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乘龙佳婿>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

邢台和沧州的风波如何,虽说自有各路渠道通报京城,但朝中上下却着实顾不上。

一来国子监已经风波连场,从前管着率性堂的国子博士杨一鸣黯然退场,竟是连外放学官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因病”致仕;二来皇帝决定扩建国子监六堂,力求能够容纳更多的监生拨付,但这样的拨付却也有一个先决条件。

皇帝姑且同意了兵部尚书陆绾的辞呈,同时对公学之请亦是一口允准,因此勉励国子监监生以教化为己任,在国子监分堂逐一重新扩建期间,凡正在扩建的那一堂监生,全都分给陆绾,用于在京畿各处巡回授课,以至少教会学生读写两百字为限。

当然九章堂监生也一样有任务,他们需要去教授算学基础。但由于九章堂的监生本来就没有多少,他们也就被人理所当然地当成了皇帝一视同仁的添头。就和半山堂那些也同样领受了相同任务的贵介子弟一样。

这道旨意一下,国子监中简直是炸了锅,朝中也是一片哗然。江阁老的一个门生直接搬出了大名鼎鼎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加以劝谏,然后……他就被孔大学士拿出的太祖语录给砸了回来——太祖亲自断句,孔夫子的原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谁也没想到,原本只是国子监的一桩争端,须臾竟是变成了朝中两位阁老的角力。就连张寿本人也没想到孔大学士竟会突然跳出来,与江阁老直接扛上了。然而,想到之前临海大营那密信事件涉及谋害孔大学士,却还没个下文,他大概理解人家的怨气,也就作壁上观了。

而对于半山堂的监生们来说,往日这样朝中乱仗的当口,他们一定会幸灾乐祸地于各处酒楼食肆指点江山,可如今他们却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自从那一天纪九等人匆匆忙忙地带回了半山堂分堂试名为徐黑子出题,实为皇帝圣心独运的大消息,谁敢怠慢?

眼看分堂试只有不到三天了,这一日中午,张寿在那钟声中宣布下课时,立刻就只见呼啦啦一群人围上前来,其中为首的就是满脸堆笑的纪九。

“老师,我们想问一件事,回头这国子监分堂试,最后是按照成绩分,还是按照人数分?”

听到这个问题,张寿不禁呵呵一笑:“按照成绩分则如何?按照人数分又如何?”

虽然张寿直接把问题又轻飘飘地推了回来,但纪九却看到了某种苗头,不禁暗自振奋,连忙赔笑说:“按照成绩分,那无非是达到某个成绩的人,全都能入第一堂,乃至于第三堂,剩下的才会按照术业有专攻进第二堂,最后那一批去军中操练。而如果按照人数分……”

他顿了一顿,这才仿佛有些踌躇似的说:“比如老师本来就决定,第一堂只招收三十人,又或者四十人,那么就只取前三十或者四十,余下的就算成绩不错,那也只能黜落。”

纪九知道身后不少人都对各种科举考试的录取标准不甚明了,因此干脆解释得简单易懂。果然,说完之后,他就听到身后传来了一大片恍然大悟的声音,而张寿却对他笑了笑。

“当然是以成绩为限。若是有一百人的成绩都达到了认可为优良的标准,那么这一百人全都划进第一堂又何妨?如果成绩只有十个人能达到标准,那第一堂就只进十人。说到底,就和之前的月考和年考一样,考核的只不过是用心与否,上进与否,黜落从来不是目的。”

听到张寿这样的回答,纪九哪怕早就有所猜测,心情还是不禁有些微妙。

限定人数,意味着张寿想要让外人看看自己是如何铁面无私,宁缺毋滥;而如果只是限定成绩,那么,照之前月考岁考的成绩来看,除非是那十几二十个实在无药可救的人,其余大多数人都至少能得一个中,第三堂保底,就是第一堂,留个五六十个人也不在话下。

也就是说,此番分堂试,正如张寿刚刚所说,确实并不是以淘汰为目的。

而不只是纪九听懂了,其余人也都听懂了,当下不禁欢呼了起来。而张寿直到这声音渐渐停歇了下来,这才似笑非笑地说:“我还当你要问,张琛摔断了腿在家休养,张武张陆人在邢台,朱二离家出走,他们四个的成绩该怎么算呢!”

此话一说,偌大的半山堂再次鸦雀无声。斋长和两位副斋长先后缺席,而后代斋长朱二也突然出幺蛾子离家出走,据说赵国公府的那位当家人赵国公朱泾火冒三丈,派出人手四处寻找,眼看找寻范围已经遍及京畿,挖地三尺。对于这种情况,背后猜什么的都有。

纪九只觉得张寿那目光仿佛别有深意,他心里咯噔一下,连忙打哈哈道:“张武张陆他们是奉钦命公干,这自然是国事为重。张斋长正月里意外受伤,错过考试也是没办法的,至于朱二郎……等赵国公府的人找到他之后,再补考也无不可……”

“兵无将而不动,蛇无头而不行,既然朱二郎几天都没下落,半山堂也得换一个代斋长。”说到这里,张寿就笑眯眯地说,“纪九郎你一向成绩优异,又颇有威望,这代斋长就你当吧。”

我?

纪九顿时惊讶到了极点,几乎想要伸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请张寿再次确认。

张琛是什么人?秦国公独子,未来的秦国公,当初张寿在翠筠间设馆时就在门下的学生之一,据说亲信程度仅次于陆三郎。那是京城纨绔之中的头面人物,嚣张跋扈少人敢惹。

朱二是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