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狼行三国>外传 群臣合力救天子

郭嘉在函谷关有言,一众老臣的行事虽是有些冒进,但一片忠心值得敬佩。如同奉孝之间,与西都举事无论是司徒王允还是三位郎,参与其之人都押了身家性命,董卓在西都他们断难成功,如今是千载难逢的时机,而另一个让他们下定决心的因素便是刘毅到了雄关之下。

一直以来燕侯在众人心最大的印象还并非武勇或是统军,而正是忠君爱国四字此亦是刘毅刻意为自己营造出的一种形象,定异族,破黄巾,讨伐二张,联军讨董,包括后来的击败公孙瓒。一切种种他都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也是金狼军得以百战百胜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三位郎眼,只要能救出天子,刘朗生一定毫不犹豫,会不计损失拿下函谷关。

三位郎对刘毅的用兵之能知之极深,军事作出的判断也很是合理,这世还有一人能在七日之内拿下函谷雄关,那么此人一定是刘毅。不过说起忠君爱国四字吗,三人却都是有些高看朗生了。那只不过是他的一种策略而已,当日他还有杀天子乱诸侯的想法了。倘若不是管亥管子平献出计,能让并州军速下关城又损失极那么众老臣很可能失望。刘毅是不会不计代价的攻打函谷的,在他眼此便是得不偿失。

如今的形势在郭嘉张虎眼看来对主公是极为有利的,尤其是前者,两年前奉孝为刘毅分析过奉迎天子的好处,只是没想到那机会来的如此之快,还如此之巧,眼下的冠军侯距离此战略目标仅仅一步之遥。

刘毅认可郭陈二人的推断,作出仔细的安排之后奉迎天子的可能更是大增。但对今后他却想的远不止二人那么简单,因为按照史实,西都之乱天子出逃应该在两年之后,而今却因为自己前来的蝴蝶效应作出了改变。那么这样的改变是好是坏?便是朗生一时也很难看的清楚。

之前并非没有改变过历史,如戏志才郭嘉等一众人才的投效。但历史的大致走向和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还是如期发生,黄巾之乱,二张叛乱,讨伐董卓,孙坚之死都没有偏离太多。不过随着刘毅的不断壮大他对历史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代豪雄公孙瓒便早了年退出历史舞台,眼下又是奉迎天子。

作为一个穿越者,除了超人的知识和见识之外,最大的优势是对历史节点的把握,此前刘毅从可是获利极多。而一旦被影响的太多导致历史改变,这个巨大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亦是刘毅眼下并不太过欣喜的原因,那也意味着以后和各路豪强争锋没有什么取巧之处了。

朗生的这一份心情怕也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必经穿越这件事情本身极为玄幻,便是郭嘉陈宫感觉出主公心情有差也只会是面对将要救出天子的思考。而在西都臣的一众老臣更加不会知道朗生的想法了,在并州军拿下函谷关的同时,他们

在长安的举事亦在夜间发起。

王允乃是此次举事的主导之人和主要串联者,当夜则是以敬献古籍为由入宫觐见天子,那也是他司徒身份带来的便利,其余如卢植朱儁等人没有这个方便了,整个长安之除去王司徒也只有一人能够做到,那便是大学士蔡邕,董卓对此二人颇为器重,后者还教授献帝习。

表面王司徒和其余老臣并没有走的很近,在此处他的把握还是相当精准,而当年将他从郎提到司徒高位的还正是董卓。可以说王允的行事虽说多少有些急于求成,但之前的隐忍做的很是成功,至少在董卓眼王司徒对他是有一份感恩戴德之心的,反之他便也有一份信任。

负责攻打牛辅府邸和未央宫的乃是禁军统领杨奉和于贺,前者不必说,后者则是卢郎伏下的一颗暗子,为此还曾演过精彩的戏码。二人手有一万禁军,已然占到整个西都的一半,猝然发难机会很大。而在众人决定之后,贾诩还是尽心相助杨奉筹划,使得计划更为严密。

对付牛辅是杨奉的首要目的,董卓不在京,此人便是众将之首,只不过他的地位和权势更多来源于相国女婿的身份,论起能力可不能与徐荣,李傕郭汜,樊稠等大将相提并论。今夜于贺的几位手下将会以为董相国大军助威为名与之饮宴,随后很巧的又邀约了杨奉,一切经由贾和之手设计,加前线传来的假消息,牛辅又哪里能够识破?

最后的结局便是杨奉在酒宴之猝起发难,摔杯为号击杀了牛辅,随即早有准备的禁军人马便开始攻击牛将军府邸和皇城未央宫,牛辅死去西都群龙无首,一众老臣设计良久安排妥当,更有贾诩为杨奉献计,因此一切进展的都极为顺利,只是卡在了攻击未央宫皇宫内城之时。

这未央宫乃是当年高祖所建,不过那时的大汉刚刚结束战乱一统天下,可是穷的厉害,一国之君在登基之处连马车都没有几辆,甚至要用牛车。而刘邦为了蓄养民力推崇简朴,自己和吕后则是以身作则,那宫殿也自然不会太过精致,到了后来经过景之治规模才初步扩大,有了皇家的气象。再后来汉武帝亦是大兴土木,将皇城不断扩大。

而此时未央宫的内宫城池却是董卓迁都之后所修建的,为了自己的安全建造的是极为牢固,且守城的武士也全是精心挑选的西凉精锐,对他忠心耿耿,此刻都是拼命抵抗,杨奉于贺连续组织的几次攻击都被对手打退,二人不由心急起来,且不说王司徒和天子还在内城之,倘若他们在此处消耗太多的时间会让城很多摇摆之人动摇,此处可是重之重。

状态提示:外传 群臣合力救天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