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洪武年间小神医>第三百一十一章:衍圣公死了
河南所需要的种种东西。

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土豆。

一般情况来说,灾祸一旦发生,需要最多的东西就是粮食。

这几年的发展,京城附近的良田里都被朱元璋种上了土豆,现在已经开始往外面推广。

现在国库里面土豆以及粉条的储存量非常大,这些东西完全可以供应灾民。

同时,土豆现在还尚未在河南彻底的推广开来,所以陈松就想着借着这次的功夫,将水患治理完毕之后,就将土豆开始在河南彻底推广开来。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间,想要一次性将土豆全部推广到整个天下,那是不现实的。

如今土豆的主要种植地,还是以直隶为主。

不知什么时候,朱静安站在了书房的门口。

她静静的看着坐在书房当中的陈松。

忽然叹了一口气,陈松转过头来看向朱静安。

“怎么站在那儿?”陈松带着笑。

朱静安秀眉紧蹙,道:“你才从山东回来没几天,现在又要去河南,听说那边的大雨到现在还没有停,如果黄河要是决堤,恐怕……

那个蓝雨给你挖了一个坑,这可不是一个好差事啊……”

朱静安担忧无比。

陈松笑了笑,“只要将河南的水患治理好,那么就没有什么问题,你要相信夫君!”

朱静安走到陈松身后,捏着陈松的肩膀,“话是这样说,可我的心里忐忑的厉害,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

“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陈松劝道。

当天下午,陈松的奏折就送到了朱元璋的桌子上。

在拿到陈松的奏折之后,朱元璋立刻就让相关人员按照陈松奏折上面所需要的那些东西进行筹备。

出发的时间也已经定了下来,三天之后就要出发。

这几天里,陈松都在准备着。

夜晚,陈松躺在床上,想着事情。

本来,按照陈松的规划,将官绅一体纳粮之事推广开来,之后就要着手对大明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以及对一些基础手工技术进行改革。

在陈松的计划当中,要建立官办钱庄,由官方背书,对宝钞进行改革。

可惜,这一切现在都没有办法实行了,这一拖,就得好长时间。

这一切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陈松也不想这样,可是天灾人祸谁又能说的准呢?

朱元璋坐在御书房中,看着陈松的奏折。

脸色比之前那几天要舒缓很多。

陈松的奏折上写明了去开封之后要做的事情都是什么,各行各列都列举的清清楚楚,这让朱元璋放心不少。

看完奏折,朱元璋将奏折交给了朱标,让朱标按照奏折上面的内容去安排。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到了,陈松一行人也出发了。

天上的雨还没有停下来,陈松坐着马车走出了京城的城门。

之前陈松遇刺之事,让朱元璋警惕了不少,所以这次派给陈松的人手,足有好几百人,都是从京营中挑选出来的好手。

朱元璋站在宫墙上,看着城门方向,朱标站在他的身后,打着伞。

“常青走了吗?”朱元璋背着双手,问道。

朱标回道:“已经走了,现在估计已经出城了!”

朱元璋点点头,紧张的表情逐渐放松下来,可这放松的表情没有持续多久,紧接着一脸冷厉的道:“让锦衣卫好好查查,常青遇刺这件事情。

好端端的,竟然会遇到刺杀?简直没有将朝廷看在眼中。今天敢刺杀常青,谁知道明天又会刺杀谁?”

朱元璋冷厉的声音在空中飘荡着,朱标回了一个是之后就没有再说话。

朱元璋是一个安全感很低的人,刺杀陈松的目的,朱元璋很容易就能猜到,除过官绅一体纳粮之外,几乎没有其他。

现在为了这事刺杀陈松,谁知道这些人以后会不会刺杀别的人?

为了自己的安全,朱元璋迫切的希望,尽快将这事情查清楚。

......

雨还在下着,一封从山东送来的折子,摆上了朱元璋的案头。

“陈松诊治衍圣公三日之后,衍圣公病情愈发严重,于五日后晚间不治而终......”

看着眼前的这封折子,朱元璋的脸色很冷,冷的就像是寒冬腊月的坚冰一样。

“这折子的意思,是常青将衍圣公给治死了?简直可笑,常青的医术冠绝天下,又怎么可能会将衍圣公治死呢?”朱元璋冷冰冰的说道。

朱元璋根本就不相信陈松会治死人,可现在折子上就这样写着。

最起码,衍圣公的死是真的。

朱元璋不觉得这些人会用这件事情来欺骗自己。

朱标站在朱元璋的旁边,也是一脸阴沉的道:“父亲,这道折子在送上来的时候,朝中的官员们已经知道了。

他们说,这是常青故意这样做的。他们还说,常青是新学创始人,能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正常......”

朱元璋看向朱标,“这些官员可真是这样说的?”

“这些臣子就是这样说的!”朱标回道。

“哼,这帮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常青不是蠢货,又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以俺对常青的了解,他是不会做出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来的。

衍圣公本来就已经快不行了,常青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再说了,就算常青想要害死衍圣公,也不至于犯这种错。人前脚就走,后脚衍圣公就没了,就算是天下最蠢的人,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一章:衍圣公死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