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狼行三国>第九百零四章 战意升腾

庐江城随着刘备扬州军主力的进驻此时已俨然成了一个大兵营,不过刘玄德向来有仁义之名,其中虽不乏标榜名声之处可多半还是出于本意,城池内外一下多了十余万士卒对寻常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关羽张飞在治军严谨这一条上都是极为认真的,扬州军军纪严明待民友善亦是刘备可以迅速安定属领的原因。

曹操亲统大军在汉中与张虎杀的如火如荼,这边青州之战后刘曹双方似乎却都是平静了下来,两边一静一动颇是耐人寻味。不过身在兖州的曹军于禁曹仁等大将及此时的刘备诸葛等人自然心中犹如明镜一般,这一战已然是不可避免,刘毅按兵不动就是在等待最佳的时机,其攻势一旦展开必然就是猛烈无比,恐怕前番两军惨烈的厮杀亦不能与之相比,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绝对是暗流涌动隐藏杀机!

此时天色已然完全黯淡下来,庐江城的宵禁开始,城中街道之上除了不停巡视的一队队扬州军士卒之外看不见百姓的身影,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安静之中,主道上关羽张飞并肩而行,黄忠稍稍在侧,三人身后则是一众扬州军将领,内中不乏数张年轻的面孔,个个脚步沉稳有力,身姿亦是雄壮挺拔,一见便都是孔武有力之辈无疑!

“二哥,日前军情刘毅麾下龙骧烈火二军在青州与于禁青州营及曹军兖州接应人马一场大战,双方皆折损惨重,那烈火军战力如何我等不知,徐公明的龙骧营却足可当精锐之名,刘毅休养生息达两年之久,想必其战力还要更为坚强,与如此强敌对抗曹军犹能落个平分秋色之局实是殊为不易,今番大哥屯兵庐江意欲引兵助那曹孟德一臂之力,赵子龙,徐公明、太史子义,你我兄弟当可尽力一战了!”张飞有意压低了自己的嗓门,可言语之中的兴奋之意却是难以遮掩,身为大将原就是要与势均力敌的对手抗衡方才可一展胸中抱负,刘毅麾下兵精将勇,赵云、徐晃、太史慈等人即使在关张眼中也是劲敌!

“平分秋色?曹军战力当不容小视,于禁乐进曹仁等辈亦是良将之姿,可以吾观之,此番青州一战曹军能够全身而退却是极险,燕军并无先机在手,又逢大雪纷飞骑兵难施,可龙骧烈火二军犹能后发先至,于文则之青州营加上曹子孝与乐文谦的兖州士卒其兵力还要在徐晃麴义之上,可双方战损却是相当,燕军精锐之战力当还要在曹军之上,大哥多次言及刘郎生善练精兵果然不虚,似此人马尚还有太史子义之北平军,高敬方之辽东军,高亭轩之疾风军,再加赵子龙十余万铁骑,接下来这兖州一战曹军势必要陷入苦战,纯以军势而论大哥想要助曹孟德以抗刘毅亦要精心策划选择时机才是!”比之张飞的好战,关羽与全局之上的思考的还要慎重的多,青州之战刘曹双方数位名将之间的交手远在扬州的他亦给予了极多的关注,是为知彼之意。

“二将军之言是也,刘毅麾下步卒固然战力强悍,可其骑军战力犹有过之,其三弟赵云赵子龙更是不可多得的骑军良才,华子威、严仲甫等人亦是久经沙场之将,较之徐晃张合等辈不遑多让,此战我军若要求胜,确需好生思量!”一旁黄忠闻言颔首道,当年几路诸侯共同出兵合击称帝的袁术,老将军与赵云交往颇深,除了子龙的枪法之外留给他最深印象的便是燕军骑兵的强大,青州之战中的那场大雪给了曹军很大的助力,可老天不是总会如此,对于此时任何一位统军战将而言,赵云铁骑营的十余万大军都是一种沉重如山的压力!

“二哥汉升兄之言俱实,可这兖州一战我军也是势在必行,倘若再被刘毅拿下此处,豫州之地便无丝毫屏障可言,唯有借长江天堑与之抗衡。甘兴霸麾下飞虎军水战之能张某可是亲见,建业一战江东水师亦是完败其手,有此人在,天险也未必就靠得住,既如此还不如在兖州与曹孟德合力与其尽力一战,所谓事在人为,我就不信他刘毅与燕军还真的可以百战百胜!”只这一席话说出便知张飞绝非鲁莽之人,对于战局形势的判断分析可谓精到,与其将来各自为战将主动权交在燕军手中眼下合力与之一战显然更为有利,战场上何来常胜之说?

“哈哈哈,三弟说的好,有如此强敌战而胜之方才显你我兄弟的手段,当年摩天岭一战关某实是意犹未尽,今番若有机会倒要一见某之青龙偃月与刘郎生的血龙吞天戟究竟孰优孰劣!”张飞的那股豪气乃是与生俱来,关羽亦知三弟所言不差,兵精将勇如何?骑兵强大又如何?倘若战阵之上只是兵力比拼的话兵家之事何来变幻莫测之言?既然迟早都要与之一战,云长心中只会兴奋绝无半点退缩之意!

风云十八将之中关羽排名一直只在刘毅之后,在旁人而言这已经是绝大的荣耀可傲如云长心中却并非如此做想,自古就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如今的声望地位与过往战绩而言刘郎生名列首位自是实至名归,可双方到底谁强谁弱不交手岂能可知?青龙宝刀在手关羽不信天下还有何人能够取胜与他,最后还是要经由实战来验证一切!

“呵呵,风云第一将,好大的名头,何止二哥有此心意,飞何尝不想与之一战,不过刘郎生近年以来已经绝少亲上战阵,你我这番心思怕是要付诸东流!先说好,倘若真的有此机会,二哥你可不许跟我抢,不和此人战上一场,实是平生之憾。”见关羽豪


状态提示:第九百零四章 战意升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