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狼行三国>第七百四十章 受困巴西

(本月的月票竞争的确凶残,狼三已经比上月强了不少了,可排名却退了下来,小诸葛本月虽说更新的不大稳定,但还是全力以赴了,再向大家,上月我们是43,这个月也不能差得太远)

虽然别列古纳台兄弟连同拓拔晴在内都被狠揍了一番,可那是在公平的比试之下发生的,燕王及他的下属没有任何取巧之处,鲜卑族中对于强者是极为认可的,因此三人心中对此并无怨怪,要怪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以后痛下苦功习练,争取讨回来便是!不过这个想法只是拓拔晴心中的,至于基布与基列兄弟固然也会知耻后勇但不得不言在毫无抵抗之力的被燕王暴打之后他们心中对刘毅已经有了阴影!

之后在两国互通有无的商议过程中,刘毅还是表现的很是客气的,在兄弟二人心中燕王就是个吃软不吃硬的脾气,当然他也有资格这般去做,看他的实力,恐怕在整个鲜卑族中也找不出一人可与之相敌!但北疆之中的传言亦不虚假,有着绝世武勇的刘毅有时却显得太过刚强而失之沉稳,这样的性格在今后说不定就能给予鲜卑可乘之机!在别列古纳台兄弟心中形成这个想法的时候刘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自从起兵之时朗生便一直刻意的在营造自己一勇之夫的形象,也让他在此中得到了不少的好处,如今大汉天下形势明朗,曹刘孙三人是绝不会再上他的当了,也只能设法在异族身上取得一些效果了 ”“

刘毅与吕绮玲的出手不可谓不狠,但也都是皮肉之伤而已,在华佗高足以及刘毅自己的调养之下,三人很快就恢复过来商谈国事之余朗生亦派专人带着鲜卑一行遍游北平各处,让别列古纳台兄弟与拓拔晴都是大开眼界,汉朝的强盛他们在心中早就有了准备,但真正身处这座繁华都市之时还是给他们留下了太多新鲜而又深刻的印象!

客气与友好是存在与平素的接待之中的,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刘毅的强硬不容质疑,两族通商可以但鲜卑必须要保证大汉商人的安全,一旦有所闪失定要严厉追查,且此时无论匈奴还是乌桓皆是大汉的属邦,倘若鲜卑对此二族下手刘毅是绝不会坐视的!甚至还要包括前番前来朝见的西域诸国,都护府虽然名存实亡但此时却是依据!况且此时西域都护的重置已经被刘毅提到日程上来了,此时距离西域使团出使已经有了一年多的时间,他们所经之地也大大的超越了前人……大致再有四到六个月的时间向朗黄慎等人就可回到北平了,这一路他们有着很多的经历,也带着不少刘毅消得到的东西!

刘毅在北平城中与鲜卑使者周旋,他要确保北疆匈奴与乌桓的稳固,随着鲜卑逐渐的强大他们终有一日是不会满足于现今所占据的疆土的,而匈奴与乌桓变成了鲜卑与大汉之间的缓冲地带,即使要刀兵相见刘毅也绝不消战场会在自己的境内,司州一战他已经吃了不少苦头的,对于此时的鲜卑,他的态度是防范为上,利用二族之力与之周旋,这个阶段要至少保证十年,亦是刘毅给自己定下的一统大汉江山的期限,而到了那时,便是鲜卑不起战端朗生也不会放过他们,大汉可以有平等相处的过度,但很显然鲜卑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北方的刘毅在极力维持着自己的稳定发展,南方三雄扩充实力的脚步也不会放慢,他们都知道留给自己全力以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旦刘朗生养精蓄锐之后再想如此毫无顾忌的出兵绝不可能,其中又以曹操为最,他几乎可以肯定刘毅的第一个目标只会是他!

尽快拿下益州成了曹孟德目前的唯一选择,可蜀中名将张任的强悍与韧性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巴西之战曹军虽有着兵力的优势且在战场之上也占据了一些主动可进展却远不能与曹操心中的期望相比,张任学自刘毅的群狼战术及焦土战法让兵法大家曹孟德此时也有些焦头烂额,无论他如何示敌以弱百般引诱可张继远就是坚定的贯彻自己的战略,绝不与曹军主力展开决战!荀彧等人亦曾尝试过反间之法,但偏偏暗弱无能的刘璋对自己麾下这员大将却是极为信任,不但未受计策的影响,还给与了张任极大的支持,颇有明主之姿!

当日在天狼的作战室中,张合曾经为夏侯惇提出了一个建议,那便是放弃攻击江州全军北上前往巴西配合曹操主力联手对付张任,刘毅然其言并断定夏侯元让绝对会有这个战略眼光,且一旦夏侯惇采取这种战法就要看张任与严颜之间是否配合默契了!在战场上刘毅的眼光是不会输给任何人的,益州之战的走向也证明了他的判断!

夏侯惇在江州城下与严颜对峙半月之后便已经起兵北上,甚至将其意图毫不掩饰的展现在对方的面前,他不但想与曹操南北呼应的对付张任,还想将严颜的江州守军诱出城外加以歼灭,可说夏侯元让此时做出的举动是极为正确的,一旦没有坚城作为屏障,曹军的战力优势就能得到尽情的发挥,若是真让他击破严颜,他甚至可以通过江州直接进逼成都,到时恐怕张继远亦不得不回师相救,而曹操率领的主力就大有可为了,这一石二鸟之计已经将夏侯惇的将才展现出来!

不过奇谋妙计若能成功,不但在于设谋者的高明,更在于被谋者的配合,当然设谋者会根据对方的性情习惯营造出种种假象而使自己的谋划更为可行,这一点在演义之中周瑜借蒋干之手杀人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而满清


状态提示:第七百四十章 受困巴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