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华亭赋>第98章 出兵

“这里就是武昌?”

向春好奇的四下张望,城内人来人往,沿街商铺林立,道路宽敞,十分热闹繁华,“与奴想像的不一样。”静姝笑问,“那么你心中的武昌该是什么样子?”

向春歪着头想了想,“应该四处有军士,大将军的军营不是在这里吗?”

静姝笑道,“军士在军营里,军营在城外,百姓自然住在城里。”

向春哦了一声,“怪不得大将军不与我们一起进城,不过,这里虽然热闹,但还是比不上建康,建康有皇城。”

马车行了小半时辰来到一所府邸停了下来,府外侯着一干青衣打扮的男男女女,为首的是一个五十开外的中年男子,一瘸一拐的笑着迎上前,躬身道,“奴王庆在此迎接马娘子。”

静姝由向春扶着下了车,赶紧虚扶一把,“王参军快起。”

还未入城,她便听王元昱说过,武昌的府邸由一位王伯在打理,这位王伯并不是奴仆,曾经是王羿手下的一位参军,后来在战场上受了伤,便被安排打理府中事务。

王伯道,“娘子折煞老奴,奴早就不是什么参军了,蒙大将军不弃老奴残疾,让老奴来打理这间府邸。”

静姝笑道,“如此,我便唤你一声王伯吧。”

“娘子快请,快请,奴早就收到大将军书信,己将府邸彻底打扫一番,添置了一些家件,娘子再看看还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吩附”

静姝随王伯进了院子,这间府邸比不上建康的大将军府,没有秀丽江南的景致,练武场取代了茵茵草坪,各色刀剑铁锤枪棍取代了奇花异草,大厅的装设也不奢侈,多了几案桌凳,沙盘,地图,简单空旷,倒像是一所军营,幕所,便是后院,皆是一排排青翠的长竹,只有一棵红梅斜斜的长在一间凉亭旁,不过,未到花季,红梅还是翠绿一片。

静姝的小院的确算得上小,这是一间阁楼,雕花门窗,卧室在阁楼上,别有一番雅致。

舟车劳顿,静姝也顾不了细看府内情景,沐浴一番,便有医者来为她把脉,查看伤口,之后开了药,静姝便也睡了过去。

这一觉睡到次日清晨,向春神神秘秘的来告诉她,这间阁楼曾是宋娘子的住所,言语之间有些不平,问是不是要换一房屋子,静姝不由得再次打量这间阁楼,笑道,“这里很好。”

王伯送来早餐,告之大将军传来话,这几日怕都要在军营里,静姝点了点头,“大将军在武昌时,都是这么忙吗?”

王伯笑道,“大将军担着数职,每日公事繁多,这又离开了大半年,军务政务都堆集如山了。”

静姝又问,“平时大将军是在官署办公还是在军营里办公?”

王伯回答道,“官署在城里,但大将军一般都在军营办公,军营里设有幕所,官署很少去。”

静姝嗯了一声,“不知府里夫人的房间可有备好?”

王伯道,“早己备好,奴得知夫人身子不便,这次未能随行,不知娘子可知,夫人何时能来?”

静姝道,“这我也不知,想必快了。”

王伯笑道,“如此甚好。”又道,“大将军也说了,若娘子在府里呆闷了,可上街逛逛,带两个部曲即可,武昌城里是十分安全的。”

静姝又问,“一路从建康过来,我见流民甚多,武昌可有流民?”

王伯道,“若说一点没有,那是老奴说假,不过大将军在江州治军严明,因而流民极少,也不敢乱事,不仅如此,大将军宽政简惠,让利于民,又平易近人,江州的百姓都安居乐业,都说大将军的好。”

静姝听言轻轻笑了笑,“如此,大将军定受百姓爱戴。”

“正是。”

王伯又回答了静姝的一些话,方才退下。

向春在一旁嘀咕道,“王伯口中的大将军真是咱们的大将军吗?谁不说大将军严厉得很呢。”

“阿春,不可胡言。”静姝提醒。

静姝未料,王元昱十数日未回府,这些日来,她己熟习府内情况,府内事务,不必由她一个妾室来打理,自有王伯在张落,府内奴仆不多,不到大将军府的三分之一,因而事情也少,静姝没有出过府,她将王元昱从建康带回的东西一一整理,顺便查看了他的书房,除了画便是书,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静姝猜测,他的重要文书,应该都放在军营。

府里其实很冷清,少了烟火味,静姝猜测,王元昱便是在武昌,怕也是常住军营,这里不过是他进城短暂的休息之处。

军营在城外西郊二十里处,建立了许多堡垒,一眼望去,几乎看不见尽头,不仅是武昌城外守扎有王元昱的大军,江州各地,凡沿江一带,都有他派的军队驻扎,从他的父亲王羿当年仅带着不足二万队伍过江,经过近二十年的经营,几番转展,这支队伍早己翻了数倍,当年元帝称帝也是靠着王羿这支队伍的支持,王家立根于朝廷,也是靠着这支队伍。

这支队伍原本驻扎在京口,主要防御胡人入侵,随着江左形势渐稳,胡人因有长江天险,不敢轻易妄动,南北两地进入长期对峙阶段,王羿便把这支队伍迁入到了江左内陆一带,把对胡人的防御改为对建康朝廷的控制,同时也对其死流民帅形成了威胁,威慑,来维护巩固王家所立的司马朝廷。

然而,如今的朝廷想要极力摆脱王家,王元昱的大营里,十数幕僚针对朝廷的举动,如何应付,讨论了数日,这些幕僚,或称为门客


状态提示:第98章 出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