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疯狂的军团>第十九章 南海风云(五)

战争爆发到现在已经超过十二个小时了。t/

安南军两个师又五个团共计三万多人已经被包围了八个小时。在这八个小时里,他们充分领教了世界第一陆军的凶猛与剽悍:华军三个主力集团军齐头并进,对他们展开极其凶猛的攻势。天空中是几乎遮住太阳的机群,地上是犹如冲上陆地的惊涛骇浪一般的钢铁洪流,面对绝对的实力,什么战术,什么经验,什么谋略,能起到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安南军是顽强的,在如此绝望的逆境中依然没有放弃自己身为军人的职责,每一个人都在拼死作战,打光了最后一发子弹就抱起一个炸药包朝滚滚而来的坦克群冲去,与一辆战车化为一团火球——跟东北义勇军一样,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连坦克的边都没摸着就被车载重机枪扫成了两截。

真正让安南军绝望的是那铺天盖地的炮火,即使是跟花旗国打了十年也没见过如此凶猛如此精准的炮火。每一平米的阵地平均落弹三到五发,这是什么概念?如今他们已经被压缩到一块狭长的地域,再也用不着什么被动制导炮弹和激光制导炮弹了,廉价得多的152重炮炮弹不要钱似的玩命的打,华军将领的阴谋令人发指:用炮弹轰平一切工事,哪怕用一百发炮弹炸死一名安南士兵也在所不惜!你可以看不起华国的海军,你也可以看不起华国的空军,但是你要是轻视华国的陆军特别是炮兵的话,你的下场绝对会很惨的!炮弹砌出一堵堵火墙在安南军阵地上来回滚动,一旦被这堵火墙辗中,整个人连渣都剩不下来。据说华军已经拥有更为先进的、可以发射简易制导炮弹的155毫米自行火炮,正要趁这场战争把库存的152毫米炮弹全干出去好换装新家伙。安南炮兵只有挨打的份,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他们被数台“守门员ii”式炮兵雷达盯得死死的,一开火就会让雷达捕捉到炮位,第二发炮弹都来不及打出去就有十几发炮弹砸了过来,连人带炮一起炸飞。更让人恶心的是,华军那些闲极无聊的155毫米自行火炮居然玩起了炮弹拦截的游戏,在计算机的指挥下用精确制导炮弹对安南军打出去的炮弹进行拦截,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左右,也着实让人开了一回眼界。时不时有炮弹在空中迎头相撞,炸成最绚丽的烟火,下面的华军士兵发出热烈的欢呼,比过年还高兴,而安南士兵看得直想哭。

两位师长一再向河内请求增援,通信兵不停的发报,终于收到了回电:“援兵将在三个小时后赶到!”

这份电报在阵地上激起一片狂热的欢呼,士兵们狂呼:“安南万岁!”

欢呼声招来更猛烈的炮击。万岁?老子这就送你上西天!

暴雨般密集的炮弹将月球表面一般的阵地犁了一遍又一遍,把几乎毫无遮掩的士兵一丛丛的炸上天。

三个小时后,援兵连鬼影都没有一个。河内再次发来急电:“援兵将在六个小时后到达!”

阵地上再次响起“安南万岁”的欢呼声,不过这次弱了很多。可是华军的炮火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反而变本加厉的凶猛。

汹涌的装甲集群把一道又一道阵地辗平,滚滚向前,无法阻挡。

蝗虫一般密集的直升机几近疯狂,一群接一群,机炮和航空火箭把它们找得着的安南士兵当成最美味的食物吞食一空。

庞大的机群投下冰雹一般的航空炸弹,哪里有大群的安南士兵,哪里就是一片火海!

面对这样的攻势,安南士兵节节败退。可是他们很快就放弃后退了——战场就这么大一块,他们还能往哪撤?再说了,你再怎么跑也跑不过坦克和直升机吧?所有人都眼巴巴的望着南方,望眼欲穿。

好不容易,以伤亡近半为代价挺过了六个小时,两位师长发现援兵还是不见踪影,再次去电询问。回电是援兵将在九个小时后到达,已经浑身是血的两位师长有一种被愚弄被抛弃了的感觉,河内分明就是在拿他们当猴子耍——本来就是猴子,被人耍也是应该的——河内看来是打算放弃他们这几万人了!很不幸,这一次他们终于猜中了,河内真的要放弃他们了。原因?原因是早在七个小时前,华军在云南方向发起了同样凶猛的进攻,两大王牌集团军——第13集团军和第54集团军共计十万大军在杨得志上将的指挥下一拳就砸碎了安南军视为天堑的红河防线,歼敌千余人,兵锋直指老街。西线战事让河内陷入了无兵可用的困境,所有拿得动枪的民兵都顶上去了,可还是顶不住。而华夏海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又在安南深可见骨的伤口上洒了浓浓一把盐——还是辣椒盐——整个高层都陷入一片混乱中。谁都知道此时此刻每一分钟都有大量士兵的血倾洒在战场上,他们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可是每个人脑子里都是一团浆糊,每个人都想干点什么,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干点什么。

增援东线是绝无可能了,一个兵都抽不出来;西线看样子也守不住了,要知道杨上将可是在安南长时间担任过军事顾问,对安南军的战术套路了如指掌,谁都别想在他手下讨到一丝便宜。如今安南的国门就这样被华军一脚踹开,长驱直入。更要命

的是南海,在河内眼里,就算陆战打输了,也还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跟花旗国不一样,华国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在安南扶植一个儡傀政府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在烧杀一通后他们总得撤回去的,咬咬牙就过去了


状态提示:第十九章 南海风云(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