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汉武挥鞭>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

太子刘彻接到云中太守郅都用鹞鹰传回的密报,不禁有些疑惑。Ωヤ看圕閣免費槤載ノ亅丶哾閲讀

匈奴左贤王从狼居胥山挥师南下已两月有余,远在漠北的匈奴单于庭竟不见半点动静。郅都派出不少游骑斥候在漠南草原北边巡弋,甚至不时深入大戈壁,压根就没遇到过匈奴人。

去年匈奴右贤王庭和左谷蠹王庭相继沦陷,军臣单于竟吞得下这口恶气,将贺兰山以东,大戈壁以南的广袤地域尽皆放弃?

刘彻万万没想到,竟能如此轻易的将后世的甘肃全境及内蒙古中西部纳入大汉掌控范围,待得西宁城兴建完成,后世的青海省也能牢牢掌控住。

如果是后世的历史穿越网文,这特么是要即将完本的节奏啊。

嗯……除非作者是个闲得蛋疼的家伙,才会继续往下写,譬如中那本《汉武挥鞭》,竟然最后写到征服全世界了,你说脑残不脑残。

今岁的秋分来得较晚,要到八月廿四,仲秋之末。

朝鲜的气候与辽东郡相差不大,因每岁只种一季粟谷,故而为晚种早收,三月开耕,九月收割。

依着刘彻的谋划,入得九月李广便要率三万细柳精骑再度侵扰朝鲜,袭杀农人,焚烧农田。

若待得秋分行过秋祭大典,再将郅都迁任辽东太守,怕是有些来不及啊。

念及至此,刘彻遣郎官前往甘泉宫向汉帝刘启呈了道密函,请示此事当如何处置。

汉帝刘启倒是干脆利落,直接赐回道圣旨。

刘彻摊开阅看,不禁摇头苦笑,比起玩弄权术的手段,自个还真是太嫩啊。

翌日早朝,掌印太监当殿宣读了这道圣旨。

着李广除辽东太守,升任太尉,统率细柳营镇守辽东边塞;

着郅都除云中太守,迁任辽东太守;吴蒯除陇西太守,迁任云中太守。

着魏其候窦婴任陇西太守,即日前去赴任。

朝臣们闻得圣旨,自是举众哗然。

窦婴告病致仕,卸下太尉之位尚未满一年,怎的就又重新启用为陇西太守?

一郡太守可是封疆大吏啊,还是陇西这等屯驻边军的大郡,手中权势可比过去那有名无实的太尉重得多。

大行令窦浚更是嘴角抽搐,依照辈分,窦婴乃是他的侄儿,只不过昔年窦婴为保全妻儿,顺着皇帝的心意,将窦氏私兵尽数葬送在西北边塞,早已与窦氏彻底翻脸。

在窦浚眼里,窦婴就是窦氏家族的不肖子孙,虽碍着皇帝的观感,不敢轻易弄死这厮,可也见不得他再受到重用啊。

刘彻瞧得窦浚吹胡子瞪眼,心中暗笑,为君者可不就喜欢重用窦婴这等孤臣么?

若窦婴还是窦氏的中流砥柱,那皇帝老爹早就出手弄死他了。

现下窦婴若想好好活着,就得为皇帝竭力尽忠,毕竟他曾做过太尉,又曾在陇西编练新军,能力和经验都是足够的,出任陇西太守最是合宜。

待得西宁城兴建完工,进而设置西宁郡,则屯驻在陇西,北地和安定的大量边军便会移防或裁撤,交由郡兵和县兵为主的府兵守备这三个大郡,窦婴这陇西太守远不似朝臣们想的那般位高权重。

刘彻也懒得跟朝臣们解释,反正这圣旨是皇帝下的,有胆子自个跑去甘泉宫外跪求进谏啊。

朝臣们自是没这胆子,毕竟皇帝早就放下话来,谁若再随意去扰他清静,使其不能安心养病,就是居心叵测的贼子,盼着他早些驾崩。

这罪名谁特么敢担,谁特么担得起?

大行令窦浚就跟吃了二斤苍蝇屎似的,沉着老脸偏又也无可奈何,他倒不敢对皇帝和太子心怀怨忿,纯粹是觉得窦婴这孽障碍眼罢了。

罢了,滚到陇西赴任也好,眼不见为净。

窦婴倒还真如了他的意,接到圣旨和敕书,当夜就领着府中亲卫悄无声息的离京赴任去了。

于是乎,大汉朝的四位重臣相当是转着圈把官位给换了,倒是有趣得紧。

太尉位居三公,本应由皇帝亲手赐印拜官,汉帝刘启却没让李广回京,而是命近侍宦官将圣旨和金印直接送去给他。

李广接下圣旨和金印后,足足懵了半日,他做梦都没想过这辈子能官居太尉,位列三公啊。

李家祖坟这是冒的什么烟啊?

莽夫最大的好处,就是没太多旁的想法,太尉有无实权压根不在考虑范围内,官位够高,足以光宗耀祖就成。

文官做到顶,就是丞相;武将做到顶,就是太尉啊!

大将军是战时暂设的虚衔,太尉可是正经的官职,意义大为不同。

待得郅都将云中的军政事务尽皆向吴蒯交接清楚,再赶到辽东郡接替李广时,已是八月下旬。

远在长安的太子刘彻刚领着朝臣们举办秋祭,便是收到宋远从燕北边塞传来的鹞鹰密信。

匈奴左贤王已于八月中旬撤兵北返,乌桓诸部率大军衔尾追击!

刘彻不禁仰天长笑,游牧民族打仗鲜少注重后勤补给,譬如后世的蒙古铁骑,打欧洲时靠得是就地掠夺,打到哪抢到哪,以战养战,故而最害怕敌方使用焦土战。

据野史记载,蒙古骑兵粮草匮乏时,屡屡以白彘为食。

何为白彘?

肯定不是猪肉,而是两条腿的白皮猪,想想都有些恶寒。

漠南草原上的匈奴游牧部落早被血洗一空,算得上另类的焦土策略,左贤王领着十五万铁骑吃草根么?

五月初发兵,八月中旬撤兵,足足三个半月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