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狼行三国>第三百九十八章 无名之将

更新时间:2013-04-07

虎卫营正式的攻城展开,安县城头上出现了一员青袍战将的身影,此人正是城中守将吕威璜,观他三十许年纪,身长八尺,两道浓眉斜飞入鬓。此时对着城下喊杀声震天的虎卫营士卒,国字脸上依旧是一派沉静之色,不见半点慌张,他的这番表现感染了城头的守城士卒,纷纷站起身形进入城垛之后,一蓬蓬箭雨也开始对着来敌洒去。

冀州之战虽然一直到今日方才打响,可之前刘毅军的天耳与袁绍军的暗箭已经早就开始了明争暗斗,其中种种凶险之处并不输与战阵之上,奇诡犹有过之,刘毅想来对情报极为看重,天耳更是他手中的一把利器,不过冀州的暗箭也在与天耳的斗争中不断进步着,现在的水平已是颇为不俗,自己的来到使得各地诸侯之间对于这种层面的斗争都提高了认识,这恐怕是刘毅来此世后所料未及的了。

在天耳的全力以赴之下,冀州军众将的资料他们当然打探的极为详细,家世性格,战绩爱好无一不在其列,按照郭嘉转述主公的说法,他们每顿吃了多少,吃的什么都要打探清楚,一个人的性格与他在战场上的用兵习惯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这一点早就在后世得到证明。

吕家三代之前便是袁家的奴仆,知道吕威璜之父那一代才升格成了家将,其父更在袁绍少年时因为护主而亡,他们对于袁家的忠心无可置疑。刘毅记得史书上对于吕威璜这个人的描述只是聊聊数语一笔带过,说道他为淳于琼副将与其一同守卫乌巢,官渡之战时曹孟德奇袭袁军粮仓,将之大破,吕威璜便是在那场大战中殒命。

与这些简单的记载相比,天耳打听来的资料就要详尽的多了,此人自由习武,后便一直在袁绍军中效力,从普通士卒到伍长、什长、百夫长、直至现在的武威校尉,称得上是一步一个脚印,靠的也是踏踏实实的军功!他没有颜良文丑高览鞠义那般的赫赫声名可每战都会被袁绍用在最为关键的地方,也总能出色的完成使命,看其用兵并无任何出奇之处却胜在稳正与执行的效率,此点倒和杨明有几分相似。

史书是人所编,可以最大程度再现历史的同时也难免不会掺杂进编撰之人的喜好,其所载未必便是尽实,特别是在品评人物时更会有一些主观上的东西,再说有很多的历史事件就连史书也是讳莫如深,简单一点的例子,烛影斧声便是千古谜案。因此对于刘毅而言后世的那些得自史书的知识他只能用作参考,除了其上记载的那些名将谋臣之外,这世上还有着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人才,张虎就不用说了,刘毅麾下不少郡守都有着极强的治政能力,可那些名字却是陌生的。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将者决不可轻视自己面前的任何一个对手,对于吕威璜这样一个从军营底层打拼出来的人物,无论是刘毅还是张合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战场上,这种声名不显的战将往往要比那些名将更为可怕,原因就在其难以捉摸,等你可以对他有了一定了解的时候,代价已经付出去了,甚至难以挽回。

方才朱雀营以大型轰天炮攻击安县城头的时候,吕威璜就在其间,亲临一线早就成了他的习惯,虽然震惊与幽州军械的精确与强大,可他还是很快的看出了端倪,这些百斤巨石临空而来声势极大,也的确震慑人心,不过只要守军紧贴城根隐伏就能将它带来的杀伤的降至最低,而且这样的强度与精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必会有所松缓!因此他很快的便做出了应对,在第一轮的飞石袭击之后,守城士卒的伤亡便大大降低,也从初始的慌乱之下缓和过来。

这一切说起来简单,可在当时那中飞石漫天的场面下想要做到就是千难万难了,这需要你有着极其坚韧的神经,沉稳的意志以及强大的判断能力,也只有像吕威璜这种身经大小数十战的将领才能在这样的情境下还保持着如此的冷静,而士卒们能够最快速的执行他的安排也可见平时操练的严格和他对这些守城士卒的掌控能力。就凭借他方才的表现,袁绍以他为安县守将便既有眼光,吕威璜可能不如颜良文丑等人可以冲阵斩将,擒敌立功,可用之于守城却恰如其分。

看见虎卫营摆出的攻击阵型,吕威璜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此前他不是没有和刘毅的幽州军交过手,当年在洛县近郊围攻赵云的八员战将中就有此人在列,那一战常山赵子龙的武勇与铁骑营的精悍至今还刻在吕威璜心中。不过那时他面对的只是骑兵,张牛角的黄巾士卒根本未曾精炼,导致他们在大戟士与冀州精锐面前一败亏输,直到今日他才真正得以一见刘毅帐下虎卫营步卒的骁勇,当真名不虚传。

眼前城下的虎卫营进攻阵型看似杂乱无章,可城头袁军浓密的箭雨却很难给予他们重大的杀伤,吕威璜心中知晓这冲击城关的阵势肯定是经过无数次操练加上实战才能凝练而出的,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士卒们在这一段冲击距离之内的伤亡,极为有效。

真正就在军营中的战将只要数眼便能够看出一支军队的强弱,数千人在攻城战中绝对称不上规模庞大,可城下这些士卒沉稳快捷的脚步,敏捷有致的动作却能让人生出大地都在颤动的错觉,这就是一支军队的气势,无lùn_gōng城守城或是野战,这种气势都是最大的利器,他能给敌军带来最强大的震慑,当然如果不是终日刀头舔


状态提示:第三百九十八章 无名之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