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汉武挥鞭>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

汉七十七年,九月。

兴建于灞西高原的火电站大体竣工,首期装配的五十台直流发电机组陆续投入试运行,待达到粗估的一百伏特输出电压,且能持续性供电后,将逐一并联入输电线路。

直流电因无法实现高压传输,故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远比交流电来得大,然却更为简易方便,非但无须变电设备,所需的输电线材更是不足交流电的四成。

大汉离广泛应用电力还遥远得很,现今唯有长安周边的驿站在试着使用简易电报,故灞西电站向百余里外的长安城输出的富余电力,暂时用作照明还是足够的。

是的,照明!

皇帝刘彻和清河王刘乘作为现今大汉最富科技知识的兄弟俩,共同试制出了白炽灯泡,在大汉现有技术条件下,真正能用作照明的电灯。

所谓白炽灯,非仅指后世广泛使用的钨丝灯,而是泛指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

后世在尚未广泛采用钨丝等金属灯丝前,早期的白炽灯多是用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的,在现下的大汉,不管是钨矿的探勘采集冶炼,还是钨丝制作,都不可能满足大批量的生产,碳化竹丝就成为制作灯丝的首选。

这不是甚么高大上的科技,更不是甚么科技暴走,若是连碳化竹丝都搞不出来,那大汉匠师就连后世的小学生都比不上了。

至于灯泡,汉人已然烧了十余年的玻璃,即便透光度还比不得后世,细瞧之下玻璃还是微微泛绿,然制作灯泡还是没问题的。

最为关键的,是大汉已能量产大批化工原料,如浓硫酸,浓硝酸,尿素等等,以此制取氮气不难,加之帝国科学院高聚物研究所又试制出了可耐较高温度的特种胶漆,使得往灯泡内充填氮气后,能较好的粘黏密封。

当然,充填氮气的白炽灯肯定不如真空环境下的灯丝耐用,碳化竹丝也不可能比钨丝耐用,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这已然是最为划算,最为实际的制作方式了,用数十个时辰,更换过灯丝也能将就着再用。

据刘彻粗估,这些稍嫌粗陋的白炽灯泡的功率约莫能达到十六瓦左右,然因受限于材料,其有效发光功率顶多在十瓦左右,若非要类比,约莫是将十个后世寻常手电筒小灯泡放在一起的亮度。

若再算上百余里输电线路上的电力损耗,要在长安城内为一只白炽灯泡提供足够的电量,灞西高原就得输出近愈百瓦的电力,实际利用率仅止一成,简直低得可怕。

五十台中小型燃煤发电机,额定输出功率皆为万瓦左右,意即是说,即便这些发电机尽数运转良好,且毫不停歇的发电,此时的灞西电站也仅能为长安城点亮五千只白炽灯泡。

五千,多乎哉?

不多也!

况且灞西高原输出的电力也不可能尽数用来供给照明,这明显是会亏掉血本的,没必要,也没太大意义,稍微试用灯泡就可以了,最主要的还是试着为简易电报机提供持续性的平稳供电。

西邑架设的无线信号发射塔本就是吃电大户,加之长安周边二百里内的驿站皆是大量装备了简易电报接收机,也按部就班的架设输电线路。

距离灞西高原最远的雍县,足足拉了四百里的缆线,最终却颇是尴尬的发现,传输过去的电流压根推不动简易电报。

两百里,在灞西电站现有输出电压和缆线材质条件下的,稳定电流的极限传输距离,这是帝国科学院的博士和匠师们经过多番验证后,得出的无奈结论。

真的是极限了!

要晓得,为了降低输电线路的电力损耗,尽可能的降低缆线电阻,大汉版的电缆用的铜绞芯已径宽三寸,约合七厘米,与后世五十万伏高压电线所用的钢绞线几乎同等直径。

若非大汉境内已逐步用金票,银票和钱票等纸质票据部分取代金属货币流通,极大限度的减少了市面对铜币的需求量,使得大农府能从民间回收大批铜币回炉重炼,光是长安周边正在铺设的数条输电线路所须的千余里电缆,就能耗光大农府和少府多年积攒下的铜储备。

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往往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需要不断累积过后,才能厚积薄发的,能用不到三十年光景将大汉发展成现今这般模样,刘彻已然足以自傲了。

不能急于求成啊!

因着传输线路的损耗实在太大了,缆线制作也很昂贵,铜芯的材料成本自是不提,便连缆线外部的桐油和胶漆涂层,都是耗费颇巨,更遑论从输电线路上搭接的电线。

电线是要接到电报机或灯泡上的,自不可能直接使用粗大的供电缆线,既不划算,更不安全,故是需要更细,韧性更好的铜线,外部好要有性能可靠的绝缘材料包覆,毕竟百伏电压是真能电死人的。

好在合成橡胶的硫化工艺已大幅改进,直接为电线浇筑胶皮不难,虽说看着很粗陋,表面不如后世电线光滑均匀,但终归是能将就着用了。

要晓得,后世欧美在刚开始尝试用电力提供照明时,导线连胶皮都没有,直接刷刷绝缘油料而已,与之相较,大汉现下的电线实在要好太多。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电缆和电线的造价都很贵,贵到大农令东郭咸阳欲哭无泪,贵到皇帝刘彻都咂舌不已。

不单单是材料昂贵,制作成本亦是高昂到离谱,长安周边不到百里方圆所要架设的输电缆线加


状态提示: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