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言情总裁>七海扬明>章九六 运河工程起波澜
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帝国方面的办法是尽可能提升资金入股的份额,毕竟奥斯曼处于战争状态,拿不出钱来投资,帝国投入资金越多,那么占有的股份也就越多。一开始,帝国方面也没有觉得这是压力,因为那个时候,帝国提出把苏伊士运河的股票公开出售,募集股份,同时邀请犹太、亚美尼亚、希腊、威尼斯、热那亚等国、民族的私有资本进入,从帝国与奥斯曼之间选择,这些商人肯定愿意支持信用更有保证的帝国一方了。

可问题是,苏伊士运河还未开挖,早先建成的苏伊士铁路也应有了同样的办法,但结果却是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公司的股东们对盈利的要求太迫切了,毕竟一次投资就要几年才会建设完成,投资周期长,工程一结束,自然股东就要分红赚钱了。可问题是,无论是铁路还是运河,后期的维护、扩建都需要钱,再拉资金,就会稀释股权,股东们不乐意,用盈利去做这些后期工作就会减少分红,大家也不乐意。

因此,计划中,以苏伊士铁路盈利开建复线工程的计划直接无限期延迟,相反,股东大会不断要求提高火车的运价,以增加利润,甚至于铁路的股东作梗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以免两个工程展开竞争。

在这些前车之鉴后,帝国不仅回购了苏伊士铁路的股份,让苏伊士铁路公司完全成为国有企业,还确定,苏伊士运河项目里的帝国股份也是国有部分,其余投资人想要分享其中的利益,还是老老实实的去买公司债券吧。

虽然运河股份国有化造成帝国财政吃紧,让投资磕磕绊绊,但终究还是顺利进行,但奥斯曼那边就没那么顺利了。

一开始,奥斯曼一方认为自己是有优势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运河位于奥斯曼的土地上,那么仅仅是以土地入股,就能够获得相当一部分的股权。但是随着奥斯曼对帝国开放,奥斯曼帝国借助帝国培养了一批精英,配合那些商人,让奥斯曼一方改变了初衷。

精英们认为,如果土地入股成为股权,那么就是可以交易的,以奥斯曼当权者的德性,只要打起仗来,缺钱缺狠了,就没有什么不可卖的,恰好,帝国一方确立了国有股份原则,这批政治精英认为,这可能是帝国方面的阴谋,将来以苏伊士股份为抵押借款给奥斯曼,或者索性购买股权,直接把苏伊士运河及周边的土地变成帝国的土地,让苏伊士运河彻底与奥斯曼无关,这可不是一条运河的事,意味着,运河以西的埃及等土地也会更容易脱离奥斯曼。

因此,奥斯曼一方很快决定,不再以土地入股,而是改为让苏伊士运河公司向奥斯曼一方租用土地,四十九年为一期,按期付款。这样既可以获得部分收入,也可以让运河主权完全属于奥斯曼。

但政治精英们还是想要尽可能让奥斯曼一方占有更多的股权,既然土地上没有施展空间了,只能着眼于其他方面,人和补给成为了奥斯曼手里最大的筹码。

运河东西的土地和人民都属于奥斯曼,因此奥斯曼一方以征劳役的方式为运河挖掘提供劳动力,同时,运河挖掘所消耗的资源就地采购,比如人吃的粮食,奥斯曼就主动承担全部,直接从埃及地区征收。解决了食物和人力,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股份,同时帝国一方也开始少投入雇佣人和养活人的资金,还能减少帝国方面的股份,一举两得。为此,奥斯曼直接要求帝国一方不能雇佣奥斯曼国的人作为劳动力。

帝国一方也努力争取,最终以东西走向的苏伊士灌渠和南北走向的苏伊士铁路的交叉点为中心,北面工程奥斯曼承担,南面工程帝国一方承担。而这个中心点恰恰还是一片洼地,将来运河开通灌入海水,可以作为港口使用,因此中心点的城镇也作为苏伊士运河公司驻地,而因为灌渠和铁路,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小镇,被命名为中途市。

虽然奥斯曼一方百般阻挠,屡屡使绊子,但帝国都是尽可能忍让,按照李君威的想法,无论如何,哪怕是倒贴钱也要把苏伊士运河开通,大不了开通之后立刻翻脸,跟奥斯曼打一仗,把这条咽喉要道抢下来。

“因为帝国一方不许雇佣本地劳动力,所以南部工程的劳动力多是来自东方,中国人、安南人、暹罗人、印度人等等,甚至连东方的日本劳工都有,但是劳动力仍然短缺,幸运的是,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技术,承包运河的公司从国内调遣了很多的机械设备,他们用蒸汽动力的挖掘机、拖拉机挖掘了一条宽不过十五米,深两米的沟渠,利用南部的洼地,大量形成湖泊,很快连接了中途市与苏伊士港。

开通了这条浅运河,就能通驳船,减少了铁路和公路的压力。而现在,蒸汽动力的挖泥船已经开始陆续进入运河,采用疏浚的方式加深加宽。”提起帝国方面的工程能力,约瑟惊为天人。

但是与之相比,奥斯曼一方仍然是人力和畜力为主,效力低不说,因为是劳役,工人几乎得不到什么收入,相反还要遭受土耳其人的虐待和剥削。从运河工程一开始,苏伊士公司就在中途市的一块沙漠空地上立了一大块的石碑,把所有为开挖运河献出生命的工人名字刻上去,运河工程进行两年,帝国负责的南部工程只有一百七十多人因为工程事故、传染病或者遭遇暴力袭击付出生命。

这些人的名字全都镌刻在了石碑上,而奥斯曼负


状态提示:章九六 运河工程起波澜--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