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宋枭>第67章赈灾有方

第六十七章 赈灾有方

赵怀仁并不知道孙县令此时的想法,他只知道,今天必须要为这个张大人好好上一课。不然自己就真的白在21世纪生活了那么久!

“咳咳,张大人您可知水库为何物?”

“水库?那是什么!”

张大人的眼底闪过一丝疑惑。

“所谓水库,便可以理解为一个巨大的池塘。”

“嗨!某明白了,便是金明池那样的。”

“非也非也,水库比金明池还要大数十倍!它存在的意义有两处。一是旱灾之时,可以储存水源浇地。二是洪灾之时,可以储水,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

“还有此等办法?”

张大人眉毛一挑,显然没听说过这种新鲜的事物。

池塘他知道,但他从未想过,区区一个池塘竟然能有此等妙用!

其实,即便是在一千多年以后,面对旱灾,除了人工降雨之外,水库依旧是必不可少的治理之法。

是故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却极为好用。

于是赵怀仁便一鼓作气道:

“张大人您试想一下,若是大宋每一路便有一个水库,那今后再遇到旱灾……”

“便可以从水库调水,缓解干旱!”

张大人下意识的回答道。

赵怀仁见到这位张大人,居然都学会抢答了。心底不禁为他暗暗鼓掌一番。

“可旱灾治理了,蝗灾呢?”

张大人突然开口问道。

“蝗灾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

张大人闻言,眼底闪过一丝失落。

就连赵怀仁轻轻叹了口气,大宋又没有杀虫剂!那玩意儿可不是普通人能配出来的。

虽然他也学过化学,但这种偏向于专业的东西,他也无能为力。不过他的脑海中,却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则新闻。

大概是零几年的时候,巴铁那边闹了大范围的蝗灾。

为了帮助巴铁,中方派出了浙江一家鸭子养殖场的数万只鸭苗,空投到了巴铁蝗灾最严重的地方。

这些鸭苗正是长身体的年纪,见到这么多蝗虫,就像是人类见到了金子一般!

于是这些鸭子养成了个特别有趣的习惯,它们每天早晨都招呼着,一块儿出门吃蝗虫。天黑之前,再一块儿回到笼子里。

就这么没几个月,鸭子长得那是越来越肥,挂炉子上都能烤出来油脂那种!

而巴铁那边的蝗灾,则是得到了大大的缓解。

后来有学者统计,每只鸭子至少消灭了好几平方米耕地上的蝗虫。因此,巴铁的不少庄稼得以保全。

回忆起这事儿之后,赵怀仁的眼睛顿时闪烁起了光芒。

“不过,某这里倒是有个法子,可以试一下!”

“什么法子?”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张大人开口问道。

“那就是,养鸭子……不只是鸭子,鸡,鹅也得养!而且养的越多越好!”

“这个……”

这回,别说是张大人了,就连孙县令听了,也觉得赵怀仁是在胡说八道。

村里的农民,家家户户都会养一些鸡鸭之类的。可每一次蝗灾,还不是如期而至?养这些能有什么用!

“怀仁休得胡说!养鸭苗怎可能治理蝗灾!”

“孙大人不必如此!”

张大人说着,突然重重的拍了拍赵怀仁的肩膀。

“水库一事,可见河洛一脉确实底蕴丰厚。怀仁当再接再厉,他日定能崭露头角!”

诚然,张小二现在说的这话有些逾矩了。但孙县令心底却无比的兴奋。

别人不知道,但孙县令这位老人精可是再清楚不过。这张大人是从小和官家一起长大的,深受官家的信赖。有他的保证,几乎就代表着官家日后定然会重用赵怀仁。

一念及此,他看向赵怀仁的目光里满是欣慰。

倘若自己再年轻三十岁,恐怕都会嫉妒这小子的好运气!

而赵怀仁,稚嫩的小脸上却写满了不满。

愚蠢呀愚蠢!竟然不相信某的养鸭苗大法!这可是兔子(中方)援助好兄弟的办法,绝对是管用的!

不过,他知道对于这些古人来说,想要理解这个还有些困难。

于是便不甘心的说道:

“鸭子本身就是吃蝗虫的,多养些鸭苗怎么会无用?不管你们信与不信,某便要大量养殖鸭苗!”

听到这几乎带着赌气成分的话语。孙县令和张小二不由得相视一笑。

透过先前的话语,他们甚至都已经忘却了赵怀仁还是个孩子的事实。但现在看来,果然是个童心未泯的少年郎。

“罢了,你愿意养便养些吧。反正某知道,你也不差这些钱!”

孙县令笑着说了一句,便打算带张大人回县衙。

谁知张大人的目光,却望向了远处的盐碱地。见到那里依旧是光秃秃一片,便笑着道:

“看来,怀仁这次改良盐碱地,怕是不太顺利呐!”

这话本来只是一句揶揄,奈何赵怀仁刚经历了庄稼被毁的事情。

于是他脸色一沉,恶狠狠地说道:

“谁说某的改良不顺利!若不是有人从中破坏,某的麦苗都要长一寸高了!”

“嗯?”

张小二皱了皱鼻子,他原本以为,赵怀仁根本没有种出来庄稼。

但听这小子的口气,似乎是真的种出来了庄稼,却被人从中破坏了!

于是他的眉头一皱,语气阴冷道:

“什么从中破坏!怀仁可否详细述之?”

听到张小二这话,赵怀仁


状态提示:第67章赈灾有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