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第一百二十章 南京留南府
派人往上京送信,让他们派人南下,我们还不如向东行,然后南下燕地,取道南京向东直接过奔大同府前往应州的好,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而萧明经过考虑之后,决定回东京,然后从东京再向南京进发,这样的路上可能更快,于是大家又掉头往回走,这一来二去又lang费了两天时间,回到东京之后,萧挞不野安排了一只一千人的骑兵护送萧明去南京。

萧明将所有的物资和青铜炮暂时留在了东京府,带领着一千骑兵,亲自骑上赤玉聪飞速的奔往南京,辽国的南京古称燕京,也就是后世的北京,自古都是燕地的都城,但城池大多毁于战火。

隋朝之时,此地为北平王罗艺的驻地,他再次建立的北平府则是后世北京的基础框架,后有唐以后的五胡乱华时后汉以及后来被契丹所灭的悉国都以此为都城,现在的大辽国南京城就是在此基础上扩建的。

此地原有帝王气象,整个后世北京城的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后有经过金完颜亮迁都改建以及元大都和明清两代的改建才形成了后来的北京,但那时候的基本格局未变。

萧明来到了南京,自有南院大王耶律淳先前来迎接,他也要赴应州参加春倷钵大会,正好还是一路同行,而萧明也可以在此休整一下等待上京南院兵马到来,他跟耶律淳先说:“南院的兵马攻取上京,劳苦功高,就在北地上京离家辛苦,这次一定禀明皇帝让他们回到南京来,就当是换防也应该的,对此耶律淳先很是感激。

耶律淳先是天祚帝的堂叔,在皇室贵族中很有影响力,但由于受到耶律章奴的牵连,现在只好萎缩在南京,当初耶律章奴执意要立耶律淳先为帝,耶律淳先惊恐万张执意不从,也反而救了他的性命,后耶律章奴被诛,耶律淳先反而暂代南院大王一职,不过却要驻守南京。

这几年耶律淳先的日子过的很艰难,金兵攻克东京之后曾想继续南下攻取南京,耶律淳先大为惊慌,好在有萧干,耶律大石等人在,依托南京城积极布防,还有训练了的十几万怨军,金兵一时不敢大意遂打消了进攻南京的想法。

南京是留南府的根本所在,契丹人原来并不怎么用心经营,南院枢密使的官邸之内还都是搭建的帐篷,整个南京到处都是帐篷,后来慢慢的引入汉人的制度,才逐渐成为南系一方跟北院分庭抗礼的格局。

而这一切都是从南府宰相张琳、枢密副使吴庸等人到来之后开始的,这人都是大辽科举选拔出来的从政高手,与之齐名的还有耶律大石,张琳的才能还受到了天祚帝的青睐,被调做京府平章事,跟随在天祚帝的身边相当于宰相和中央办公厅的秘书长。

而吴庸却留在了南院,升任难副宰相大于越,地位仅次于枢密使,相对于张琳来说,吴庸更有经济头脑,由于整个留南府秉承的是汉制,吴庸在南京开始大范围发展农业,这个时候的燕地人口还很是稀少,因为这里是宋辽对峙的边界。

怨军自成为南院的主力之后吗,这些兵打仗可能战斗力不足,但种地却是好手,无用让这些人开始大范围的屯垦,这也叫屯垦戍边,华北平原地带的土地庄稼产量丰富,粮食除了自给自足之外还能酿酒,有了粮食有了酒,则可以跟辽东等地人做生意。

所以从东西两侧前往南京做生意贸易的人非常多,东北的貂皮人参,北珠矿石玉器,还有药材粗粮能农作物西部的煤铁丝麻还有皮货甚至西域的香料等全都在南京城内进行交易,而这样的贸易,吴庸是要抽税的,好在税费不高,仅此一项就给留南府每年增收一百万钱,但真是利润可观。

整个留南府网罗了大量的汉人士子,由于大辽国开科取士,录取的标准偏低,但一旦录用之后官职却给的不低,许多在大宋多年不第的读书人很多都跑到了辽国来碰运气,而这些人则是吴庸挽留的重点。

几年下来,南京府各级官府衙门到处都是汉人,除了穿着大辽国的服饰官服,就连官府公文都是汉字书写,而在这方面耶律淳先无疑起到了表率作用,他和耶律大石一样都是汉学大家,尤其精通儒学,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始终坚信天下君臣之道,说白了很是迂腐。

自大见到吴庸起,萧明就考虑着怎么将这个人弄过来留为己有,他目前手下急缺人才,这样一个驾驭经济的高手被他碰到,岂有放过的理由,但到底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吴庸心甘情愿的跟自己哪,这个确实有点破费脑筋。

不几日后,萧干带着三万兵马回到了南京,萧明精锐的骑兵并未被调动,萧干回来也是萧明的主意,自己和耶律淳先都要离开,前去赴春倷钵大会,整个南京还需要留人才行,吴庸搞经济还行,但政事上还需要萧干在好一点。

萧干带来了一个消息,耶律大石主动留在上京,但在他身上却发生了一件奇事,以至于耶律大石现在打死都不愿先回南京。

……那到底是什么事情哪?

最新全本:、、、、、、、、、、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章 南京留南府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