光顾着他们?即使是上了岸,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追上大部队,那是因为贝兰游击队在他们后方频繁活动,还有华军的数字化步兵,他们最喜欢攻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鏖战(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