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猎杀1894>第202章 升级换装

阿列克谢耶夫被俘惊动了沙俄军政高层,沙皇尼古拉二世立刻派驻清公使格尔思到辽东交涉,要求释放阿列克谢耶夫及所有战俘。

等格尔思抵达海城时,于寒也回来了。

阿列克谢耶夫等将领早已经被秘密处决,所有战俘也送去铁岭、鞍山服苦役了,于寒怎么可能交人?他万分遗憾地表示,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及一干手下宁死不降,我们欣赏他们的勇气与忠诚,所以就成全了他们。还请阁下节哀。

格尔思怒斥一声“刽子手”后又要求于寒让出海兰泡,并赔偿战争中的一切损失。

于寒针逢相对地表示,海兰泡本是华夏国土,反而要求俄方归还自道光年间侵占的所有领土,并赔偿几十年来占地的租金。

格尔思虚张声势一番无果,遂拂袖而去。

当天下午,格尔思去而复返,要求于寒交还所有战死军官及士兵的遗体。

于寒早知道有这一天,俄军所有战死或处决的将官掩埋后都做了标记,士兵就懒得操心了,按人数给了数万盒骨灰,还狠狠敲了笔竹杠;

格尔思接着又要索回在仁川海战中被击沉、俘获的战舰,这个是海军将士浴血拼杀得来的战利品,也是荣誉的象征,于寒断然拒绝;

格尔思无可奈何,可能是被气昏了头,又要求交还战死的沙俄水兵和军官尸骸,于寒顿时像见到了傻子,当场战死的早都喂了鱼,有本事去海里找啊!

之后很长的时间里,沙俄竟没了反应;

原本计划调波罗的海舰队来远东,因为陆军的重创及英国作梗,这事也搁置下来。

救国军在战争中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暂时不宜将战争扩大化。就这样,双方默契地都没再开启战端,一切保持现状,为时半年的战争就此草草收尾。

但谁都知道,这只能暂时的平静,等下次开战,其规模恐惧要远远大于这次,而且在海兰泡、六十四屯以及草原北部的小摩擦也不会停止。

先前沙俄重兵压境下,黑龙江将军恩泽、吉林将军长顺对救国军越界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借救国军与沙俄军队拼个两败俱伤,但救国军的战力再次刷新了他们的认知,沙俄海陆尽皆败北,累计伤亡接近十万,太平洋舰队被打残,暂时不得不偃旗息鼓。

外部威胁没了,第二军却留在黑龙江不走了,让恩泽感到如鲠在喉,万一救国军发难,只需出动一个师,就能横扫全境。

长顺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梨树县、宽城子的守备营都是救国军钉下的楔子,他对此心知肚明。

但他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在吉林南面,救国军第一军一直虎视眈眈,一旦给了对方口实,第一军恐怕会即刻北上,而且只需出动有四个步兵团的第一师即可。

恩泽与长顺两人只好继续装雕塑,但于寒却没有适可而止,将梨树县、宽城子、杜尔特旗、格尔奇镇的商业镇扩大了两倍,骑兵师也在呼伦湖畔驻扎起来,第六师两个步兵团依然占据着呼伦贝尔城东侧的西大岭。

也就是说,救国军凿通了一条从辽东到呼伦湖畔的走廊,无论是梨树县、宽城子的守备营还是黑龙江的第六师、呼伦湖的骑兵师都能通过这条走廊获得补给。

第七师占据三姓(依兰)后再没有动过,还将触角伸到了宁古塔附近。

在于寒的授意下,驻守辽西的独立师将锦州到山海关段的缓冲区全部占据,令驻守山海关的武卫左军(原宋庆部毅军)紧张万分。

妙因手

于寒提供不了样机,但可以提供一个外壳和概念,受某大侠的影响,他最熟悉的机型是j10和零式机,谁让两者被摆上了同一擂台呢?j10就算了,太高大上,现在的工业基础根本整不出来,类似于零式机的单翼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倒可以试试。

不过不能像零式那样将外壳整那么薄,油箱也得防护好……想得太远了,还是一边让兵工厂研究,一边派人到旧金山找冯恩平吧。

于寒期待的施耐德1897式75步兵炮也终于仿造出来了,定名为99式步兵炮,重量比正品重了40公斤,足足1200公斤,得益于双基发射药,射程倒是不遑多让,打上8500米毫无问题,射速也接近15发/分钟。

弹药方面配装了穿甲弹、高爆榴弹、榴霰弹,再加上独有的云爆弹、燃烧弹,可谓是件大杀器。

除了99式步兵炮外,弹药的研发也更进一步,救国军列装的8(本来要用6.5的,怕被喷),半自动也开始了量产,直接就是6.5口径,命名为99-1式步枪,原本的弹匣也变成了弹夹。因为口径变小了,士兵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射程也缩水了一些,但有效射程达到800米毫无问题,而普通士兵不用打这么远,只要在400米左右保持精度即可。

于寒立即下令,让救国军所有单位配装。以兵工厂目前的产能,肯定无法列装30万军队,于寒则没有这个顾虑,让兵工厂按部就班,他则用锻造炉和精炼器将所有步枪整了出来,后者只要能满足更换、维修就行。这样以来,救国军四个军及独立师、警备旅提前换上了99-1式步枪。

特战旅和骑兵旅也换装了,前者配装了同口径的自动步枪,命名为99-2式,目前还没有量产,但于寒可以开挂;后者则配装了99式骑枪,是99-1式步枪的缩短版。

至此,救国军现役兵员基本告别了栓式步枪。之所以说是基本,是因为不少狙


状态提示:第202章 升级换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