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传奇1997>第二百二十五章 十亿大单!

前世早已经有太多的经济界的人士,将格力不断发展壮大的秘诀研究透了……

为什么董小姐会将降价视为大忌?

那是因为,格力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建立了一支稳定且高产的经销商体系。

而这个体系得以长期维持,并不断壮大,靠的就是格力稳定的价格,让大家都有钱赚。

她为什么敢对国美说不呢?

以帝都市场为例,2003年,格力在帝都拥有1200多家经销商,年营销额为3亿元,而国美的占比则不到1/10。

有谁会为了1/10,而放弃9/10呢?

再者,国美等家电连锁商的势力范围主要是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只是格力的一块市场,更大的市场则在二三四线城市。

若与国美捆绑发展,则无异于放弃更为广阔的市场。

不过董小姐也不是放弃卖场渠道,而是要求卖场尊重格力的核心利益,即稳定的价格体系。

就在3月20日,格力就刚刚和尊重其价格原则的大中电器,签订了一份总值为1.8亿元的空调包销合同,总销量在8万台左右。

与此同时,董明珠又借着这次与国美决裂的机会,顺势推出了自建专卖店计划,主要面向二三四线城市。

能在中国商界扬名立万的人,没有一个善茬!

就拿董小姐来说,

其实虽然她在行业内名气很大,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为大众所知……

那么,是什么让董小姐一举成为“网红”一样的公众名人呢?

就是2013年,中央台评选年度经济人物,董小姐与雷教主同台,打了一个“十亿赌约”。

大众的眼球猛然被吸引了过来。

董小姐一下红了,红的很突然。

用吴晓波的说法,就是制造业被互联网经济逼到了墙角,这时候便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提刀在手,替自己大声地喊几嗓子。

可能当时打赌,只是董小姐的脾气上来了,并没有事先的“策划包装”。

但有趣的是,她抓住了这个瞬间,让它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态度。

从那次之后,董小姐的讲话越来越大声,越来越自由,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就这样,董小姐从董事长办公室站到了镁光灯下,还抢走力每年可以省下几千万的代言费和广告费。

比省钱更重要的是,董小姐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品牌传播模式:

即便是最冰冷、最格式化的家电品牌,也可以进行人格化的背书。

而且,制造者本身应该成为口碑传播的主角。

在传播学上,这个叫“返祖现象”,互联网人一直是这一武器最好的实践者。

老马就是天生的演员——如果他混娱乐界,就没其他人什么事了;周鸿祎天生一个“蛮子”性格,东哥是被奶茶妹妹教会的……

制造业的董小姐,显然也学会了这招。

但其实,董小姐之所以开始“卖人设”,除了品牌传播之外。

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就在2012年,朱江洪退休。

董小姐虽然接棒任格力集团董事长,但是珠海市国资委仍然控制着副董事长,总裁,党高官的关键人事安排,并立即空降了周少强任格力集团总裁、党高官。

和朱江洪不同,董明珠不具备国资委干部的身份,永远无缘格力党高官这个体制内的角色,也没法拥有像朱江洪一样的体制内关系网。

销售出身的董明珠,只能在市场中找补。

但是当销售业绩都开始出现下滑时,董明珠意识到危机……

所以,主动和被动的选择条件下,董明珠似乎注定要成为格力的代言人。

而她用这一招把自己和格力电器捆绑在一起,让蠢蠢欲动的行政权力投鼠忌器,也让自己在获得了足够的第三方支持……

此后,董小姐就开始出圈。

塑造成为大众眼里一个脾气暴躁、个性强硬、手段专横的女强人“人设”。

她在陈鲁豫节目里教训员工,在股东会上教训股东的视频,一度刷屏互联网。

大众高呼过瘾,董明珠网红之路,越走越远。

但与此同时,

她和格力的品牌捆绑也更紧密,在公司内的权威更高!

后来她推动格力股改,引入高瓴资本,管理层mbo,并借助借助传统的持股和有限合伙投资协议构架的综合设计,最终构建了一个长达4级的金字塔式的控股链条。

从而彻底将国资委对格力的控制力,削弱到最低……

追溯这一切的起源,就是从她那次“豪赌”开始的!

所以,后来经常有人嘲笑董小姐的这个“赌约”,却不知道,董小姐早就已经达成了她的核心目的……

当然,这种事大家都差不多,隋波自己也卖人设,所以没什么不好的观感。

在商言商,换谁也会这么做的。

抛开这些外在的东西,隋波对于董小姐和格力这种信奉“工匠精神”、注重技术研发和严格把控质量品质的制造业公司,还是充满敬意的。

互联网固然是时代的大趋势。

但真正推动中国经济崛起的,依然,并始终是“中国制造”。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的“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到后来随着全球化分工的潮流和欧美制造业转移的趋势,“oem模式”盛行。

中国一度成为了“世界工厂”。

虽然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但从全球产业价值链来看,代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五章 十亿大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