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那段>第四章 清议和党锢(一)
>中常侍苏康与管霸用贱价购买良田,被大司农刘祐发现,全部没收。而刘祐跟李膺是同一个战壕的,二人可能平时私下来往密切被太监集团发现了,于是宦官们借此又到刘志哪里对刘祐群起而攻之,这一顿忽悠,刘志青筋暴起,一怒之下,把刘祐也关进监狱,且捎上了廷尉冯绲,因为冯绲之前将五侯中的老大单超之弟、山阳太守单迁拷打死于狱中。李膺、冯绲、刘祐三人在狱中享受劳改犯待遇,刘志罚他们全去左校做苦工…

自邓皇后死后,汉桓帝刘志就考虑另立皇后,他心中已有一最佳人选:田圣。但是正当他准备要册封田圣为皇后时,有人出来搅局了。

第一个不同意的是司隶校尉应奉。他给刘志写信说:“自古以来,皇后地位是否高贵,对国家是否昌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你比如说前朝皇后赵飞燕出身卑微,却以妖精之身搞得西汉王朝政权易主。所以,皇后人选之事事关重大,您可不要乱来,封这么一个身份卑微的皇后!言外之意:我看你选的这个皇后是个出身卑微却以身祸国的狐狸精!

这明摆着是一叶障目,一杆子打死一船人,想想看,汉朝皇后出身低微的人又何止赵飞燕一人?如汉文帝刘恒的窦皇后、汉武帝刘彻的卫皇后等等。

然而就这个一叶障目的说法,也有附和之人,就在皇帝刚看完应奉的信后,太尉陈蕃的信也来了,说田圣出身卑微,不适合做母仪天下的皇后,而出身高贵的窦氏显赫家族的贵人窦妙才是理想的皇后人选。

陈蕃不但不赞成这个田圣当皇后,而且替皇帝选了一个皇后,叫窦妙,何许人也?这还要从窦妙的父亲窦武说起,窦武是东汉开国元勋窦融的玄孙、汉章帝刘炟窦皇后的堂侄,早年就以经学著称,并到处收徒,不理时事,一心教书,久而久之,就在关西一带混出了名声。

刘志绝对不是听了臣下的建议才封窦妙为皇后的,当然刘志也不是个执拗的人,作为男人,多个漂亮的愿意让他摆布的女人也不是坏事,刘志可是个重口味,来者不拒,管他皇后不皇后呢。

就这样,在应奉的配合下、陈蕃的鼓吹下汉桓帝刘志下诏:封窦妙为皇后。

当然,应、陈二人也是冲着政治利益去的,因为窦武在关西是出了名的学术大师,跟士大夫们的关系可是水乳相融,好得很。陈蕃也清楚的看到:士大夫长年斗不过外戚与宦官,主要是因在内宫中缺少一个内应,如他帮窦妙封了皇后,那内部的消息就灵通了很多,而且有了窦武这个国舅,关键时候还能里应外合,或者让皇后吹吹枕边风也未尝不可,此举可谓一举多得!

妙!实在太妙了!果然,窦武立即被封为特进、城门校尉、槐里侯。更关键的是:当官后的窦武用人只用名士,跟士大夫集团打得极为火热,而太监们只能在一边干着急。

再说李膺、冯绲、刘祐三人被罚干苦力,吃尽了苦头,九个多月了,皇帝还没有解脱他们的意思,这下太尉陈蕃坐不住了,他屡次上奏,请求皇帝放人,甚至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妇人招数都用上了,可刘志就是不睬他。

看来太尉陈藩没有找到皇帝死穴,怎么办?司隶校尉应奉通过长时间的思考个观察,终于找对了药方,于是他给皇帝写信了:“李膺、刘祜、冯绲三人都是国家栋梁,秉公执法,天下皆知;陛下您就这样不认真去调查,轻易就把他们全关起来,这样全天下人都为止鸣不平;做皇帝的最高境界就是记住臣子的功劳,容忍他们的过失;比如当年汉武帝刘彻提拔韩安国、汉宣帝刘询提拔了张敞,他们就是这样做的。如今我大汉汉边境战事吃紧,正是国家需要人才的时候,你不可以这样一直关着他们不放哪!”

是的,皇帝永远都想做个明君,尤其像自己的祖先那样,有人既然提到了自己的祖先是如何如何圣明,自己应该向他们学习,这是皇帝的痒处,而这个痒处,被应奉找到了!

刘志静下来仔细想了想,李膺就是以镇压强盗起家的,他所到的郡县,当地的流氓地痞无不怕他三分,一点也不亚于当年以打黑出名的张敞。说到底,对李膺这等人,就像当初对杨秉一样,吓唬一下就行了,永远关着,也是不行的!

就这样,李膺胜利出狱,不久又接替应奉,担任了司隶校尉一职。

推荐都市


状态提示:第四章 清议和党锢(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