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粮田>第四三五章:荞面条
圈的压就成,只是压好之后用筛子晒完一遍之后,还要用风车扇上一遍,把精细的荞麦过滤出来。

她和她娘屋里泡黄豆,因为作坊里收秋也放了假,空了几天,她们娘俩又把研磨的碾子都洗干净,收拾出来,等着今儿晚些时候荞麦好了,压上几簸萁荞麦,晚上吃荞麦条,卤子她娘都想好了,因为有羊杂,她娘说弄个羊杂汤,这个季节吃,最是好。

她爹前院打场,荞麦还没出来,这个档口,家里收拾完,她们娘来也没闲着,要开始腌菜了。

之前菜园子收的菜,已经都备好,该腌上了。

家里年年的咸菜都是她们娘俩腌,已经成为习惯了,而且她家的咸菜腌的也越来越好吃,都是根据往年的经验,年年都有改进。比如几年,去年的腌黄瓜都点咸,放了些蒜瓣进去,还挺好吃,所以今年就会稍微少一点盐,还会多在腌黄瓜里放一些蒜瓣。

她娘把家里菜园子出来的不管是根还是叶子,都留着了,比如萝卜的樱子。她娘蔫蔫都会把家里的萝卜樱子留出来,洗干净,晒上几天,然后找个大坛子,和盐咸葱叶子一般,也给腌上满满一大坛子,一点都不剩。

家里的茄子、白菜、辣椒、萝卜、大葱、大蒜但凡菜园子出的,能吃的,能腌的,她们娘俩都会琢磨着样的给腌上。

因为山上的秋收完,她们娘俩就有些日子空闲,能好好琢磨了。还能一边腌菜,晒菜,一边做上几锅新鲜的豆腐,碾上一袋子荞麦面,等打出来谷子,还能吃上今年的新小米,瓜子和花生下来,更是能加瓜子油和花生油,而且芝麻还能弄芝麻盐子和香油,想着眼前这一堆的盼头,就有些等不及,很是有盼头。

家里还要腌酸菜和腌鱼,虽说有池塘,大冬天的造个洞,也能捞出来吃个新鲜的,但是她家腌鱼已经成习惯了,年年都会腌上一坛子,十多条,大冬天的时候炖个菜和豆腐之类的,她娘说,味道是不一样的。

忙活了一整天,终于吃上了心心念的荞面条,羊杂的卤子。还有南瓜土豆、红烧肉、辣椒炒肉、排骨炖的萝卜。

面条是她爹手擀的,很是细,还劲道,新出的荞麦就是比陈的要好吃的多,那股新鲜和劲道的劲,吃在嘴里,一下就能吃出来,别提有多舒坦了。

特别是忙活了一整天,累是累,但是一吃到这热乎乎新出锅的荞面条,还有好吃的家常菜,桌子上坐着的,都是家里亲近的人,更是别提有多愉快了。

二小吃的最是欢腾,胖乎乎的脸蛋吃的满脸都是汗,红彤彤的,汗顺着脸蛋留下来还不知觉,一直把小脑袋瓜闷在大碗里,眼也不眨,话也不说了,光顾着吃。

“好吃,好吃,”这已经是第二碗,还都是大碗,只一会工夫,就又光光的,吃完还不忘吧唧了两下嘴,然后两手捧着碗,递给她娘,“娘,我还要吃。”

“都两大碗了,吃多了积食,大晚上的,娘给你舀点面条汤,你喝口。”

她娘从炕沿上要给他舀点汤,二小就不乐意了,撅着嘴,很是不乐呵,“娘,我姐都吃三碗了,你看看,她还在盛面条呢,我姐,我姐为啥能吃那么多,我就要喝汤啊?!”

。。。。。。

她,她不就看这荞面条好吃,菜也好吃,加上一整天忙活的都是为了晚上这一口,所以一时没忍住,吃了三大碗之后,还想再捞上两筷子,继续吃个撑。谁成想,二小那孩子一直记着,数的比她还清楚,她拿筷子捞面条的手是继续捞也不是,不捞了也不是,很是尴尬了几秒钟。

“你姐从小就能吃。”她娘转头看了她一眼,给二小舀了一勺子汤在碗里,还用筷子也给捞了几根面条,意思意思一起放了进去,“你看你姐比你还胖呢,就是吃的多。”

好在吃饭只她娘和二小他们三个,她爹和先生小小在东屋,没听到。要是听到了,她这面子更是没处放了。

“咳咳,”她干咳两声,把正捞面条的手尽快捞了两下子,面条也放在碗里,又是大半碗。倒了些羊杂的卤子,加了一块红烧肉放上头,笑着对二小说,“姐姐比你大,还比你高,姐姐跟咱娘忙活一天了呢,又累,所以吃的呀,自然是比你多了点。”

“你呢,”她吃了一口面,又把红烧肉放嘴里,真真的好吃,接着说,“再大些,就会比姐姐还要能吃呢,所以放心好了,用不了几年,就这面条,你要是乐意,就是吃五六碗,咱娘也不管你。”

她娘听了笑,“要按你俩这种吃法,可得有些银子养活了。”

这炖饭吃的最是好,荞面条,也是今年吃的地一顿新粮食,还是家里人都爱吃的,就是她爹娘提前有准备,多和了面,也是刚刚好,一点面条都没剩下。要不是大晚上,怕积食,还少吃了些,要是放中午,怕是都不够。

吃过饭,先生去了上院,他们一家五口都在东屋,他们姐弟三个在书桌前抄书,点了两盏煤油灯,她爹娘就在地上的光亮,坐在炕稍,也拿着纸笔,算的是家里几年的收成。

她偶尔也听了一两句,说是庄稼收成好,比往年要打不少粮食,但是家里多了好几匹马,需要过冬的草料怕是不够,还是要多准备准备,山上去割或者买上一些,好过冬。

还说明天做豆腐,做好的豆腐给下院送上几块,还有今天新加的荞麦买,也送送去,先尝尝鲜。

再有就是等瓜子和花生弄出来了,要加油,芝麻弄


状态提示:第四三五章:荞面条--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