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战国大司马>第200章:僵持的六月 二合一
/p>

在经过沉思后,田章有些犹豫地摇了摇头。

滕县重要么?

事实上,滕县并不重要。

但为何田章却执意要取滕县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滕县可以通往薛邑,倘若不拿下那片土地,将当地的宋军全部驱赶到南湖(微山湖)的对岸,田章就无法彻底安下心来进兵彭城毕竟目前的薛邑其实防守很薄弱,万一宋军从滕县挥军向东,偷偷摸摸攻陷了薛邑,那他们无疑就被宋军切断了归路。

因此,滕县是必须要攻陷了,不是为了其本身的价值,而是为了使薛邑不受宋军的威胁。

在经过一番沉思后,田章沉声说道:“再等等,我已派人命田敬尽快拿下滕县,虽然难免牺牲一些兵卒,但相信这几日就能拿下滕县,到时候,再让他分兵支援田触、田达等人。”

平心而论,田章的判断其实也没错,但很可惜,他低估了一个人,即彭城的宋王偃。

宋王偃乃是率领军队的军将出身,在几十年前,当他的兄长宋剔成君治理国家时,宋王偃便是宋国的大司马,执掌数万军队,时而在其兄的命令下,协助齐国对楚、对魏作战,因此他后来才有足够的兵力夺取其王兄的王位。

正因为曾经有指挥作战的经验,因此宋王偃一眼就看出了目前局势的关键点就在滕县:只要滕县不失守,负责攻打滕县的齐将田敬就不敢轻易抽兵围攻逼阳。

因此,在军司马李均被齐将邹习挡在独山无法支援逼阳的情况下,宋王偃当机立断,派兵增援滕县,并且他还派人警告了驻守滕县的景敾,叫后者务必死守滕县!

六月初六,即宋王偃收到蒙仲、戴不胜急信的次日,他便派将领「戴奚」率领一军兵力火速前往沛县,走南湖水路增援滕县。

再过一日,宋王偃又派士大夫家族的族长「向问」,率领十几个家族的族兵、拢共约一万五千兵卒,同样走南湖水路增援滕县。

两拨援军,一口气就增援了滕县足足两万五千兵力。

虽然纵使加上军司马景敾麾下的兵力,滕县的一带的宋军充其量也就只有三万五千人,仍比齐将田敬少了一半有余,但不可否认,这大大增加了田敬攻占滕县的难度。

六月初九,在前后两拨、足足两万五千名宋国军队增援滕县后,对此惊疑不定的齐将田敬,立刻派人日夜兼程通知田章。

待他派出的使者抵达独山时,已经是六月十二日。

当时,田章得知宋国增援滕县,他先是愣了一下,旋即顿时明白过来:宋国增援滕县,其实是为了拖住田敬,以免田敬抽兵去攻打逼阳。

“这份眼界……莫非竟是宋偃么?”

田章喃喃自语道。

也难怪,毕竟宋国的知名将领就那么几个,撇开戴不胜、戴盈之、景敾这几个名声大过才能的军司马意外,宋国其实没有什么出色的将领。

因此难怪田章猜到了宋王偃,毕竟宋王偃曾在宋剔成君时代当过宋国的大司马,当时他亦是一名颇具勇武的军将,甚至曾经率军协助过齐军攻打楚、魏等国家。

『……田敬被景敾拖在滕县,而田触、田达等人又无法突破逼阳的封锁前往郯城,独山这边又不能抽兵回援,这可如何是好?』

想到当前的局势,纵使田章也感觉颇为头疼。

不得不说,当前的战况确实过于混乱,而归根到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蒙仲与田章谁也不肯放弃主导的地位:蒙仲想要把战场定格在逼阳一带,在这座城池附近与齐国的军队打持久战;而田章则想撇开逼阳,直接跟彭城开战。

两项较劲的结果,就是蒙仲与田章相互被对方牵制,谁也无法轻动。

这不,从六月初三到六月十二日,田章、邹习二人按兵不动姑且不论,而田触、田达则被逼阳封死了通往郯城的道路,以至于在这长达九天的时间里,齐军可以说是毫无作为。

而反过来说,蒙仲亦是只能让麾下军队死守在逼阳、枣林这一带,既不敢趁机去进攻其实防备空虚的薛邑,又不敢率军前往独山,联合军司马李均对田章展开两面夹击他唯一能做的,就只是挡住田达回援郯城,纯粹就是欺负田触、田达二人兵少,只有两万人。

直到六月十六日,情况出现了转机。

确切地说,转机应该是从六月十日开始,因为这一日,宋王偃派往逼阳的信使,在迂回绕路足足多花费了三日的时间后,终于将宋王偃的书信送到了逼阳。

宋王偃的书信很简单,主要就是告诉太子戴武与蒙仲三件事。

其一,他已派军队增援滕县,使齐将田敬无法抽兵围攻逼阳。

其二,宋王偃在信中称赞了蒙仲他那“反制齐国”的策略,并允许蒙仲前线自决,不必考虑彭城的安危。

其三,宋王偃告诉蒙仲,他会想办法派一支援军迂回绕路赶来逼阳增援。

不得不说,在收到宋王偃的这封书信后,蒙仲大感意外。

其实他这几日一直在担心滕县的齐将田敬,担心后者忽然从滕县撤兵前来围攻逼阳。

没想到,远在彭城的宋王偃一眼就看穿了当前局势的关键,果断向滕县增兵,这让蒙仲不得不为之感慨,感慨宋王偃不愧是军将出身的君主,眼界确实并非戴不胜、戴盈之等人可比。

不过最让蒙仲感到佩服的,还是宋王偃那句「彭城有寡人在、尔等不必多虑」的话,着实是魄力过人。

在这一点


状态提示:第200章:僵持的六月 二合一--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