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抗战之最强兵王>第1100章 不同作战想法

运县,东郭镇,日军36步兵团团部里,少将团长山内正文此时正在命令部队做好集结准备。

经过一番作战后,山内正文指挥的222联队,223联队,炮兵联队付出不同的伤亡代价,原本一万兵力,现在能够出动的只有八千人,大批的伤员开始运输到运县进行治疗。

不过对于山内正文来说,这次对东郭镇的作战是比较成功的,他们成功切断了运县暂编第七旅和陆县教导旅的联系,否则的话,现在突围出去的,恐怕不仅是教导旅一个的旅兵力了。

“团长阁下,41师团部发来电文,他们部队陆续在永济城和苪城完成集结,清水规矩师团长阁下要求我们部队迅速向陆县推进,与他们取得联系。”一名通讯兵来到了山内正文面前,他开始进行汇报说。

苏阳部队携带一万多溃兵开始突围出去,但中条山地区还是存在着一些溃兵的。

对于这些溃兵,冈村宁次是坚决要消灭的,所以他没有让所有日伪军部队围歼苏阳暂编第七旅部队。

他特意抽调了编制比较完整的41师团和36师团部队继续执行扫荡溃兵的作战任务。

这两支部队自然由41师团清水规矩中将来指挥,此时41师团陆续在黄河北岸的永济城和苪城集结,清水规矩打算从黄河北岸这里出发,向北边实施扫荡,围歼躲避起来的溃兵。

36师团部队要进入到陆县,才能够与41师团取得联系,两部才能够联手作战。

清水规矩在自己部队完成集结后,迅速开始给36师团部队发电,要求他们迅速赶到陆县。

山内正文得到电文后,他点了点头,随即开始下达命令说:“命令部队立即向陆县转移。”

驻守东郭镇的36师团部队开始出发,他们直接向陆县挺近。

在行进过程中,222联队大佐联队长迅速来到了山内正文面前。

“团长阁下,侦察兵汇报,夏城小股苏阳部队对我们这里实施侦察。”

听到大佐联队长的话后,山内正文举起望远镜朝着夏城方向看了看,他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他们应该担心我们师团部队也进入到夏城作战吧,不要理会他们。夏城苏阳部队会被牢牢合围起来,根本就不会向西边突围,此时他们处于数万皇军夹击下,他们没有能力逃脱出来。”

山内正文对于这个汇报没有太重视,和多数日军将官想法一样,山内正文觉得苏阳部队根本就不可能朝着西边突围。

因为苏阳部队向东边和北边突围,还有生存的可能,可如果他们朝着西边突围,根本就不会有任何出路。

西边这里可是有41师团,36师团,独立混成第三旅团,苏阳部队赶来这里,岂不是自寻死路。

36师团虽然是发现苏阳部队开始向运县这里进行侦察,可他们却根本就没有当回事。

36师团两个步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八千多部队浩浩荡荡朝着陆县集结。

五月二十日上午八点四十分,日军41师团,36师团近三万部队开始在晋省黄河北岸的永济城,苪城,陆县一带集结。

这两支部队互相取得联系后,开始补充弹药军需,同时他们开始派遣侦察兵,向四周侦察情况。

随着36师团部队撤离运县,此时运县和夏城交接的地方完全是处于真空地带,没有任何日军防御。

偌大的运县只有在县城有独立混成第三旅团驻守,而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日军部队。

当然,日军部队也不会是傻子,他们虽然判断苏阳部队不会朝着西边突围,这不代表着他们不会有任何防备。

实际上,夏城北边的日军37师团,夏城南边的日军35师团,对着中部集结的暂编第七旅虎视眈眈。

不过因为经过连续作战消耗,他们急需补给才能够继续作战,所以他们对暂编第七旅没有采取行动。

但日军航空兵却是不断出动,侦察机44,83战队,轻型轰炸机32,90战队连番出动。

一架架轰炸机不断对暂编第七旅实施轰炸,暂编第七旅停留的地方,完全成为了一片废墟。

为防止黄河南岸华夏国部队进行支援,侦察机战队不断在黄河巡视。

只要发现有船只出现,侦察机便会立即采取行动,将船只毫不犹豫摧毁。

上午九点钟,独立混成15旅团主力开始在夏城东边完成集结。

至此,在暂编第七旅的附近,日军集结了两个师团又一个旅团兵力,在这些日军外围,还有两个伪满洲国混成旅部队。

九点十分,将司令部临时设置在运县的第一军中将司令官岩松义雄向夏城日军各部传达了北部方面军司令部命令。

北部方面军司令部要求37师团,35师团立即进行战斗状态,九点半后,轻型轰炸机32战队,轻型轰炸机90战队会出动超过五十架轰炸机,对暂编第七旅实施地毯式轰炸。

轰炸会持续半个小时,在轰炸结束后,也就是十点钟的时候,35师团和37师团要以主力实施南北对进,夹击夏城中部的暂编第七旅,从而将他们彻底消灭。

独立混成第16旅团担任预备队,同时警戒苏阳部队向东边和北边突围。

当然在西边这里,北部方面军司令部同样是有部署的。冈村宁次要求41师团和36师团部队在九点半开始执行扫荡任务,其36师团部队务必在十点半之前赶到运县,在这里执行警戒任务,防止苏阳部队朝着西边撤离,等到彻底将夏城苏阳部队歼灭后,36


状态提示:第1100章 不同作战想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