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我们的1660>第六章 汉唐号大型飞剪式机帆船

这是一艘五桅全帆装帆船,全帆装,意思是所有主桅上全是四角横帆。

他们两个的本意很简单,这本来就是一种定期航行的船型,利用信风或季风跑一次就运个够。

该船全长达146.9米,船体长为131.9米,两柱间长121.92米,船宽16.4米,型深10.24米,吃水8.3米。

船体总吨数为5081吨,载重量 8100吨,满载排水量为11330吨。

五根桅杆均为钢制,从龙骨到桅杆顶最高达68米,索具也是钢丝绳。

这艘船的船体非常丰满并呈流线形,涂装颜色也很特殊,两个横向的彩条从上到下分别为黑和红色(水线下),船身中央画着巨大的双龙戏齿轮图案。

两人想都不想,直接把它命名为汉唐号。

它一共有47张帆:这包括五根桅杆上的30张横帆、桅杆之间的12张支索帆、4张船艏三角帆和1张小的后桅纵帆,所有帆面积之和达到6806平方米。

严格的说,它不是一艘纯粹意义上的帆船。

它用了两台小型锅驼机来带动四个蒸汽风帆绞盘、一台蒸汽锚机、电力液压舵机、大飞轮式水泵和发电机组。

它的船艉处,安装了两台150马力的大飞轮式柴油发动机,带两个螺旋桨,可以在全落帆后,以每小时一海里的速度推进入港或离港。

在它的底舱,有大型蓄电池组,一次充电可能供全船72小时使用。

全船统一安装了有线广播线路和电灯照明系统,重要地点还有煤油汽灯来备用。

各个重要部门的则采用了磁石电话通讯。

有了蒸汽、柴油和电力力量的协助,驾驶和操纵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只需”45名船员,当然还是没法和现代轮船比啦。

甲板上有艏楼、舯楼和艉楼。

前桅后面的小甲板室里有两台小锅炉,还可以供应生活热水和厨房需要的水蒸汽。

舯楼位置干燥而通风良好,这里是船员生活区、厨房和海图室,1.9米高的双联液压主舵轮就在舯楼顶部的操舵室。

生活区中还有洗衣间、理发室和卫生室,还设有舒适的公共男女淋浴间。

艉桅的前面有八个救生艇吊艇架。

艉楼处还设有近2米高的双联人力应急舵轮。

甲板上分布着四个巨大的货舱盖,可装载从雪糖、石油到茶叶和丝绸、玻璃、瓷器等各种整散装货物。

它问世不久后,创下了许多的世界速度纪录。

从热-赤大城出发,到达印度,只需要二十五天!

从印度到达英国伦敦,只需要一百零五天!

从伦敦到巴西巴伊亚港(萨尔瓦多城)只用了一百天!

从巴西里约回到热-赤大城只用了一百二十天!

不算他们在港口停留的时间,他们只花了三百五十天完成了环行地球。

这是人类历史第一次环行地球!

吴杰吴光头厂长可耻地占有了一个历史地位------他是船长,大家谁都没有意见------樊修副厂长还要继续监造货运类和客运类两种用途纯粹的汉唐2号和3号。

环球结束后,船检证明了它的船舶结构坚固,在风暴天气依旧可以航行,甚至可以抵御九级大风,当然,那时是要八个大汉齐心协力才能把住舵轮。

它的最高航速可达20.5节,平时跑出十三四节是司空见惯的事。

24小时最长航程纪录是392海里!

这艘船耗费了近一万立方米的硬木,一千立方米的巴沙木,这倒不算啥,关键是花费了吴杰吴光头厂长和樊修副厂长太多心血了!

他们从用计算机建模,到制成等比的模型,经过流体实验室的测试,这就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在建设的干船坞上,两个人头顶着烈日,在足有四层楼高的船体上,爬上爬下看着建设进度,两人的脖子都晒曝皮了。

关键是还有人不理解,说风凉话。

“用得着费事建这样大的木头船吗?铁皮一包就完事了?冒充钢船?”

当时,吴杰厂长挤出笑容说:

“这不是先紧着陆上用钢嘛!咱这船用上六十年都没有问题,等着将来啊,当成海军军官的训练船,多好啊,想想吧,在那面的世界里,全世界就咱国的海军没有全帆训练舰。

只要用它来训练远航,什么配合啊,信任啊,共同抵抗风浪的精神啊,全出来了。”

这话有道理的,别人也无法说什么。

这船虽然是客货混装,但是只有五十个房间,当然挤一挤还能带上一百人。

“你这客舱人数太少了吧?”

樊修副厂长快言快语地说:“不少了,运人的成本可太高了,没有高附加值的商品合算!”

从成本上看,是这样的,他们两个人的初衷是,这样的商船在超过一万公里距离运输五趟后,就要回本,否则不利于推广这种船型。

郑家造船厂的工程师时不时就跑来观看,所以他们相信,只要自己这面成功了,他们马上就厚着脸皮要图纸和模型。

当然,他们也会给真金白银的,但是两位厂长还真不在乎这个,他们希望能快速推广这种船型,一定要把海上运输的速度搞起来!

这两个人都有一个恶趣味,他们最愿意听到现在巴西地区的种植园,天天有倒闭的新闻。

古代的巴西地区为印地安人居住地。

一百多年前吧,在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那里了。

他先是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圣十字架”,并宣布


状态提示:第六章 汉唐号大型飞剪式机帆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