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我知将死>十七、破军(上)
论》中,《墨子-经说下篇》也曾有所引用。根据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订正,原句应该为‘且犹白以目见,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神不见,而见离’。

“什么是‘眼不见’?为什么要说‘眼不见’呢?要理解这三个字所蕴含的静义,首先我们要明白‘见’在先秦的本义。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见,视也。析言之有视而不见者,听而不闻者。浑言之则视与见,闻与听一也。’用现在的话说,‘视’为看,‘见’为看见。目可以视,然而视未必见。‘目不见’不等于‘目不能视’,这一点请对方辩友务必厘清,不可‘混’淆!”

严可初忍不住在裁判席上低声赞叹道:“厉害!聪明!”

说江水源厉害,是因为他能准确背诵《公孙龙子》和《说文解字注》的原文;而夸江水源聪明,则是因为他从字义辨析入手,开‘门’见山指出“目不见”不是眼睛不能看东西,而是看不“见”东西,一下子就扭转了“目不见”给人以诡辩、违背常识的印象,避免对方在这一点上胡搅蛮缠。

这也是江水源和陈荻等人商议的结果,即辩论要分层次逐渐展开,把手里能用的、用了能让对方手忙脚‘乱’的证据全都用到刀刃上。

首先就是江水源从《公孙龙子》、《墨子》、《说文解字注》等典籍入手,廓清字词疑义,避免让对方浑水‘摸’鱼,搅‘乱’“眼不见”的立论根基。然后在反驳对方立论时抛出《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内经素问》等中医理论,再在相互攻辩时勾连出禅宗六祖惠能“风吹幡动”公案、王守仁“南镇观‘花’”公案,以“心外无物”的理学逻辑强化“目不见”的理论基础,最后在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中分别以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作为例证。

如此一拆分,就摆脱了原本辨无可辩、无话可说的尴尬,变得次次有话说、节节有新意。好比海‘浪’一‘波’接着一‘波’,直至把坚固的对方拍碎在地。

严可初接着说道:“这样的国学奇才,居然选择学理科?”

季逊长叹一声:“可初贤弟,现在你应该明白愚兄我内心的苦痛与纠结了吧?”;


状态提示:十七、破军(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