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疯狂的军团>第四十九章 刀锋入骨(四)

华军在岛上的确有一个连的驻军,都是在海军陆战队里选出来的作战技术最精湛、意志最坚定、斗志最强的精英。他们的总指挥是李海波中尉,一位已经有六年兵龄的老兵。连是加强连,共有四个排一共一百八十余人,拥有单兵肩射导弹和107火箭炮,火力强大,更重要的是,上了钓鱼岛,他们就没有打算活着回去了。这是一群死士!

跟花旗国、英伦帝国、高卢共和国等等传统海军强国比起来,共和国海军陆战队起步很晚,海军弱小的事实让海军陆战队沦为空谈,直到五年前,海军才尝试着组建了一个两栖特种侦察连。该连在与前安南西贡共和政府的海战中表现出色,曾经没声没响的割了一个西贡军驻守在南子岛上一个排的兵的脑袋,让南海诸国不寒而栗。在这个基础上,海军咬牙挤出经费来对海军陆战队进行扩编,在安南战争爆发前,海军陆战队已经拥有五个旅的兵力了。当然,起步晚并不意味着他们战斗力会比别人差,事实上,除了特种部队,他们可能是全军训练最艰苦最不要命的部队了,曾经视察过海军陆战队一个旅的高卢总理对这支部队的评价是“一群被关在笼子里的猛兽”!海军陆战队的兵员除了作战技术精湛外,还要求每名士兵都要有高中以上学历、数理化各学科成绩优秀,只有这样他们才跟得上世界的脚步,因此每一名士兵都是优中选优,当然了,待遇也比陆军野战部队要高出一截来。这样一支部队无疑是强悍而好战的,所以当指挥部放出话来说要派一支敢死队守在钓鱼岛上时,报名的人潮险些把指挥部挤爆炸了。实在没有办法,旅长最后下令从各连挑选尖兵临时编成一个加强连,这个连长,就由南京军事学院出身的李海波中尉来担任。对他来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高峰,不管是成是败,他终生都将以此为荣。

钓鱼岛整个就像一个特大号蕃薯,面积为四点三平方公里,摆一个连刚刚好。岛上多山,植被浓茂,机械化部队在这里毫无用武之地,这地形对于擅长轻装上阵作战的海军陆战队来说再理想不过了。于是,在其他部队满世界的插红旗抢地盘埋炸药炸礁盘砸外国界碑的时候,海军陆战队的工兵连埋头苦干,在岛上挖了众多坚固无比的工事,甚至修了不少半永固工事,华军工兵的土木作业能力再一次让人大开眼界。直到总部来电说东瀛舰队已经逼近钓岛,工兵才撤离,在撤退前还大量布雷,把钓鱼岛变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要塞。留下来的陆战队员都备足了五天的单兵口粮和饮用水,还有大量的弹药储存在坑道里面,武器储备超过一个营——这主要是考虑到在敌军猛烈

的炮火下,弹药储备损失在所难免,多准备一点总没错的。当联合舰队包围钓鱼岛的时候,陆战队员正躲在猫耳洞里吃着晚餐呢。所有的工事都做了极好的伪装,从高中看下去,还是原来那样的地形,你休想找得出一星半点作战队部存在的痕迹,因此队员们吃得很从容。

观察哨报告:“敌军舰队已经做好炮击准备······还好他们没有发射导弹,要不然我们就得倒大霉了。”

李海波笑了笑,示意继续观察。在跟敌人短兵相接之前总是得挨一顿炮弹,老套了。他用电台发了一份电报,然后用战术刀划开一听罐头,很细心的把午餐牛肉划成大小一致的小块,把刀子当成勺子一块块的往嘴里挖。正吃着,大地剧震,巨响如雷霆霹雳,在里面都可以看到洞口外闪过一bō_bō黄色电光,闪得人睁不开眼。天知道在一秒钟内有多少发舰炮炮弹砸到了这个小小的岛屿上,黄白色爆炸火光一排排一簌簌的绽开,爆炸波像海啸一样在海岛上来回冲撞,把它所遇到的一切辗成齑粉,只是一轮炮击,猫耳洞里的人就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了。

根本没有时间让他们放松,间隔不到一秒,第二轮炮弹又狠狠的砸了过来!这一回用的是大口径舰炮,一发炮弹砸下来,爆炸波直冲起二三十米高,方圆十几米内一切都被彻底的抹掉,什么战壕,什么地堡,通通都是他妈的扯淡!在观察哨惊骇的注视下,一发重炮炮弹击中了一块巨石,就在他的眼皮底下,那块巨石瞬间就变成了一堆屑,和着弹片向四周层层辐射,可以想像这种口径的炮弹杀伤力强到了什么程度!成群这样的炮弹在空中追逐嬉戏,争先恐后的轰在地面上,爆速飞行的弹片几乎遮住了天空,没有留下一寸生存的空间!该死的倭猪,他们纯粹当炮弹是一毛钱一大筐的小石头,玩命的往钓鱼岛砸,也不怕把整个钓鱼岛炸沉了!

一发炮弹打在附近,震得猫耳洞里灰尘簌簌落下,有不少落进了罐头盒里。李海波一脸平静,把最后一小块牛肉送进嘴里,咂了咂嘴,又喝了两口水,这才说:“同志们,准备大开杀戒吧!这将是我们一生中打得最痛快的一仗,也许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注定要在这里长眠,但是不要紧,我们的血肉将和这片领土融为一体,永远也不会再分开!假如我们都战死了,我们的灵魂也会守在这里,保卫这里。哪怕再过一千年,一万年,这里仍然是我们的领土!”

“嗷——”

士兵们发出一声充满暴戾气息的狂嗥,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杀气从一个个猫耳洞里弥漫开来

,风云变色,百兽震惶!

李海波厉声喝:“告诉我,你们是谁?”

士兵们放声狂喝:


状态提示:第四十九章 刀锋入骨(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