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烨作受宠若惊状,等听差将盖碗茶移到炕几上,道谢坐下。

刘烨刚坐定,孙元化迫不及待地问:“刘老弟可曾炼制出了这种生铁?”

“此种生铁炼制不易,不仅要挑选上好的矿石,还要掌握火候,这些我们都做到了,唯独缺一样东西。”刘烨见孙元化进了自己设下的套,便开始收网,把话题引向自己此行的目的。

孙元化隐约猜到了几分:“刘老弟不远千里从广东来到登州,想必就是为了这样东西吧?”

“大人高见!小人正是为此物而来。通常炼铁用木炭,而我们炼铁用煤,缺的就是煤。”

孙元化是明朝少有的技术型官员,对于炼铁并不陌生,闻言很是不解:“煤?据我所知,北方不少地方就是用煤炼铁,但是炼出的生铁不见得多好啊?反倒是广东炼铁不用煤,却比北方的生铁好,所铸之炮也更为精良。”

孙元化虽然不懂原理,但是却道出了明清时期南方铸炮质量比北方好的关键:北方直接用煤做燃料炼铁,导致生铁中含硫量过高,这种生铁非常脆,铸造的大炮极易炸膛,南方森林资源丰富,多用木炭炼铁,含硫量远低于用煤炼的生铁,所以质量好于北方。官府不懂其中奥妙,只知道广东等地铸炮好于北方,从明末直到清朝,都在广东铸炮,再运往京城和辽东。

刘烨见孙元化开口就切中要害,心里也是佩服不已,古人能有这般见识实属不易,对方果然是难得的技术性官员。

“大人有所不知。这位奇人说,把煤密封起来加热,便可去除煤中对炼铁无用的渣滓。这样炼出的生铁,才能达到硬而不脆的效果。”

刘烨对炼焦的原理只知道一点皮毛,他也不怕告知孙元化会泄露技术,自己好歹是后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尚且弄不清炼焦的原理,谅孙元化几句话也听不明白。再说了,就算知道炼焦的原理又如何,不知道炼焦需要的温度,没有合适的高炉,以此时工匠的水准,怎么都炼不出灰口铁。

孙元化听得心里痒痒,恨不得马上就把这位奇人带到登州来给他炼铁铸炮。他试探着问道:“刘老弟如此劳心费力,大炮若是铸成……”

刘烨拍拍胸脯,作大义凛然状:“小人虽为一介商贾,但也曾读过圣贤书,这等军国利器,若是做成了,自然是要送给朝廷打鞑子的。”

孙元化抚须点头,孺子可教,若对方有功名在身,少不得要设法送他一个前程。

刘烨左右看看,靠近孙元化,低声说:“旁人我信不过,抚台尽心竭力为朝廷编练新军,天下人都看在眼里;再说,天下教友本是一家,这份功劳,自然不能给了别人……”

虽然自诩为朝廷效力,没有追名逐利之心,但官至巡抚,又岂能没有更上一层的想法,孙元化听到这番话非常受用,呵呵笑道:“老弟真乃妙人。你不妨直说,此行来登州,有何需求,本官必然鼎力相助,在东三府,我的话还是管用的。”

何止管用,整个山东东三府,登州莱州青州,除了皇帝的圣旨,就属你老人家最大了,刘烨心中说道。他半真半假的一番话,成功地抱上了孙元化的大腿,此次登州之行,基本上成功了一大半。

“那位奇人说了,炼铁所需之煤,在广东境内是没有的,两广福建等地,只有一种劣煤,不堪大用。山西产煤最多,煤质也最好,但运输不便,只有山东境内煤质不输山西,又能走水路运回广东,比之陆路更便捷。所以小人此次来登州,就是为了煤而来。”

孙元化感叹道:“这位奇人不仅懂的炼铁铸炮,连哪里有煤都一清二楚,莫非开了天眼?如有机会,定要见见。”他顿了顿,清咳了一声,“不知刘老弟能否说服那位奇人,来登州炼铁铸炮?若能铸成那种不易炸膛的红夷大炮,献给朝廷,我可以上奏皇上,为你二人求得一官半职。”

刘烨连忙摆手:“小人只是想为朝廷打鞑子出份力,并不是为了求官,抚台的美意小人心领了。不过来登州铸炮是不成的,不是我等不愿,而是登州并无上好铁矿,且广东气候温润,山东气候干燥,相比之下,广东更利于铸炮。”

这一番话半真半假,所谓气候之说纯属胡扯,不过孙元化知道广东铸炮一向优于北方,也没有起疑,只是叹息道:是无缘见到那位奇人了,不过只要铸成大炮,刘老弟务必要运来登州。你放心,你为朝廷效力,必不会让你吃亏,每门炮作价两千两白银卖与我如何?”

两千两银子算是时下铸造红夷大炮的成本价,孙元化贵为巡抚,却也不敢提高价格,因为朝廷拨付下来购置火器的款项毕竟有限。

“大人说多少便是多少,我也不赚朝廷的钱,只求保本。”刘烨顺着他的话答应下来。

且不说登州之乱后孙元化能不能保住性命——历史上登州之乱生后,在温体仁及其党羽的陷害下,崇祯可是秋后算账,不仅罢免了孙元化的职务,还以叛军之的罪名将他处死——就算历史因自己的到来生了偏差,孙元化没有丢官丧命,到时卖给他几门炮也无妨,反正红夷大炮那样的重量也只能用来守城,对自己没有什么威胁。

与孙元化的见面异常顺利,套用一句后世的话,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深入探讨,交换意见,达成了共识。

孙元化为得到一个潜在的助力而高兴——这炮若是铸成,不仅可以为辽东战场增添胜利的砝码,也


状态提示:第58章 交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