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弑汉>第651章 兵临城下

“若是此战能够顺利拿下张掖,你我恩怨从此一笔勾销!”站在张掖东门外面一箭半远的位置,明溯撇了撇嘴,莫名其妙的的撂下了一句话,便大摇大摆的往前行了过去,余下正押解着阿三的关羽怔在了当场。︾,

“等等,”其实关羽本来想说的是你准备一笔勾销,可我心中还记恨着呢,不过话到了嘴边却是变成了:“某家没有趁手的兵器,这仗怎么打?”

不是他不想将心里话说出来,而是直到现在,就连盘算了无数遍这个胆大妄为的计划的关羽心中都还是有些揣揣然的……或者这么说吧:与那个计划成功的概率相比,关羽觉得此刻二人就像那活得实在不耐烦的两个赴死的壮士一般悲壮。

谈不上是激动,还是惆怅,见明溯丝毫没有回应的意思,关羽长叹一口气,却是倒拖着那早已屁滚尿流,浑身沾满了尘土的阿三大踏步跟了上去。

或许关羽对刘备是忠心耿耿,可现在毕竟与明溯二人同牵在一条绳子上。无论他想不想打,至少已经没有回头的路了。

很明显,城中已经作好了充足的准备。也许是之前氐人作乱的缘故,此时整个张掖城头,警讯长号,人影奔走,刀戟林立,弓弩上弦。尽管外面缓慢靠近的只有三人,其中一人明显还是自己这个阵营的,可城中守卒却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俗话说,人的名,树的影。阿三已经失踪了足足两天两夜了,接到暗探来报之后,张邈立即命令四门紧闭,同时组织了城中几乎所有的武装力量上墙协助守卫。

本来城中的常备兵马就已经超出了三万人,在太守府的大力协调之下,那些商贾大族的护卫更是被全盘征调了出去。若是明溯手中提着的是一挺压满子弹的机关枪的话,那么随便扫出去一梭子,城墙上面立马会密密麻麻的倒下一层——就像秋收之后场地上铺就的玉米颗粒一般。

两汉时期,玉米、土豆等粗粮尚未传入中原,同样的道理,明溯手中提着的也仅仅是把长刀而已。尽管这把号为屠龙的长刀锋利程度当时罕见,可一旦与那肩背相抵的人潮相遇的时候,恐怕再是嗜杀成性的魔王也同样会有徒叹奈何的时候。

的确,在城头忐忑不安的人潮眼中,此时城外那个倒拖着大半人高的长刀,正一步一步,缓慢而又坚定的向东门方向行来的少年就是一个魔王。

早在发动全城力量的时候,张邈就已经将明溯形容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魔王,尤其是他麾下那支足以令娃儿止住夜啼的血屠军,更是被渲染成了地狱爬出来的修罗大军。

金张掖,银武威。作为丝绸之路上一个巨大的中转站,尽管张掖的百姓并没有武威一般富足,可城中控制了无数垄断资源的大族数目却是远远超出了武威城。

武威的藏富于民在于其前任太守是凉州三明之一,边塞赫赫有名的张奂。有了张奂的坐镇,寻常宵小之辈从来都不敢进入武威三百里范围之内。在强大的武力保障之下,武威有了一个长期的和平发展环境。可以说,百工齐进,百家争鸣的情况在武威这个边塞的明珠城池中得到最好的体现,有关这一点,哪怕是帝都洛阳,故都长安都是望尘莫及。

如果张奂死而复生,面对面的与明溯去沟通这一社会现象,明溯一定会告诉他这是经济发展软环境。至于地理优势比武威更为显著的张掖为何会贫富差距如此明显,大量的财富仅仅汇拢在一小绺的豪强大族手中,深层次的原因自然还是经济发展软环境比较恶劣,寻常百姓难以保护住手中的财富,只有那些拥有着强大的社会关系和私人武装力量的豪强大族才能用拳头和阶层的优越性去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不会受到意外的损益。

张奂自然不可能从地底下爬出来,此时明溯更加没有心思去考虑这些岔出十万八千里的琐事。尽管早就无数次的想象过自己会遭遇到何等顽强的抵抗,可像此时城墙上密密麻麻的浩瀚场景却还是让明溯心中为之一寒。

毋庸置疑,哪怕自己麾下那三千兵马没有派去武威,此时想要攻占张掖城,都将是一件前所未有的难事——其难度或许已经超越了登天。

有了豪强大族势力的掺杂,足足七八万的精壮已经足以将不是很大的武威城墙上挤得水泄不通。

此时,眼见明溯已经慢慢的进入了一箭之地,那些排列在最前面,引弦待发的弓弩手们本来还准备将手中的箭枝射出去,一来算是警告对方不要再靠近,二来却也是长时间保持着同一个姿势,现在大家都迫切希望能够稍许挪动一下,缓解一下早已麻痹的肢体。

令他们失望的是,尽管自己已经尽力了,可后面挤满了的同伴却是连那一丝引弦瞄准的间歇都没有给他们留下来。不知道是谁发出了第一箭,就在明溯警觉的止住脚步的时候,约莫七八百枝羽箭零零散散的射了出来。

很显然,明溯有些过于谨慎了——那些羽箭无一例外的都选择几乎与城墙平行的角度,如果张掖的城墙不是呈现流线型的弧度的话,恐怕此时已经有将近一半的羽箭误射进了自己的阵营。

望着那些飘飘然落入护城河的白色影子,明溯的眉间第一次舒展了开来。

其实,先前一轮齐射也不能说是对明溯毫无威胁,至少那些不需要挪展更多位置的强弩大致还是对准了方向。也不知道是运气使然,还是发射时被后面的人撞了一下,竟然有那么


状态提示:第651章 兵临城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