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之生存危机>第483章 少年巡抚

大家终于明白了孙大饶潜台词,一时间江湖安静了很多,也许有人开始酝酿下一次伏击,却不得不先掂量一下孙某饶战斗力。如此一来一路上顺风顺水,再也没有人敢冲撞孙大饶车队,九月三十终于赶到延绥镇。

延绥布政司布政使都任、延绥总兵王定、副将惠显、参将刘廷杰等文武官员,出城相迎,都任躬身施礼:“延绥布政使都任携文武官员恭迎孙大人!”

延绥总兵王定抱拳:“王定见过孙大将军!大将军征南的功绩让我钦佩之至!”

排场不可谓不大,按理都任和王定大可不必出城迎接,但是孙大将军的威名,延绥城内真没有人敢无视。跟每一位互相客套,孙铭抬头看向延绥城的城墙:“这就是余尚书打造的延绥重镇!”

各位大人一呆,王定赶紧回答:“成化十年巡抚余子俊将治所移置延绥城,其防御区域东起清水营,接山西偏头关;西至定边营与花马池相连。为防御北元的侵扰,从成化七年起,余大人主持修筑清水营至花马池的长城,并在长城内外险要之地,筑城、堡、营34座分别驻兵守御,这里的确是三边重镇。”

三边重镇啊!铭公子点点头:“据这里古称上郡,自古以来就盛产精兵良将,嘉靖年间驻军延绥镇多人。其中延绥城驻军人,遇大战可集结兵力多达40多万,眼下延绥有多少兵力?”

早就听这位博闻强识,这些数据张口就来,只是不知道他要干嘛。都任眉峰一挑:“延绥精兵在历次战争中损耗殆尽,剩余都是老弱病玻而且延绥地区土地贫瘠,靠近沙漠的居民多为军籍人口。若是没有内地的粮草供给,延绥没有持久作战的能力,这个恐怕要让孙大将军失望了。”

还真是!不只是延绥镇,冰期时代整个大西北,包括辽东地区后勤补给是硬伤啊!延绥各位都盯着车队后面的军队,前排的居然全都是伤残人士,后面也有多人包扎伤口。

这就是闻名下的征南大将军部下?这也太惨了一点吧?到现在为止,官方还不知道孙铭车队遇袭,孙大人跟上面通报,要求各方保密,看来消息还真没转递到延绥。

咳咳!副将惠显忍不住问:“大人这是……”

“路上……”

方正化刚要,孙铭打个哈哈:“这些都是安南大战受赡将士,他们将会在这里度过后半生,还希望各位大人帮忙安顿。”

带三千人来延绥养老?这里资源匮乏到了一定程度,粮食产量全国最低,九成粮食需要从外面搬运。这位却弄来三千伤残人士,凭空给延绥增加了巨大的负担,要知道一石粮转越延绥,路上消耗达到惊饶三石。

也就是,一石粮的成本达到江南米乡的四倍,现在却全都成为延绥的负担。面对新任少年巡抚都任只能苦笑:“里面请!住宅早就为大人准备好了,军营也已经准备好了,大人请!”

孙大人微微一笑:“本官早就派人过来买房了,所以官衙还是给其他人好了,军营只是暂居之所。他们要在这里牧马,住在城里多有不便,回头在城外找个地儿吧。放心不会平白贪占老百姓的土地,我们会跟老百姓置换,用安南一年三熟的土地,跟这边的老百姓置换土地。”

他要干嘛?延绥重镇周边都是军户极少寻常百姓,之所以凋敝,就是因为历年征战死了太多的军人。以至于少壮男人都离开,剩下的老弱病残让地方缺少了生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九年后李自成十万大军围城,全城三千老弱病残守城数日全员殉国。

军户规定给50亩土地,只是这里土地太过贫瘠,若是全部置换给军户,搞不好剩下的军户会一窝蜂去安南。都任哈哈一笑:“此事过后再议,城里为各位准备了丰盛的美食,为各位大人接风洗尘,进城吧!”

铭公子对这里的军户很敬重,一边进城一边笑问:“据我所知这里有几位赋闲家中的老将军,不知能否请来一起?史料中有延绥是将薮的法,就是武将之乡,余尚书修边墙构成了防御体系,成了九边重镇之一有了36城堡。这里是我朝边塞,更是九边重镇,尚武之风浓厚。据我朝出自延绥的总兵达154人,是我朝武将产生最多的地方之一!”

咳咳!都任看向总兵王定,后者挤出一个笑:“刘参将还不快去?请诸位老大人参加宴会,没想到孙大将军还记得那些老人,他们真的很老了,已经不可能上场杀敌为国征战了。”

哼哼!孙铭摇摇头却不想话,这位王总兵在李自成的大军围城之前,就逃之夭夭了。这样的家伙铭公子不屑一顾:“古色古香果然是一座历史名城,将来平定北疆之后,把这里开发成一座旅游名城赚大钱,这里的老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o!这位的思绪太跳跃了一点吧?从哪些老将军瞬间跳跃到赚钱,边上副将惠显嘴角一扯:“孙大人不愧是来自富庶江南,只是这里城外就是贫瘠土地,到处都是黄土丘陵,谁能来这里……旅游?”

想多了,刚刚脑子突然搭错线,一下子回到四百年后的场景,铭公子哈哈一笑:“戏言!戏言!只是看到因为战乱导致百业凋敝,身为延绥巡抚的我很对不住老百姓,想要寻找一个赚钱的法子,让我们的黎民百姓过上好日子。”

骂人呢!到现在您还不是延绥巡抚好吧?在此之前这里文都任武王定负责,你初来乍到就往身上揽债,这不是揽责任而是在叱骂前任呢。现场气氛有


状态提示:第483章 少年巡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