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第一全能纨绔>第二十二章 少不了你的封赏

李二陛下终于回过神来,可能觉得刚才的形象有点那啥,捋着胡须干咳了一声,正色说道:“此乃汝之发明?”

徐齐霖挠了挠头,说道:“也借鉴了家师的一些理论和实践,但主要还是微臣的聪明才智。”

李二陛下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朕听说你在过年后要公开拍卖,想是并不太好确定价格,才想出此法吧!”

“陛下英明。”徐齐霖拱手说道:“微臣估计会发大财,却真不知如何定价。待到拍卖会结束,多少有个依据。再推向市场时,便可明码标价。”

明码标价也是难挡供不应求,就象香露一样,虽然有固定价格,也有购买数量的限制,可想买到却很不容易。

“专利是你的,这费用如何收取?”李二陛下似笑非笑地看着徐齐霖,知道这小子肯定不带吃亏的。

“微臣只收一成专利费。”徐齐霖说完又补充道:“陛下明鉴,这等宝物只此一家,卖上万贯也是可能,下官只赚小头,大头可都入了大盈库的账。”

李二陛下知道徐齐霖这般做已是吃了大亏,只要拿出专利,与他合作的商贾数不胜数,两家对半分润,商贾也会趋之若骛。

缓和了下语气,李二陛下开口问道:“此宝镜一年产量几何,成本又是多少?”

徐齐霖如实答道:“若是全力生产制造,每月差不多能出个三五十面。但下官不想全部投进市场,控制下数量,才使价格不会下降。至于成本,大约是十贯上下。”

才十贯?!一个月至少能造出十面以上。

尽管徐齐霖说得不是很精确,但李二陛下还是能猜出获利将是几十倍上百倍。这样看来,徐齐霖只拿一成,足可算是大公无私了。

但李二陛下还有些疑惑,问道:“为何不只用拍卖,还要明码标价?拍卖岂不是赚得更多?”

徐齐霖嘿然一笑,解释道:“只拍卖二十面宝镜,自是无妨?但王公国戚、权贵大臣要买,也要让他们与商人竞价,未免失了体面。这明码标价便是为他们所定,算是大盈库对他们的优惠价。卖的数量多了,一样赚得不少。”

李二陛下明白了一些,每年二十面肯定是供不应求,但徐齐霖要增加产量,却还不想因此而使价格下降。

所谓的每年二十面,就是个维持市面价格的噱头,使其居高不下。至于王公大臣们的需求,可以按标价购买,却要直接走大盈库的关系,买到的镜子自然也不会流入市场。

“为了自家的脸面,应该是没有王公大臣倒买倒卖,赚上一笔吧?”徐齐霖虽然不能完全确定,但也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

李二陛下也深以为然,说道:“应是不能如此不堪。或者你可登记造册,这样也就能基本杜绝了。”

徐齐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就算是有个别倒手的,也定然不是为了赚钱。几面镜子而已,就是流入市场,也无大碍。”

李二陛下觉得这话说得倒是没错,要是王公大臣要靠倒买倒卖维持家用,那朝廷的脸面何在,他这个大唐董事长是怎么当的?

“那个商品交易所是怎么回事?”李二陛下转而问起了这个问题,虽然听到了些风声,可具体的章程和作用,他还不是很了解。

徐齐霖赶忙把相关的文件资料拿出来,由宫人转呈御览。

李二陛下没有马上看资料,而是开口问道:“你简单讲一讲,朕有空时再细看。”

徐齐霖斟酌了下字辞,开始讲述起来。

说白了,就是一个商品集中交易的场所。供求双方把自己的条件报上,交易所挂牌,觉得合适的话,可以见面洽谈成交。

有这样一个场所,就省了四处推销,省了四下打听。当然,这只是针对商人,零售的商铺却不包含在内。

而这商品交易所在长安初设,也只是个试点。徐齐霖还打算在洛阳、开封、扬州、幽州、广州等地陆续建起。

再加上依托驿站所建的邸店,漕运路上的航运公司,包括运输、物流、仓储、交易等环节才算全部完成。

李二陛下边听边想,不时微微颌首,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也没什么出格的地方,就是聚合商人谈生意的地方嘛!

尽管对此并不反对,但李二陛下还是提醒了下徐齐霖。很委婉,大致意思就是让他不要太过重商,这不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

重农轻商嘛,徐齐霖当然知道这是农耕国家必然要采取的措施。可如果适当地重视下商人,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岂不是更好?

所以,徐齐霖得解释一下,让李二陛下知道他的深意,才好在以后能继续支持。

“微臣以为商业繁荣对我大唐的强盛甚为有利,并不只是赚钱那么简单。”徐齐缓缓开口说道:“商税可以作为调节的杠杆,让商人的赢利不致过于丰厚。相反,对于农民的租庸调却可逐渐降低,减轻他们的负担。”

“要减免租庸调,国家的财政便要丰裕。促进经济发展,从商人身上收取的税金或可弥补。”

“至于农业,可在农具、良种、肥料、种植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提高单位产量。让同等的土地,得到比现在更高的产出。”

“而且,人口的增殖在这太平盛世是不可避免的,人多地少的问题早晚会出现。目前的关中地区,已经是地狭人多,才要进行移民之举。”

李二陛下听着徐齐霖振振有词,不禁笑了起来,说道:“朕只是提醒你一下,


状态提示:第二十二章 少不了你的封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