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战明末>第一百三十二章:挑事
多类似这样的后金国王公贵族,他们在辽东南侧聚集兵力,对明国展开攻势。

既然是后金国对明的全面战争,那就不可能只局限于一地,据大明兵部所得知的消息,这次后金国对明的攻势总共可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辽东战场,包括东塞这段明国用来抵御后金国入侵的明国长城,东至辽东支流的交汇地,这一大片边境疆域都将沦为战场。

第二个是高句丽边境战场,后金国的另外一名王公成员多尔衮将战火烧向了明国攻灭高句丽国所得的高句丽郡,企图将这片亡高句丽的领地吞入后金国的版图。

至于其他的八旗兵在蒙古、瓦剌边境横陈重兵,那不过是防止瓦剌、蒙古趁着他后金国对明宣战而伺机攻打他后金国罢了。

同时与明、瓦剌两个国家发动战争,说实话以后金国的实力是办得到的,但即便如此,后金人也不会傻到同时面对两个劲敌,只要瓦剌人袖手旁观,多尔衮横于边疆的重兵,也不过是摆设罢了。

一封又一封的告急军情,骑兵是几乎是毫不停歇地送往明国紫禁城。

尽管明国边疆的将士们死死守着东塞这一条边境,可奈何后金借舟船之便绕开了明国的雄关,横渡辽东,将战火少至了明国境内。

绵州等地相继失守,再上北便是锦州,那是明国的腹地,一旦锦州失守,就意味着大明失去了辽东的地理优势。

而另外一边,后金的多尔衮亦挥军攻打高句丽,攻破象城,唯一庆幸的是,辽宁湾这座重城仍在明将的手中,犹如一颗钉子一般死死钉在多尔衮面前,使得这位后金国爱新觉罗一族的王孙公子难免有些迟疑:究竟是花大量精力攻克呢,还是不顾一切,直接攻入高句丽郡腹地。

但不管怎么说,目前的局势对于大明而言是极其不利的。

毕竟人家后金国骑兵厉害,虽然可以不考虑瓦剌国的态度,但是明国却要考虑到他们在北方的劲敌蒙古国,仔细考虑蒙古国这个北方的宿敌,蒙古会不会在后金国攻打明国的时候趁火打劫,发兵吞掉明国的山西甘肃等地。

消息传开了,整个京城闹翻了天,也不晓得究竟是后金国的细作还是大明本国内的野心家,将后金军即将攻至北京城的谣言传开了,致使现在人心惶惶,即便是朝中大臣们,亦不由地为之慌神。

虽说明天子很及时地禁止城内传播谣言,并使大将军带兵严查谣言的来源,总算是遏制了这股谣言的传播,但依旧显得无济于事。

如今,再来讨论究竟是谁袭击了后金使队伍这个问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面对后金国的进攻,到底是打,还是不打?

为此,明天子再次将上回参与讨论的诸位朝中大臣请至了议事殿。

或许有人觉得这种讨论十分可笑,明明后金国都攻到国内来了,还要考虑打不打?当然是打咯!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轻易能做出决定的事。

要知道,明国的疆域大的没有边,后金国的骑兵实在是厉害的不行,这疆域的大小决定不了百姓的钱粮,同时也决定不了兵源素质。

后金国疆域辽阔,虽然不及明国,国内军队的总人数也不是明国的数倍,但是人家都是以一当十,他们可以毫不在乎与明国开战,因为实力打脸,他们在乎打这场仗后金兵能得到那些好处,但是明国地大物博,边境线太长,士兵素质不行,一旦明国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过多的士卒,毫无疑问北方的强敌蒙古国便会来趁火打劫。

真是失策……

坐在龙椅上,明天子疲倦地揉了揉自己的脑门。

他原本是想借太平公主与后金国的和亲,改善明国与后金国的关系,使得像后金这种人降低对大明的威胁,可没想到,此举反而给了他们这些人一个可趁之机。

望着殿内的臣子们吵吵闹闹地,明天子心中也很烦。

说实话明天子并不想与后金国这个像猎狗一样的玩意儿开战,因为后金国的实力现在是越来越强,虽然大明哪怕一年征战中丧生了十几二十万的士兵,对于大明来说并不致命,但是对于后金而言,若是一年的战争中丧生了十几二十万的军队,那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若是最后弄个连北方的蒙古国都加入进来,搞不好连亡国都有可能,但是人家都是实力派从来都是打赢的一方。

“莫要吵了!”明天子心烦意乱地喝止了殿内诸大臣的争执,朱由检长长吐了口气后,沉声说道:“朕召你等来,是为了共同商议出一个对策,并非是要看你等争吵不休的!孙承宗你是兵部尚书,你先来说!”

“是。”兵部尚书孙承宗跪坐在席中朝着天子拱了拱手,沉声说道:“臣以为,我大明并不具备与后金国全面开战的国力……”

内阁大臣黄士俊闻言忍不住鄙夷道:“尚书,你的意思莫不是要求和吗?”

见被人打断,兵部尚书孙承宗皱了皱眉,不过碍于黄士俊乃中书大臣、内朝成员,地位并不逊色于他们这些尚书,因此不好发作,只好耐心地问道:“那依你之见,我大明若是与后金国宣战,胜算几何?”

“这……”黄士俊皱了皱眉,默然不语。

虽然他不想承认,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以他们明国的国力,要对付整个后金国还是十分吃力的。

“倘若再加上北蒙古呢?”兵部尚书孙承宗追问了一句。

“……”黄士俊眉头皱地更紧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二章:挑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