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一刻,他才发现,邓猛是他的妻子。

一个能够与他共同分担责任,同沐风雨的终生伴侣。

……

幸好,雪下了半个月之后,终于停了,当腊月底的某个清晨,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照射在白雪皑皑的朱雀城楼上,反射出璀璨光辉。

刘志一直被阴云笼罩的心,也跟着放晴了,不过,现在还远没有到可以轻松的时候。

经历过寒流的人都知道,化雪的时候,才是真的要命。

气温陡降,路面结冰,积水四处横流……若是稍有不慎,就是一场大灾难。

而经历了长久冻害的人们,精疲力尽。

刘志以诏书的方式下了严令,各级官员和军队全力以赴救灾,不得松懈,若出现人员大量死伤,定斩不饶。

雪化后,道路泥泞不堪,残冰打滑,雪橇彻底没用了,连马车也动不动就陷入了泥坑。

或者因为路面太滑,摔断了退。

数天之内,大量马匹受伤,要知道它们中很多都是雄健的军马,大汉花了无数金钱和人力,好不容易才培养出来的。

如今没有倒在战场上,而因为救灾而倒下了,是在是让军机府的一干老将军心头滴血。

可没办法,人命关天,他们驰骋疆场打仗,不就是为了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吗?

很多时候,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武将们,反而比那些文臣更具有家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熙元二年的元日大朝贺,因为这场雪灾直接取消了,这种华而不实,浪费人力物力的庆典,在灾难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但外醒目,贤妃邓猛被陛下册封为贵妃,因为是救灾期间,并没有举行册封仪式。

但却特意下诏传令京师同庆,这次邓猛救灾积极,也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交口称赞,许多受过她恩惠的百姓们,更是十分感激。

可以说由于邓猛负责任的行为,已经为她在民间积攒了良好的口碑和威望。

所以诏书一下,人人拍手称快,无论是名声或者资历,她都担负得起贵妃之名。

宫中的一干美人,大部分都知道自己入宫时日尚浅,资历不够,无法与之抗衡。

许多人心里都明白,邓猛当皇后只是时日问题,将来她肯定是后宫之主。

所以她们中有几个聪明点的,立刻就选择了追随效忠,积极响应邓猛的救灾号召,跟着她筹集物资,抚慰灾民。

这其中以耿显耿才人最为突出,她因为容貌平平,所以至今只封了个才人位,位分很低。

但她却因为饱读诗书,行事大方稳重,博得了郾太后的喜爱。

这次救灾,她也是后宫佳丽中第一个站出来投靠邓猛的,由于她精明能干,帮了邓猛许多忙,成为了她的左膀右臂。

因此,灾难过后,邓猛立刻奏请郾太后,由她向皇帝建议,把耿才人的位份提升为充容。

而刘志的心头好修容田觅,是个典型的娇娇弱女,风吹吹就倒的灯笼美人。

在这样极端严寒的天气之中,即使为她烧着旺旺的炭火,依旧冻得瑟瑟发抖,整日躲在迎春殿中,根本不敢出门。

而刘志最近一段时间也忙得脚不沾地,根本就没有时间来看望她,田觅觉得有些委屈,真是你愁眉不展,自怜自艾。

由于心绪不佳,郁郁于心,没几天就得了风寒,缠绵病榻之上,直到春暖花开之时,在渐渐好转起来。

刘志很是心疼,特意嘱咐了太医院精心照顾,可由于风寒具有传染性,郾太后知道了,严厉禁止刘志去探望。

而他一向都是个孝顺的孩子,基本上从不会和母亲对着来,所以只能经常赏赐些东西,以示安慰。

正月间,好不容易天气晴好了,雪灾也彻底的成为了过去式,京师各处都在忙着安置百姓。

这一次特大雪灾中,尽管朝廷积极参与救灾,但仍然损失严重,京城的普通房屋损毁过半。

老弱病残等抵抗力低的人群,死亡人数也十分惊人,当初救灾时用来御寒的草席,都被拿去裹了尸体。

本应该是喜庆的正月,到处都飘着白幡,一连数日,哭声不断,气氛十分低沉。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雪灾已经过去,宫中依然取消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庆典。

此情此景,你让百姓们哪里有心思来过节。

朝廷六部仍然在高速运转着,时刻都不敢松懈下来,如果不及时帮助灾民们修缮房屋,大冬天的还会继续有人冻死。

总不可能这么多人,一直都住在寺庙或者是宫里吧。

时间紧迫,烧砖肯定是来不及的,只能组织大量人手到郊外山中去伐木,妇女们则负责去割茅草,集万人之力,先把房子搭起来再说。

哪怕简陋点,至少也能暂时遮风挡雨。

等到春天的时候,再慢慢有序的为他们重建家园。

元宵节之后,那些因为雪灾被困在京城的各个地方官员,全部匆匆的踏上了归程。

今年的雪灾来势猛烈,席卷面积大,除了司隶校尉部,凉州、并州和兖州,以及荆州的部分地区,都有所波及。

只是各地方受灾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损失一时之间还无法统计出来,但估计很严重。

毕竟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力上,京师就已经算是最强大的了,再加上洛阳城中的宗室和贵族很多,家境优渥者所占比例也比别处多得多。

熙元二年的一开头,便如此惨烈,让人记忆深刻。

多灾多难的大汉帝国


状态提示:第261章成长--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