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无人驾驶帝国>第351章“汽车安全之父”巴恩伊

关于疲劳驾驶的话题,让沈笑夫感受到了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晚自习时间,沈笑夫翻开《汽车的故事》,找到《“汽车安全之父”巴恩伊》读了起来:

************

曾经有一个人,他不顾别人的眼光,坚持自己的梦想,哪怕是在囊中羞涩的时候,依然没有向现实妥协。

我们现在能够开着车安全出行安全到达,都是得益于他。

如果当年他在巨大的环境压力下放弃了,我们今天也许在开车途中还是提心吊胆的,甚至汽车也不可能被这么多人接受并进入寻常家庭。

他曾获得了2500多项汽车安全的发明专利,至少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个人,就是被誉为“汽车安全之父”的巴恩伊。

这位杰出的发明家,拥有丰富多彩的传奇人生。

1907年3月1日,巴恩伊出生于奥地利最富有的家庭之一。

同年时期,他因患有髋关节炎而终生行走困难。

在马车占据街道的时代,很多人还负担不起汽车,但还是小男孩的巴恩伊就已经体验过了家族拥有的戴姆勒汽车,更逐渐爱上了这个如魔法般神奇的驾驶工具。

然而,好运并没有一直眷顾他,十岁时,他的父亲不幸丧生。

随之而来的经济大萧条,更吞噬了家族所有的财富。

巴恩伊不得不离开学校,因为守寡的母亲无法再支付他的学费。

然而,巴恩伊并没有屈服于命运,只有17岁的他四处筹款,报名考入了维也纳机电工程技术学院工程技术专业。

在这里,对汽车设计有着敏锐直觉的他初展才华。

1926年,巴恩伊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怀着深深的汽车情节和对设计的激情,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来到戴姆勒工厂面试。

但经济大萧条使得当时的戴姆勒公司停止招聘,梦想破灭了。

巴恩伊这位脾气暴躁的天才设计师因为想法异于常人而不被认可,没有工作、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但他并没有向生活屈服,依然每天窝在木板房里进行各种技术的研发。

他有一个伟大的目标,那就是掀起汽车行业的一场革命,为了这个目标他一直都在努力。

1937年,巴恩伊便提出了“中间刚性车身+前后可变形区域”的概念,并提交了专利申请。这与当时普遍认为的越坚固越安全的车身设计思路截然不同。

1939年,他再次去奔驰汽车公司面试。

“您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年轻的巴恩伊这样直言不讳地对董事长威廉姆?哈斯佩说。

这次,他遇到了伯乐。

威廉姆?哈斯佩是个非常开明,能够接受不同意见的人。

他耐心地听这个年轻人巴恩伊讲解如何设计转向系统、方向盘、转向柱、底盘以及车身,才能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的设计理念,不但没有责怪这个年轻人冲撞,反而相当赞同他的观点。

威廉姆?哈斯佩当即决定聘用这位当时已经非常落魄的失业幻想家巴恩伊,似乎觉得稍慢一刻就会被别人抢走。

威廉姆?哈斯佩也给了这个年轻人足够广阔的平台,让他在汽车行业大展拳脚。

威廉姆?哈斯佩说:

“如您所说,像戴姆勒-奔驰这样的一个企业必须具有前瞻性,一定要保持领先。巴恩伊先生,您的想法要比常人超前15到20年。但在辛德芬根,您可以充分地发挥才能。我们将把您的发明直接送到专利部门。”

拿到这张自由通行证,巴恩伊这位富有创意的设计师立刻着手把想法付诸图纸,再运用到汽车生产中。

1939年8月1日,巴恩伊正式加入戴姆勒-奔驰公司,这一天正代表了系统化汽车安全设计的开始。

此后,巴恩伊作为一名奔驰汽车公司的工程师,开始致力于改善汽车安全的各项技术研究中。

人们津津乐道这样一幕场景:

一位衣着考究的绅士――巴恩伊哼着曲子走了进来。

“茶花女,先生。”秘书边说边为他把糖放在咖啡边上。

“是的,正确!”巴恩伊心满意足地笑了笑,大步走到椅子上坐下来,纸和笔早已为他准备好,猜歌曲是早上在办公室的一个创造性仪式。

1945-1946年间,巴恩伊完成了两款创新概念车的设计。

在设计中,巴恩伊将被动安全技术理念与前瞻性车身设计进行了完美结合。

一款车的设计方案采用了“坚固乘员舱+前后溃缩区”的设计,当事故发生时,车辆前后部溃缩区可以按照预定方式吸收能量并分散冲击力,从而显著降低作用于乘客舱的冲击力。

另一款车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伸缩式转向柱、防撞方向盘,同时雨刮器被设计成在不使用时回到最底部位置,为车内乘员提供更好保护。

1951年1月25日,巴恩伊1怀着保护生命安全的心,不断突破,发明了“吸能溃缩区”,又名“车体人员保护区”,并申请专利。

他提出在汽车碰撞中,动能应该通过车体变形被转化吸收,以减少对车辆中乘客的伤害,而在此之前,汽车总是被设计得越坚硬越好。

根据这一专利,汽车发生碰撞时,前部和后部应该发生变形,车门应在出现事故后用手能打开。

从此,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掀开了新的篇章。

根据这个专利,采用安全车身设计的第一辆梅赛德斯-奔驰w111系列车型应运而生,并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


状态提示:第351章“汽车安全之父”巴恩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