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始于太康七年>第一百四十七章 冬日

郑胜更加奇怪,“这种事,你不用和我说的吧?”和人合作谈生意,这不是他的事啊!

“他胃口有点大,和其合作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但石铜是荆州刺史石崇的人,我们却必须小心应对啊!”郑汶有些忧虑。

郑汶认为直接拒绝荆州刺史的人不妥当,便来找郑胜商量办法。

“刺史石崇啊。”郑胜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但他想不起来自己在哪里听的这名字,他又做了什么让他有印象的事,“既然如此,直接回绝就是。我们在顺阳,就算对方是是荆州刺史,我们也不需要怕!”

郑汶仍然有些担忧地离开了。

从十月底到十一月下旬,历时将近一个月,郑胜想要疏通的两条河和那条斜向的主渠已经完工了。

他本打算一鼓作气再疏通了明泉溪汇流了北溪之后的下游河面,但一场突然降临的大雪,将计划完全打乱。

修渠暂时收场。随即,王众遣散了佣工。正好距离元日也只有一月时间了,郑胜打算过了元日后,在春耕到来前的那一段时间,再次开工。

王众不停地向郑胜发牢骚,“世子,再次开工的钱从哪里来呢?我们现在已经是入不敷出了!”

“六百万钱不是只花了一半多点吗?”郑胜道,“而明泉溪下游河段不过十余里长,明泉溪连接北债水的河渠也不过五六里,工程量只有现在已完成的一半。钱够用的,管家,您安心吧!”

王众想了想,“世子,年后的工程只有这些吧?再修下去,我们明年可真是一穷二白了!”

郑胜点点头,他看向了地图,“南、北债水,这个冬天是修不了了,时间紧张。正好明年春夏看看我们治理的成效,如果明泉溪不再泛滥,下个冬天我们继续修!”

王众苦笑着摇头,“世子,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件事:债南聚、五田聚、宋庄还有胡氏聚这些村子的里正、三老都找我问话了。”

郑胜皱皱眉头,“他们想做什么?”

“明泉修了渠,他们想去那边开地耕田。世子,是否应允他们呢?”

郑胜一愣,“这是好事啊。不过,宋庄、五田聚就在明泉溪附近,债南聚在十余里外的债水,而胡氏聚可是在更远的地方,难道他们打算每天跑这么远的路种田?”

这些村庄其实都位于债水流域,绕开北溪、南债水这块地方,散落居住。宋庄在北溪中游的北侧,五田聚在明泉溪下游的东侧。这两个村的人确实挺近,想来开垦明泉溪之地,实属正常。但债南聚、胡氏聚的人是不是昏了头?

“世子,其实债南聚、胡氏聚的人想问的是,我们要不要修南、北债水。”王众心里叹了口气,把他从和他们的对话里听出的东西表明出来。

郑胜点点头,笑了:“当然修!你可以明确告诉他们。你看,修渠是不是民心所向?只要做了这件事,这方圆几十里的人都会信服我们了!”

王众点点头,赞同他的这一观点,“另外蛇盘、龙尾、西泉、双溪各村,有不少村民请求迁来明泉溪居住。”

郑胜想了想,“有多少人?”

“来修渠的男丁几乎都表达了此意。大约会有将近百户。”

郑胜点点头,“没问题。让他们回去后,把不曾来修渠的人也带出来吧!这几个村子,都比较穷困啊。”

他现在已经把“领地”所有的村落了解透彻,菊水聚、五田聚、债南聚、宋庄、胡氏聚的人,绝大多数以种田为生。而这几个村子就有四百多户人。

比如,人数最多的五田聚,是由五家姓田的人慢慢发展起来的,有上百户的人口。但是,不说别的,郑老爹的封邑,李家村、临丹聚这两个村子都有百多户人,丹水北的辛庄是个更大些的村子,有两百余户人。

所以,领地的人少!

住在山里的那几个小村子的人更少!他们中大多是以打猎为生,但现在他们有了出山的念头。

郑胜当然欢迎。

“这个月,我们要把渠首聚的房子建好,元日后,就可以让虎卫营的家人们住进新家了。而蛇盘等庄的人大多是猎户,把他们也迁到渠首聚吧。在万泉山脚下,也可以方便他们打猎。他们打猎的技艺也不至于完全丢掉。”郑胜边想边说。

渠首聚,就是当初第四分队营地的地方,因为位置是那条河渠的最南端,就把村落以此来命名了。

王众点点头,“如此看来,渠首聚就有两百余户人了。对了,世子,渠已经修好,它的名字叫什么呢?”

郑胜想了想,笑道,“不如叫郑渠?”

“当年,郑国修了条郑国渠,这条渠是世子修的,不如叫郑胜渠。”

郑胜差点栽倒,“郑国渠可是关中的大工程!好几百里呢,我们这条不到十里的小渠仿着它命名?太丢人了!不好!”

王众无语,这明明是好事吧!

郑胜突然想到了什么,“不如,叫王郑渠?”

王众诧异,“此话何解?”

“一个名字叫王众的人主持修的一条属于郑家人的渠,简单地说,就叫王郑渠。”

王众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一丝欣慰的表情也一闪而逝,他咳嗽一声,“世子,王郑,亡郑也,此名大不妥。”

“王郑,旺郑也,这样想,有有何妥不妥?”郑胜辩解道,“要不,叫郑王渠?”

王众连忙摇头,“这样更犯了忌讳,不可。”

“那就王郑渠吧!四声的旺。”

王众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七章 冬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