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始于太康七年>第一百零一章 修路建坊

蔡阳,对于这个地方郑胜并没有太深的印象,似乎就是荆州的一个小县吧?郑胜看向王钧。

“蔡阳是义阳郡东南的小县。新野在其北,邓县在其西,襄阳在其西南,也算是个要地。”王钧小声道。

郑胜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郑泯被任命为蔡阳长,对这件事他并不感兴趣。蔡阳?郑泯去了这地方,就再也影响不到他了吧?他们兄弟各自过各自的日子,他好好当官,郑胜好好积攒本事,真是再好不过了。

放下手上的长刀,郑胜吩咐工匠们继续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制造出好的刀来,然后他往山外走去。

出了铁匠工坊所在的冶铁谷,郑胜也算是回到了那条山路。现在这条山路已经大变了模样。

春风里那批家丁在元月下旬时就来了青竹岭,郑胜虽然大包大揽的要来了这将近两百号人。可他们到了后,郑胜就有点抓瞎,该让他们干点什么呢?

郑胜想了想,先从他们当中选了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才,比如,他最看重的就是会打铁的工匠,只是很可惜这些人里只有一对叔侄在顺阳时从事过类似的行业,所以郑胜打发他们去了铁匠铺。

但毕竟这些人都是穷困的百姓,若有一技之长,能养活一家人,也不会到青竹岭,做郑胜的家丁了。

最后,郑胜决定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那句俗语说的最恰当不过了。而郑胜决定就在西山大营以东、以南的山里选择适当的位置作为工坊后,修路这件事就变得更加迫切了。

这是郑胜对自己“未来根据地”的又一次扩张。

一百多人的家丁说多不多,路修起来的速度并不慢,毕竟这也不过是一段直线距离不到两千米的短路。

而且为了加快进度,郑胜还特意趁着这段农忙前的最后一段空闲时间,雇佣了附近村庄的百姓们帮忙开采青石、铺就路面。

一条半丈多宽的青石路面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就修好了。

但郑胜对它并不是很满意。一是这路并不宽,仅能容一辆马车通行而已;二是这条路是照着原来的土路的走向修成的,这条路整体来看是南北走向,但实际上却是曲曲折折的,中间甚至有两段路是这样的:先是东北、西南走向,然后陡然折向西北、东南走向。

所以郑胜打算扩修,要修到起码有一丈宽才行,这样来往的马车通行就很顺畅了。

再就是截曲就直,他不打算挖条隧洞出来,但一些太过影响通行速度的弯路,郑胜打算靠人力平整掉一些不高的山坡、小丘陵,正好要修路,青石就从这些地方取材了,也不至于浪费人力。

过了二月,周围村庄的百姓们开始忙于春耕,这路扩修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

不过这工程不用太急,毕竟现在它的用途还不大。最主要的功能也不过是每天虎卫营早操过来踩踩这路面。

而邱夫子很满意这条路,老夫子年纪大了,虽然住在青竹苑很舒服,但他也愿意每天出来溜溜弯,做一套“五禽戏”强身健体,这青石地面总比土地看起来舒服。邱夫子心情很好,大笔一挥给这条小路又起了名字,青石道。

郑胜懒得和他争执一条山路叫什么名字。青石道,这名字还凑合,也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修好了路,郑胜自然开启了下一阶段的计划——工坊建造。

这两项计划,郑胜是连在一块考虑的。

甚至在太康年时,他就考虑要把铁匠铺、以及烟花工坊迁到一个新的地方的问题。毕竟,西院那地方实在是太小了。

但迁到哪去呢?能选的地方不多,青竹岭这地方除了山就是水。

考虑到安全问题,郑胜没打算把工坊迁去很远的地方。所以,小院南面的山里,既近且隐蔽,实在是最佳选择。

可那边却是一片荒山,选址是一项难题。

不过随着对周边山林越来越了解,郑胜脑海里也大致勾勒出了附近的地形。二月间,家丁们修路,他和万云等人也跑遍了附近的几座山,经过一番讨论后,最后选定了位置。

不得不多说几句的是,为了区分附近的几个山头,郑胜一开始打算以一号山、二号山、三号山来命名,简单明了,轻松好记。但他的命名很快被邱夫子推翻了,理由是这样的名字太简单了,而且也从来没有人以数字命名过山。

最后大家讨论的结果是以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词命名了这些山,郑胜感觉最后这名字同样的简单粗暴,为什么一二三就不行呢?

所谓的北山就是郑胜小院往南,包括处在小院与西山大营之间的这一片的山丘。

东山就是青石道以东的连绵群山,中山在北山以南,西山是西山大营以南的山,南山就在南边更远的地方了,青竹苑就在南山。

而冶铁坊就建在了北山与中山之间一处山坳里,郑胜对那里其实有印象,第一次李安建带他过去西山大营那边时,就路过了那里。

郑胜把这山坳起名叫冶铁谷,同样的简单粗暴。

冶铁谷是一处东北、西南走向的小山坳,谷长不到千米,两边却是险峻、绝难攀爬的平均三四百米高的山丘,只有东北、西南两个出口(隐蔽性好,这是冶铁坊建在这里的重要考量),整个山谷就像是一个梨子的模样,当然郑胜也没有因为它长得像梨子就起名叫梨谷。

郑胜刚刚实验的那把刀,是刚刚迁到冶铁谷的工匠们用修建好第一座的冶铁炉打造出来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一章 修路建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