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第三帝国之鹰>181.第181章 北非风云之阻击战

富凯村东北部的滨海公路上,德国空军第七伞兵师第二伞兵团的阵地正在接受英国第四装甲旅炮火的考验。

通过无线电,第四装甲旅旅长阿伯特上校已经得知前方梅沙马特鲁防线遭受的巨大压力,也知道自己的部队必须不计伤亡、不计消耗突破德军伞兵的阻击阵地,尽快投入到梅沙马特鲁的战斗中去,或是接应第八集团军撤退。

在阿伯特上校的督促下,24门25镑炮尽情地向第二伞兵团的阵地上倾泻炮弹。

爆炸声中,无数沙土与弹片喷泉般喷上天空,随后又雨点般的落下,劈头盖脸地打在散兵坑里的德军伞兵身上。

阿伯特上校站在一个沙丘上,瘦高的身子站得笔直。

盯着手腕上的手表,看到秒针滴滴答答地第十次转到十二的数字上时,阿伯特上校抬起头来看向远处的德军阵地。

整整十分钟的炮击后,黄色的沙尘与灰白色的烟雾已经笼罩了德军伞兵的阵地,阵地里的德国人想必应该已经知道厉害,是时候发动进攻了。

阿伯特上校潇洒地挥动右手手臂,十二辆玛蒂尔达2型坦克一字排开,引领着二十四辆a10巡洋坦克和两个营的步兵浩浩荡荡地向德军阵地杀去。

阿伯特上校盯着对面的德军伞兵阵地不住冷笑。

对面的阵地没有铁丝网,没有反坦克壕沟,没有雷区,就连连贯的堑壕都没有,有的仅仅是一些刚刚挖出来的散兵坑。

他们是伞兵,手上肯定没有什么像样的重武器,凭什么面对强大的玛蒂尔达2型坦克?看来这场战斗应该是一场没有意义的屠杀了。

对面的德军指挥官要是明智的话应该趁早投降,不要让部下做无谓的牺牲。

没过多久,第二伞兵团阵地前的整片区域都回荡起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

英军的坦克很快便隆隆驶过覆盖着黄沙的大地,带着滚滚烟尘和蚂蚁般的英军步兵犹如压路机一般碾向德军的阵地。

随着两发白色信号弹的升空,德军伞兵阵地上枪炮声大作,瞬间压过坦克的轰鸣声。

迫击炮-弹、无后坐力炮弹和机枪子弹雨点般的落到英军的步兵群中,每一发炮弹都在英军步兵群中带起一股腥风血雨。

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英军步兵或是扑倒在地躲避弹片,或是疾步跑到坦克车身后隐蔽,冲锋势头顿时为之一滞。

一些英军坦克停了下来,用40毫米口径的主炮和机枪向德军伞兵射击,道路上的颠簸让它们不得不停下,否则机枪与火炮根本无法瞄准。

德军炮火只能延缓英军步兵进攻的脚步,对英军的坦克效果甚微,这些坦克打打停停,蹒跚着沿着沙地蜂拥而来。

英军坦克逼近后,德军伞兵阵地上的十二门pak38型反坦克炮开火了。

在威力强大的50毫米反坦克炮弹面前,a10巡洋坦克脆弱的装甲轻而易举的被撕裂,很快便有七八辆皮薄馅大的a10巡洋坦克被摧毁,就连冲在最前面的玛蒂尔达2型坦克也有两辆被打瘫在原地。

德军凶猛的炮火阻挡不住英军坦克前进的步伐,顶着德军的炮火,又付出五辆玛蒂尔达2型坦克被摧毁的代价后,冲在最前面的英军坦克终于逼近到距离德军阵地不到一百米的距离。

德国伞兵们没有被冲到眼前的钢铁怪兽吓倒,他们默默地给步枪装上闪亮的刺刀,掷弹手们也抄起已经准备好的集束手榴弹,准备迎接肉搏战的到来。

看到即将碾上德军阵地的坦克群,阿伯特上校狠狠地挥动紧握的拳头。

坦克冲上去了,对面的德国人完了,打肉搏战德国人肯定不是训练有素的英国步兵的对手,阿伯特上校冷笑着给战斗的结局做出结论。

没等阿伯特上校紧握的拳头松开,异变突生。

西面的天空隐隐出现一群黑点,黑点很快变成一架架钢铁打造的“大鸟”,这些“大鸟”带着嗡嗡的轰鸣声君临战场。

一架架me-109战斗机带着狂风在俯冲而下,自北向南在冲锋中的英军步兵群头顶滑过,20毫米机炮炮弹和7.92毫米机枪子弹冰雹般落到英军步兵身上。

被机枪子弹扫到的英军带着身上无数的血洞倒地不起,二十毫米炮弹所过之处更是血肉横飞,每一个被扫到的英军士兵的身躯都会爆出耀眼的血花,随后化作血雨染红了他们身边的大地。

接踵而至的是一个中队的ju-88型轰炸机,他们虽然不会像亲兄弟ju-87俯冲轰炸机那样发出恐怖的尖啸,可是高达三吨的载弹量赋予他们更加强大的破坏力。

航空炸弹火光所过之处,所有的人形物体荡然无存,只留下一地的弹坑和无数的碎肉,一辆倒霉的a10坦克甚至直接被航空炸弹命中,顷刻间连人带车化为一堆无法辨认的零件。

轰炸机群的一轮投弹过后,战场被漫天的硝烟与黄色烟尘所笼罩。

刺耳的哨音从烟尘中传出,宣告德国伞兵的反攻开始了。

掷弹手们或是带着风镜,或是带着防毒面具冲进滚滚的烟尘中,绕到英军坦克的死角,将集束手榴弹扔到坦克的发动机舱上。

一些更加大胆的德军伞兵干脆直接从侧面跳上英军坦克,用手中的工兵锹撬开炮塔舱盖,随后将m24手榴弹扔进舱内,然后跳下坦克聆听车舱内的爆炸与乘员绝望的惨叫声。

更多的德军伞兵端着上好刺刀的步枪跟着军官们冲向惊魂未定的英军步兵,犹如冲进羊群的恶狼般打开杀戒。

1半


状态提示:181.第181章 北非风云之阻击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