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第三帝国之鹰>123.第123章 冲出桥头堡(二)
的德军步兵只有两个不满编的连,他们也发现了自己所处的险境。

摆脱了炮击带来的混乱后,步兵们纷纷躲在散兵坑和战壕里,一边躲避法军的炮击,一边整理手头的武器,准备迎战法军。

大约十分钟后,爆炸声渐渐停了下来,第五装甲师的步兵们从各自的隐蔽处露出头来,看向村子南面冲锋而来的法军。

是b1坦克!看到冲在法军队伍最前面的那些高大威猛的坦克,德军步兵们也认出了它们的身份。

想起了师部下发的关于b1坦克的种种描述,德军的步兵们心中顿时紧张起来,没有八十八毫米高炮,天气不好斯图卡轰炸机也无法出动,凭借自己手中现有的这些轻武器,怎么对付这些钢铁怪兽?

一阵猛烈的呼啸声让圣巴兰村里紧张万分的德军步兵精神一振,三十多发105毫米炮弹和150毫米炮弹带着一股狂风落进冲锋中的法军队伍,浓烈的火光和灰白色的烟雾中,无数躲闪不及的法军在爆炸中尸横遍地、血肉横飞,幸存的法军也争先恐后地卧倒在地躲避德军的炮击,法军的进攻势头短暂地被遏制住。

十五装甲团的坦克二营趁机冲进圣巴兰村,施特莱彻半个身子露出炮塔喊道:“撤退,撤退。”

看到施特莱彻亲自来接应撤退,德军的步兵们不在犹豫,他们用迫击炮打出一连串的烟雾弹,遮挡住前进中的法军视线,随后纷纷跳出战壕和散兵坑向坦克跑去,伤员们也被搀扶着或是用担架抬上了坦克,然后跟着施特莱彻的坦克部队向东北方向逃去。

当法军的b1坦克穿过浓密的烟雾一头冲进圣巴兰村时,村里早已经是人去村空......

得知圣巴兰村被收复,德军向东北方向逃窜的消息后,戴高乐和安德烈两人简单的商量一番,立刻命令46战斗坦克营和第四猎兵营继续向东北方向追击德军逃兵,配合从东北方向进攻桥头堡的第二和第二十四战斗坦克营前后夹击,消灭桥头堡东北方向的德军。

提前一步撤退到拉亨镇的施特莱彻刚刚安置好带回来的伤员,随即接到圣巴兰村方向的法军正在向拉亨镇逼近的报告。

施特莱彻冷笑几声敏捷地跳上他的指挥车——一辆四号d型坦克,随后下达命令让十五装甲团在拉亨镇北面集结,等待他的命令。

在拉亨镇西南方,刚刚从圣巴兰村撤退到拉亨镇的德军步兵利用拉亨镇的地形和房屋匆匆构筑了防线,虽然他们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敌人还是法国人的b1坦克,但是他们并不畏惧,因为他们的阵地上多了八门八十八毫米高射炮。

第五装甲师的师长瓦尔斯波恩少将误认为法军反攻时会从登陆场的东北方向发动主攻,便将高炮营里的八门八十八毫米高射炮配属到了东北方向的拉亨镇,准备迎战可能出现的b1坦克。

谁知法军主攻方向放在了登陆场东南部的圣巴兰村,八十八毫米高射炮便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法军在圣巴兰村方向上的进攻部队被成功吸引到了拉亨镇方向,八十八毫米高射炮的炮手们将高射炮转移到了拉亨镇的西南面,炮口指向了法军坦克可能出现的地方,兴奋地等待猎物上门。

施特莱彻半个身子露出炮塔,不时地看向北面打的热火朝天的战场,三十一装甲团配合步兵正在那里和法国人打的如火如荼。

为什么占领了圣巴兰村的法国人还没有赶到?难道是侦察部队的情报有误?施特莱彻焦躁地想到。

五分钟后,施特莱彻仍然没有等来法国人的部队,却等来了师部下达的让他率部出击的命令。

友军的装甲部队正在与法军交战,让我们前去支援。

是哪只友军的部队,难道是第七装甲师?他们的装备和自己不相上下,难道能够在野战中对付法国人的b1坦克?施特莱彻心中暗自猜测。

当施特莱彻率领部下翻过一道碍事的土坡,看到友军与法军交战的场面时,心中大吃一惊。

战斗已经进入尾声,远处的战场上散布着三十多辆法军的b1坦克,其中有二十多辆或是冒起黑烟和火光熊熊燃烧,或是停在原地不动舱盖四敞大开、里面的坦克手早已逃之夭夭,仅有四五辆b1坦克还在不停地开炮做最后的抵抗。

无线电里忽然传来一个声音,“施特莱彻上校,带着你的人去截住法国人的步兵,不要让他们跑了,第七装甲师二十五坦克团的一营会配合你的行动,不要误伤友军。”

在赶向战场的路上,施特莱彻已经通过无线电和神秘的友军部队取得了联系,知道了对方的身份。

“他们一个都跑不了,罗森上校。”施特莱彻对着无线电答道。

陈道放下无线电的话筒,趴到悍匪一号的车头上看向施特莱彻的方向。

在望远镜里仔细地观察了施特莱彻的部队之后,陈道皱着眉头对身边的洛伦兹上尉说道:“你看到没有,第五装甲师的坦克竟然是以一号和二号为主力,三号和四号坦克竟然加起来都不到十辆,38t型更是连一辆都没有,他们的装备真的不是一般的落后。”

“看来陆军军械局的工作效率不是一般的低下,我认为在法国战役之后陆军军械局的办公楼肯定会被装甲部队的指挥官们用坦克给推平了,尤其是在他们见识过我们装备之后。”

“那是必须的。”陈道抱着胳膊冷笑道。

和洛伦兹上尉闲聊的时候,陈道看到最后几辆顽抗的b1坦克也被击毁,只


状态提示:123.第123章 冲出桥头堡(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