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狼行三国>第一百零二章 讨董檄至

更新时间:2012-09-24

虽是身处燕郡,可刘毅对洛阳之内发生的事情还是了若指掌。“天耳”之人除有一部分护送蔡琰一行回燕郡外,尚有得力人手留下打探消息。不过对于这信息的传送,刘毅就很是无奈了,从洛阳至燕郡,便是快马狂奔也要数日,这就是说洛阳当日发生的事情刘毅要数日之后方能得知,此事也大大加强了他想要把信鸽培育出来的决心,猎鹰飞羽虽是速度奇快,可要大量的使用却是不可能的。

其实当时刘毅离开燕郡之时是很想趟趟洛阳这坛浑水的,可是后来的形势发展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虽说天子对他厚待,也要引为己用,可那又能如何,难道刘毅还能为他剪除了何进与内臣?就算那样最大的利益也在灵帝手上,自己充其量也就是一颗重要棋子,还要防着功高震主!岂是他来到这乱世的初衷?

至于什么圣恩浩荡,报之于死,刘毅就更不会放在心上。要争雄天下,一颗心就要冷硬如铁,其过程中更要无所不用其极,最大的原则就是保存自己,争取利益!就这一点来说,刘毅对曹操的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很是欣赏,能争雄者都是这种想法,只不过曹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直言说出罢了。

如果历史正常发展,后面便是董卓入京,废少帝而立献帝,大权独掌,朝纲败坏,汉室也由此真正的名存实亡!而这正是刘毅需要的结果,否则怎会有群雄并起?他又如何建立霸业?所有的事情想通之后刘毅更愿意稳坐燕郡而观洛阳风云,待机而动。

当然在等待时机的同时他也不会没有动作,首先便是军事方面的调整,他带回来的西园军士卒与黄巾降卒分别补充进了铁骑营与老四营,铁骑营以赵云为首,徐晃为青龙营统领、杨明为白虎营统领、周仓为朱雀营统领,玄武营则还是裴元绍,四营统归甘宁总领,至于管亥,刘毅将他任命为自己的近卫营统领,除近卫营只有千人外,老四营都在两千上下,铁骑营更有三千士卒,战马五千!

其中各营的功效刘毅也再次做了划分,青龙与朱雀二营皆为重装步兵,白虎营为轻装步兵,而玄武营则是以弓弩手为主!铁骑营的三千将士中也分为了一千重骑与两千轻骑,各营都是操练娴熟,装备精良,为此刘毅戏志才及诸将也不知花下去多少心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刘毅去年实行的兴修水利鼓励农耕之策今年已经有了成效,庄稼的成长及其喜人,眼看着就又是一个好收成,各营的屯垦除了新到的西园士卒之外也能做到自给自足,物资的丰富将会大大增强刘毅军的战斗能力,粮食乃是一切的根本。

两样齐备之下最关键的就是燕郡的建设了,这可是刘毅的根据地,也是他将来争霸天下的起点,虽说这一年多来发展的很好,人丁兴旺、民生富足,可仍未达到刘毅心中的标准,那个年代衡量生产力最直观的方法便是人口,刘毅初掌燕郡时人口大约在二十四万上下,而这趟回来通过田豫的种种策略细查之下已经增加到了三十一万七千多人,且这多出来的七万多人又以精壮为主,无论用之于军或是农事,都会对燕郡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来刘毅执掌燕郡之时就有建立预备役的想法,燕郡士卒也分为主战部队与地方守备部队,戏志才来到之后对于刘毅的这个想法极力赞成,他与刘毅、张虎、田豫几人经过数次认真的讨论,觉得地方守备部队的数量应与总人口保持在一比十五的比例最为合适,按现在的燕郡来说,这个数字大概就在两万人左右,并由众将率领精干人手亲自下去操练,戏志才与张虎把这个做法称之为藏兵于民。因此表面上看刘毅手下只有老四营及铁骑营的一万余人,其实一旦进入战事情况下燕郡便可调出三万大军,这已经是一股不可轻忽的力量。

一切顺利发展的同时,刘毅仍然非常重视对人才的挖掘工作。并指定张虎负责此事,与各县设立“招贤馆”,开出种种优惠条件以吸引人才,加上刘毅的声名与燕郡的安定,四方不少志士来投。虽然没有什么刘毅熟知的名将谋士,可人才也是有大小分类的,这些人的相投大大充实了地方上的行政力量与军营中的低级官员,在刘毅看来,他们都是宝贵的财富。而且刘毅还有一点对人才的看法是与张戏二人不同的,在刘毅眼中,只要有一技之长,德行尚可的都算人才,关键处只不过是在于自己如何使用,像现在他府中的铁匠徐灿,司马营总管吴普都是这一类的人才。徐灿乃是大匠徐刚的族弟,锻造手法也极为高明,吴普则是在养马与战马配种方面有独到之处。

刘毅对这二人都是厚加相待,二人的表现也让大家心服,徐灿打造出的兵刃所有士卒都交口称赞,而铁骑营统领赵云现在和吴普好得像兄弟一般,原因无他,在吴普的调养之下,铁骑营的马匹更见膘肥体壮!对此张虎与戏志才二人对刘毅极为称道,刘毅还曾与二人戏言道:“当日孟尝君养食客三千,内中不乏奇人异士,关键之时便是鸡鸣狗盗之辈也有非凡之用,可见才无大小,只看能否用对,今朗生仿效古人之风,虽不说门客三千,也要唯才是举!”二人深然之。

在燕郡一切紧锣密鼓的发展着的同时,洛阳也在上演着一场为刘毅所熟知的错综复杂的好戏!大将军何进上书要对付十常侍,却为其妹何后所拒,便与请西凉太守董卓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二章 讨董檄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