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狼行三国>第九百七十二章 大浪淘沙

乱世争雄亦是大浪淘沙,有人不但兴盛强大就必须有人身消命亡,黄巾之乱方刚结束,诸侯讨董之时十八路英杰齐至可谓群英荟萃,但十余年过去当时的很多座上客已然成为一捧黄土,白马将军公孙瓒、无双虎将吕奉先,河北之雄袁本初,这些在汉末纵横一方叱咤风云的人杰已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纷争乱世与原始的山林一般都是弱肉强食,力强者生!如今还能继续自己争雄天下大业的便只剩下了刘毅、曹操、刘备、孙策等四人,亦是在汰弱留强之中生存下来的一时之雄,他们之间的争斗还将继续延续下去,直到其余三方的倒下。

能够坚持下来的诸侯越来越少,人口与资源便高度的集中起来,表现在战场之上就是战役规模的增大与兵力使用的增加,当年刘毅出征并州刘豹已然算是动用兵力极多的大战役,可双方一处亦不过二十余万士卒,而再看眼前,汉中一处就有刘曹双方的四五十万人马,青州亦不在其下甚或还要有所过之,徐扬一带的大江则将成为水军决斗的场所,周瑜、徐盛、甘宁等水军名将多半会在此间一较长短!

对这般场景早在数年前的北平集会刘毅与麾下众臣已然有了预判,将来大战的规模将会远远超过乱世之始,这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规律,大势力之间的对决必将会伴随着一场规模宏大的主力决战!因此在燕军两年方略的整军之中都是以此作为努力方向的,八大主力军尽数扩编到六万之数就是要增强他们在大决战之中单独可起的作用!冷兵器时代,士卒的人数几乎就可作为对战力强弱的评判标准了。

当然燕军的整军绝不会仅仅是士卒人数的增加与训练的加强,与之相应还会有着一系列的改变,当年韩信有言:吾之用兵,多多益善。手中掌控兵力的增多对于将领的指挥能力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且并不只是针对主将而言,各级将领都必须在统帅能力上得到加强,且在更多的新式兵种与战术被加以运用之后他们还必须对所有的这些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只有如此才能在实战之中将其运用到极致,也能更好的与友军配合将团队的力量发挥出来!幽州武院在此就起到了绝大的作用,每一次的整训燕王都是在有的放矢,要强军必先要强将,只有有了一个坚强的核心作为引导,士卒的战力才会被引发出来。

身为一军之将,威信是最为不可或缺的,在自己的一军之中你必须有着绝对的权威,这取决于将领的统帅能力与个人魅力,和他们过往在战场之上取得的辉煌战绩亦有着很大的观连,便以此时燕军八大主力军及铁骑营各营统领来看,无疑都符合这个标准!那么再往下一级,各军之中统帅一营士卒的校尉们也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燕军之中能够担当校尉之职的都必须要在战场之上有过足够的功绩且还要能够赢得麾下士卒的敬重与信赖,此乃是燕王刘毅硬性的要求,做不到这两点你也可以凭借某方面的特长在军中得到晋升,比如说天狼的那些参谋,可想要作为军事主官统领士卒出战却是缺一不可。

设置天狼在大将身边就是要更为增强他们的操控能力与对战局的精准理解,而幽州武院对校尉的培训则是最为侧重他们的战术能力及个人威望的养成,要想做到在军中一言九鼎,言出法随就必须先要以身作则,每战临先,还要包括日常对军法的遵守执行!燕军军纪严明且将领违之还将受到比士卒更为严厉的惩罚就是为此而设!当然除此之外处事公允赏罚分明也是每一个校尉都要时时身体力行的。

因此在燕军之中的那些一营校尉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中无不具备极高的威信,他们不会允许有人擅自挑战他们的权威,敢于如此以下犯上也定会受到军法的严惩,只有层层如此才能做到上行下效,统军大将指挥起数万士卒来方才能够如臂使指!不过对于每一个将领而言,麾下有着一个身份威望都极高的下属就会是一件头疼之事,一般来说刘毅和各军大将都会妥善安排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可凡事总有例外,如今在龙骧军骑兵营中就有着这样例外的情况出现。

各军骑兵营都是在两年方略的整军之中新设的,燕王刘毅向来是专才专用,他不会允许在军中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器械营亦是如是!当年设置骑兵营之时那些校尉都是由铁骑营中抽调而去,还会带走数百名原本的部下,亦都会是相随多年的精锐士卒,这对校尉能在短期之内建立威信是极有好处的,且在训练之中亦可发挥很大的作用,当然这样的抽调各军大将的意见也会起到不小的影响,须知当时华雄、严纲、樊稠等人对徐晃、张合、太史慈这般的将领都是避之则吉,他们能够看上的岂不都是自己麾下的干才?不过此事乃是燕王军令躲是躲不过去的,一番私下的讨价还价后亦不得不忍痛割爱!

龙骧军骑兵营校尉姓林名雪字伯然,如今虽不过三十岁年纪可论起从军经历不但在营中无人可比便是放在整个龙骧军中能够在资历上胜过他的亦是寥寥可数!其人十二岁便入白马义从,当年在抗击异族的作战之中可谓战功彪炳。后随严纲投入燕王麾下亦极得赵云的赏识,散关,奔狼、冀州他都是屡建战功,就是为了这个林雪徐晃可没少请严纲饮宴最后还给了白马营近百名精壮士卒方才如愿以偿,在敲竹杠的本事上,亦唯有严仲甫才可与虎卫军张隽乂并驾齐驱。


状态提示:第九百七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