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第三帝国之鹰>347.第347章 老古来了 老隆也来了

五月二十九日的夜晚,对里亚贝舍夫来说,注定是无眠之夜。

一夜的时间,噩耗接连传来。

彼得罗苏峰北部,十五机械化军第十坦克师的部队进攻德国60摩托化师92摩托化步兵团的阵地。

凭借着kv-1的皮糙肉厚和t-34横冲直撞,第十坦克师给92摩托化步兵团造成了很大麻烦。

92摩托化步兵团刚刚占领彼得罗苏峰北部,甚至连散兵坑都没来得及挖掘,就遭到第十坦克师坦克集群的冲锋。

面对近二百辆坦克的冲击,92摩托化步兵团凭借仅有的十二门pak40反坦克炮,和配属给他们的二十四装甲师坦克歼击营,顽强地挡住第十坦克师前进的道路。

旷野中,92团的士兵利用灌木丛、玉米地、以及各种低洼地形作掩护,利用手中的pak40反坦克炮、铁拳反坦克火箭弹和坦克杀手反坦克火箭筒,疯狂地猎杀冲锋而来的苏军坦克。

五百米到五十米,二十米、十米,甚至是零距离,德军步兵们和苏军坦克发生一次次亲密接触。

铁拳和坦克杀手的弹头喷吐出致命的金属射流。

在kv-1和t-34身上融化出一个个铅笔粗细的伤口后,金属射流散发着常人难以忍受的高温,裹挟着钢铁碎屑直扑苏军坦克手们脆弱的血肉之躯,沿途熔解刺穿一切阻挡它们前进的物体。

金属射流所过之处,散发着汗臭气息的军装、长满汗毛的皮肤、慢慢蠕动的内脏和坚硬的骨骼,尽皆被烧焦、穿透,血液和组织液被蒸发。

车舱内弥漫着一股焦糊的烤肉气息和血腥味,还充斥着坦克手们濒死时的哀嚎。

复仇的炮弹和子弹很快落到德军步兵和炮手身上,一门门pak40反坦克炮被爆炸的烈焰吞没,炮手们被飞溅的弹片击中,倒在血泊中。

伏特加和仇恨的双重作用下,一些苏军坦克甚至不开火,直接撞倒躲闪不及的德军步兵,将他们碾压成碎骨和肉泥。

交战开始大约两个小时后,二十四装甲师主力完成扫荡布泽乌城西北的任务,紧急转移到彼得罗苏峰北,二十四装甲团两营坦克的到来,瞬间打破战场的僵局,将胜利的天平压向德军一面。

战至傍晚,里亚贝舍夫接到来自十五机械化军的电报,第十坦克师被迫撤退,十五机械化军对德军右翼的反攻彻底失败。

第十坦克师败退后不到一个小时,里亚贝舍夫与彼得罗苏峰和山下小镇的守军失去联系,意味着这个战场制高点已经被德军占领。

入夜后,里亚贝舍夫带着最后一丝侥幸,带着副官乘车赶到布泽乌市东部,爬上一座五层大楼的楼顶向东张望。

望远镜中,德军火炮打出的照明弹划着弧线飞上高空,天空中,德军战机隐隐的呼啸声响起,一枚枚照明弹挂在降落伞下缓缓落向地面。

一枚枚照明弹宛若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将地面和天空映照的如同白昼一般。

红色的、金色的火光不时闪耀,那是大炮开火时pēn_shè出的火焰。

每次火光闪过,里亚贝舍夫都能听到隆隆的闷雷声。

德国人正在连夜向布泽乌河河畔推进,没有因为夜晚的到来而停止进攻的脚步。

里亚贝舍夫心中最后一丝侥幸被击碎。

回到军部,里亚贝舍夫一眼就看到参谋长手中的电报。

“莫斯科发来电报,总书记同志亲自下达的命令,不准我们后撤一步,我们必须原地坚守,等待援军的到来。”

里亚贝舍夫抢过电报,扫了两眼后扔到地图桌上。

“我知道最近的援军就在布泽乌河北岸,就算他们能够突破那些蝴蝶恶魔的阻拦,要怎么过河,难道要游过河来吗?两座桥都被炸断,重建桥梁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这还是在没有德国空军骚扰的情况下。”

里亚贝舍夫说的蝴蝶恶魔正是德国空军投掷的sd-2蝴蝶炸弹。

这些蝴蝶炸弹上装的不仅仅是空爆引信,还有延迟引信及反操作引信,落地之后,这些杀伤范围达到64米的炸弹,躺在布泽乌河两岸的沙滩上,平铺在残存的桥面上,悬挂在房屋的屋顶上。

成千上万的“恶魔之卵”将两座断桥团团包围,化作人类的禁区。

碰触会爆炸,不碰触也会随机爆炸,任何试图靠近的人都将遭到恶魔之卵的严厉制裁。

因为“恶魔之卵”的存在,苏军工兵甚至无法靠近大桥,更不要说维修桥梁。

北方的道路被恶魔之卵切断,西北方的道路也被切断,而且那是通向喀尔巴阡山山区的道路,即使道路通畅自己也不能向敌人控制的山区撤退。

南方是德国人和罗马尼亚人的控制区,不予考虑,东南方唯一的退路上,德国人正在连夜进军,准备将第八机械化军残部一举合围。

如果要突围,趁现在包围圈还没有合拢,以及夜色的掩护,正是最佳的时机。

偏偏在这个时候,最高领袖要自己坚守布泽乌市,难道是想用自己和第八机械化军给德国人增添一笔光辉的战绩?

里亚贝舍夫心中是压抑不住的怒火与不解。

想到“大清洗”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词,里亚贝舍夫努力地克制住情绪的波动,压下几乎脱口而出的对最高领袖的“不敬之词”,拉长一张老脸,对参谋长说道:“我们必须遵守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让所有可以拿枪的人准备战斗。告诉在前线的士兵,援军就在我们布泽乌河对岸,我们每多坚持一分钟,就能


状态提示:347.第347章 老古来了 老隆也来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